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春艳
(广西钦州市钦北区平吉镇贤架小学 广西 钦州 535018)
口语交际能力是人类独有的最基本的能力之一,该能力是个人参与集体活动的重要联系纽带,口语交际能力出色的人,在社会上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可调动更庞大的人脉资源,这种资源非常有助于个人成长,能更好帮助个人借用他人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口语交际能力不仅仅应当作为小学教育中的素质教育项目之一,更应当将其作为教育重点进行狠抓,以全面提升小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真正实现“授人以渔”的教学目标。
结合小学生本身的生理发展特点和心里发展特点来看,小学生相比成年人具备更积极的交往意识,在世界观尚未健全之前,他们对于陌生环境具备更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而和其他小伙伴的口语交际进行经验分享,可帮助他们以更快的效率认识世界,由于小学生读写能力发展比口语交际更为缓慢,所以在表达方式方面,小学生的口语交际占比比成年人的75%更高,几乎达到九成以上,再有就是小学生本身在交际语言学习中效率极高,所以在小学阶段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能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无论是从可行性还是有效性来看,在小学阶段注重口语交际培养都非常值得推崇。
2.1 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培养的环境劣势。口语交际需要建立在小朋友的相互交流之上,但是在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学环境中,发现存在两方面的劣势:第一就是口语交际语言环境的不正规性,在农村地区,很多地方的日常口语交际基本都使用的本地语言,与需要的普通话交流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别,这种差别让小学生在口语交际中更容易犯错,口语交流环境本身的恶劣性,加大了农村小学教育中口语交际的培养难度;第二就是农村学生居住较为分散,在学校之外和小伙伴交流的机会很少,这种分散式的学生因为交流不足,在表达能力方面成长更为缓慢,相比城市地区同龄小朋友都已经能进行流畅的表达,农村小朋友则是更为腼腆害羞不敢表达,实际表达效果也经常是语无伦次的表达。
2.2 农村小学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手段的落后。农村学生生源在起点上相比城市本身就更低,这需要教师以更高质量的教学进行弥补,但是实际上,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师对于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存在很大的问题,首先就是农村教师思想观念一般更落后,更注重分数至上的教学原则,自然不会将重点放在交际能力培养上;再有就是农村教育环境落后,教师即使想加强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因为各种硬件软件的不足,再加上教师经验的不足,都导致最终培养效率低下,最后就是农村教师在教育评价方面不具备合理性,由于同比城市同龄学生存在较大的差别,如果教师不能正确看待问题,对学生进行责罚批评,更会让学生胆怯,让口语交际培养工作难以展开。
3.1 立足小学语文课堂本身,注重口语交际专项培养。农村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本身就存在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针对其不足进行分析,发现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可考虑在对农村小学语文课堂的效率强化中,直接加强对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专项培养。
在具体的执行方面,教师首先要做好思想转型,改善传统分数至上的教育原则,将“授人以渔”作为新教育理念中的核心思想,将教育重点落实到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上来;然后在开展工作时,要注意结合农村的实际环境,包括口语交际环境和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等方面,针对农村小学生开设一套难度稍低的,更容易被农村学生接受的教育指导方案。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理解农村学生的难处,接受农村学生在起点上较低的现实问题,所以在小学语文的口语交际教育中,要从更底层的根本出发,循循善诱,为学生打好口语交际的基石,比如在将口语交际教学的根本落实到最基础的拼音教学模块中,先指导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发音,提高其基本的音准效果,为创建普通话口语交际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3.2 善于从心理角度出发帮助农村小学生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农村小学生存在较大的口语交际障碍除了先天教学环境的落后外,农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也和城市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存在较大的差别,主要表现就是更加害羞,不敢表达自己。这种性格特点非常不利于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农村小学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上,要善于从心理角度出发,鼓励小学生敢于开口,敢于表达自己,为了实现激励效果,可多以奖励的形式帮助小朋友建立信心,另外在评价机制方面,要善于针对结果进行评价而不是针对个人能力和人格进行评价,在评价语气上要多以同辈之间建议式的口吻进行交流,少使用指令式的口吻进行评价,充分尊重农村小学生单薄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3.3 结合小学生的兴趣创设口语交际情境。农村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弱还存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本身的口语交际情境太少,学生之间存在很少的口语交际机会,因此针对这种教学环境,可考虑借鉴使用近些年来发展较为成熟的情境创设法教学,这能很好地弥补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环境不足的问题。
在具体的展开方式上,教师可以以情景演绎、分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展开,比如在小学语文课程《陶罐与铁罐》一课中,可邀请感兴趣的小伙伴分别演绎陶罐和铁罐展开对话,在情景演绎环节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思考,分析各自性格特点,最好能将神态特点和语气特点充分融入表演中,这样可大大提升学生对于口语交际活动的兴趣,同时加强学生对于语文课文的理解,在完成课程教学的同时,实现了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素质的培养。
3.4 注重课外活动开展,为学生的课外口语交流提供良好的环境。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应当落实在课堂中,课外的各种日常交流中,也可充分融入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比如开展课外读书活动,组织读书比赛,为了促进学生交流,可采用辩论的方式进行。另外还可考虑组织朗诵训练,将重点落实在语句节奏和语调把握的准确度上,语文教师应当不时加入到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