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一凡
(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罗岭中心学校 安徽 安庆 246000)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写作分三个阶段,对每个阶段都做出了不同的要求。这就要求老师在指导作文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教会学生不同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我在这三个阶段作文教学中紧紧围绕着《课程纲要》,依据教材,根据学生具体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作文指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小学一、二年级属于低级阶段。这一时期的孩子已经历了幼年和童年两个时期,在幼儿园里也已度过了两三年。六七年的生活实践使他们的语言习得有了一定的基础,语言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影响他们的两位代表性的人物——母亲和幼儿园老师曾经都教过他们语言类,给他们讲读故事。这一段时间是他们长身体的时候,也是他们学习语言的最好时间。绚丽多姿的世界让孩子们产生了无穷无尽的向往,孩子们迫切想表达他们的愿望。这就需要语言来表达。《课程纲要》在此阶段对他们提出了写话要求,顺应语文教学需求也适应语言发展规律,同时也正好满足孩子们的发展需要。我们说的写话是让孩子们写出自己想说的话,把自己的想法或看到听到的东西写出来。这就要求老师知道这个阶段孩子写话的基本要求:写出完整的句子,表达完整的意思。学生方面,能把自己的想法用书面文字表达清楚即可。老师的职能是传授生字词的学习,造句能力以及说话书写的基本技能,要求学生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师事必躬亲,小到教孩子如何握笔,纠正孩子坐姿,削铅笔的本领;更重要的在平时生字教学中,教好教准孩子字的读音、笔画结构和书写顺序。防止孩子写错顺序带来不良影响。所谓启蒙教育,其力量如此伟大。
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就要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把看到的如实记录下来。把句子写顺,把话表达清楚。
其实,孩子们就是把握好两件事,观察生活和语言表达。观察就是要关注每个细节,透过事物看本质,善于联想现要核;观察有一个或多个观察点,也就是观察的立足点,因为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和看法也就不同。例如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简明地勾画出庐山风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四句小诗,从视觉(上,含,泊)和听觉(鸣)两个观察点写景。远近、大小,发声的,静静的,纷然呈现在草堂周围,与诗人共同组成一个多姿多彩的天地,寄托着诗人的无限深情。“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是用细笔来特写青溪,写出了视觉和嗅觉,仿佛让人们看到流水闻到花香。
上面的这篇习作除了有较多的描写外,还写出了两人牵手的心理活动。作者从简单低级的叙述铺垫写到情感升华。这已经不是三四年级孩子的写作水平了。唐玉婷同学作为六年级的学生参赛写出这样的文章,大家就能理解了。高级学段(5-6年级)《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慢慢地丰富自己的见闻,强化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材料,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分段表述。唐玉婷同学最后写道:我真不知道能把您的手牵到什么时候,今生今世吗?您嘴里虽念着不行,但我想您心里念着:“牵吧,牵吧!”妈妈牵女儿的手天经地义;女儿牵妈妈的手幸福温暖!不经意的轻轻一牵,是女儿对妈妈的依赖。等您老了以后,我还能这样牵住您的手吗?那您也该把一切都交给我了。从前我交给您的是一个懵懂少年,愚昧无知。以后我要接过您佝偻的腰背,手牵手,就像以前那样!作者通过自己内心世界的对白写出了几十年后年迈的老母亲形象,对耄耋之母倾吐了自己悠悠的思念和无限的惆怅。这就是想象的写作手法,得知于心,用之自然。
古今中外优秀的文章都是写出来的而不是拼凑起来的,更不是抄来的。文章素材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作者频频观察,孜孜学习的努力中。无数作家写作风格各异,但成功之处相似点很多:他们都去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置身于山间溪水之中,参透自然的灵气,吸收日月光华,感悟自然界的雄伟和人心不蛊。写出的文章语言美,立意新,有灵气。现在学校开展的活动丰富多彩,涉及的领域也非常广泛,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老师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实地研学旅行活动,之后写下自己耳闻目睹的趣事、奇事、新鲜事,有则多写,无则少写。写片段,写读后感,写经过都可以。领会每个单元的写作宗旨,尝试每个单元的写作方法。特别是现在市区教育体育局还鼓励老师学生积极报名参加写作培训班,给师生共同写作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孩子的成长牵动着老师的心。孩子们的写作,老师当用心去培育指导,培育同学们写出优美的文章是我们长期坚持不懈的追求。一旦把孩子引上了写作之路,一篇又一篇的佳作就会吸引我们的眼球,愉悦我们的心灵。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到那时作为老师的我们也非常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