田子江
(新疆伊犁霍城县初级中学 新疆 霍城 835200)
在我国文化,主要分为现代文化、近现代文化、古代文化三种。初中生通过学习文言文,能够帮助学生奠定良好文学基础和阅读基础,有助于学生了解、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学生语文综合技能,为学生将来在文学方面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和方向。
在初中语文学科中,安排了大量的古诗文内容,学生通过对古诗文的学习,能够理解我国古代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不过,古诗文内容的学习,也成为很多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大部分学生无法理解文言文中的字词意思,从而导致学生兴趣的缺失。[1]在传统古诗文阅读赏析教学中,教师首先会对作者的生平事迹进行介绍,希望通过以这种方式,降低学生学习困难,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对学生阅读赏析能力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可以及时转变教学思想,利用多媒体设备,在课堂中构建相应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例如,教师在教授《狼》这篇古诗文的时候,为了加深学生对作者蒲松龄的了解,可以提前利用网络,将作者生平事迹整理和制作视频,在课堂导入环节进行播放。之后,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组织学生编撰和演绎《蒲松龄的一生》。通过学生创编作者事迹的方法,既可以加深学生对作者的印象,还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和赏析本节内容的兴趣。
阅读赏析教学,其重点在于先阅读后赏析,只有学生在对古诗文拥有一定的了解后,才能够轻松理解古诗文的意思,继而完成赏析学习任务,提升语文素养水平。在传统课堂中,教师更加注重知识的传播和教授,忽视了学生自身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的锻炼和培训,导致很多学生都养成了“不懂就问”的习惯,失去了对语文知识的探索和分析过程,学生赏析水平低下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了。[2]因此,教师在开展阅读赏析教学的时候,可以以学生为教学中心,结合学生出存在的问题,设计和创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首先,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教授阅读方法开始,如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构建教学情景,做好课堂导入环节工作,通过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逐渐改善学生阅读习惯。其次,培养学生质疑、发言品质,让学生敢于对教师的讲解的内容,提出质疑,敢于将真实的想法、意见提出来,从而,借助教师的引导、指点,提升自身古诗文阅读能力和效果。
例如,教师在教授《夸父逐日》这一节课程的时候,可以通过播放《夸父逐日》的视频,让学生结合视频,学习古诗文内容,并且将不懂字词标记出来,之后,利用学习小组,展开讨论和分析,继而让学生在养成阅读习惯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赏析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上台进行表演,让台下学生结合台上同学的神情、动作分析字词的意思,同样可以起到锻炼学生阅读赏析能力的效果。
初中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的学科,不仅可以让学生领略到文字的魅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升华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精神。古诗文,是初中语文教材中,非常重要的构成内容,学生通过学习古诗文,能够了解意境美、情感美、朦胧美等各种形式的美,从而促进自身美育水平和能力的提升。[3]但是,在初中阶段,由于学生尚未摆脱“小学生”思维、认知的影响,对古诗文中的美,无法做到直接理解和欣赏,因此,教师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搭建教学情景的方式,将古诗文中的美,以更加直观、立体的形式展示出来,从而让学生在欣赏古诗文之美的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促进学生智育、美育同步发展。
例如,教师在教授《峨眉山月歌》时,可以结合诗句内容,制作出符合诗词意境的画面来,并且根据诗词的内容,变化动画场景,让学生置身于诗词当中,深入地感受《峨眉山月歌》中的景色,从而实现和作者的隔时空交流,促进学生赏析水平的提升。
总而言之,在学习初中语文过程中,古诗文阅读赏析能力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门技能。通过古诗文阅读赏析能力的提升,不仅可以提升学生阅读古诗文的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水平,推动学生语言理解能力、运用能力、阅读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