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关学视角下塑造大学生家国情怀意义及现实路径研究

2021-11-22 11:46李稼润
读与写 2021年32期
关键词:关学家国情怀

李稼润

(宝鸡文理学院 陕西 宝鸡 721000)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爱国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源泉。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每一位都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应该具有家国情怀,勇担时代使命,发扬革命传统。

1.关中十一世纪的社会环境和学术环境

宋王朝的统一,结束了纷乱割据的局面,形成了稳定统一的时代格局,由于宋初社会的安定、经济的发展,加之政策的引导和统治者励精图治的良好愿望使宋代呈现出一种文化空前繁荣的局面,为学术的发展提供了优厚的时代环境。然而,关中地区稳定、和谐的环境仅仅持续到仁宗朝,景祐五年(1038年),宋朝的藩属党项政权首领李元昊脱宋自立,自称皇帝,改元“天授礼法延祚”,史称“西夏”。宝元二年(1039年),宋廷不愿承认李元昊的帝位,第一次宋夏战争爆发,直至庆历四年(1044年),战争以宋廷失败告终。后来到了神宗、哲宗统治时期,宋夏之间又爆发了战争。由于边境战事频繁,西北边患严重,关中地区地处宋夏边境,关中沃野是防御西夏的重要后备基地和保障中原安全的“西大门”,经略西北是宋廷的重要国策,但不断遭受西夏的侵扰,致使百姓的负担严重,各种社会矛盾相当沉重。

学术层面,儒学仍然是宋王朝正统地位的政治统治思想,但由于儒释道并立局面的形成,儒学的发展出现了很大的危机。魏晋以来佛道兴起,经过隋唐发展,理论趋于完善,体系逐渐健全,宋初统治者宽容佛道,使得到更好地发展。面对佛道对地位的冲击和在社会中的渗透,儒学过分专注于对章句的训诂,实际影响远不及佛道深远。尤其是儒学本身在思辨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严重不足,有自相矛盾的地方,忽略和弱化了义理的研究。宋初七八十年间政局相对比较安定,各种矛盾尚不至于十分突出,儒学基本上是汉唐笺注的延续。[1]宋初旧的章句注疏仍处于主导地位,虽然中唐以来开启的新思潮和新学风逐渐对社会产生了一些影响,但长期以来统治者和天下士子形成的定势是在政治上必须符合经典上的根据。仁宗朝所面临的社会危机使得统治者寻求政治变革,由于经典难以适应需要,疑经思潮有了外部的实践动力,开始不仅存在于突破旧的传统范式,出现更进一步借助经典,对经典做出新阐释的新学风。关中地区作为隋唐古都,曾经佛道繁盛,文化包容,三教底蕴深厚,儒学更容易受到佛道的冲击。张载立足于《易》、对孔孟之道的深刻理解和对佛学的评判吸收,在发展中批判、承续、融合,结合关中地区和时代实际创立了关学。

2.宋代关学中爱国主义因素

2.1 横渠四句中的目标追求。宋代关学,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黜怪妄,辨鬼神,强调“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伦理思想。张载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在当代的意义和价值,对于大学生而言,这就要求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深刻理解思想内涵,思想有深度。“天地之心”为天下万物与我一体,天道和人心相连通,要通过“天地立心”的方式,努力为社会建立起一套理想的道德价值系统为目标。强调通过“生民立命”引导广大民众通过自身的道德努力,达到自身的追求。所谓“绝学”,即历朝历代即将逝去或失传的学问,要“继绝学”就是要做到“君子学以致其道”,深挖儒学的内涵,不拘泥于章句注疏,要凭借自己的主张和想法继承道统抒发出新的大道理。“万世太平”是世世代代每一个儒家学者对于社会政治的崇高理想,并使这一理想上升为天地万物发展的发展的既定规律永恒不变。

2.2 《正蒙》中的精神境界。在确立自身目标追求的同时,还应具有一定的“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经世抱负。这句话的言论也很简单,就是人与人是同胞关系,人与物是朋友关系,也就是说芸芸众生都是我的同胞,世间万物都是我的朋友。词句间就可以体现出张载“博爱”的胸怀。全文仅二百余字,“民胞物与”是张载《西铭》的核心思想,其思想纲领也是《西铭》,《西铭》作为《正蒙》中重要的一篇讲的中心思想是,天地之间不论王侯将相,还是孤弱鳏寡,都是一样的。所以对待他人,对待世间万物,都应该形成像对自己的同胞和朋友一样平等的去关爱、去爱护的宽广胸襟。这就要求形成仁爱的价值观、道德义务和伦理责任,当然,不是形成无差别的爱,应该是有差别的“仁爱”。所谓“知化则善述其事,穷神则善继其志”无论什么时候,都应该心向光明,养育本性,持续追求超道德的高度境界。这种博爱的情怀,是张载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创新,要形成一个和谐的稳定的关系,虽然有些方面过于理想,存在着一些局限性,但是他追求的理想世界和对知识分子目标的定义,对于我们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它所蕴含的普世价值能为当今时代建立人与白然的和谐关系、建立人与人的和谐关系以及建立人内心的和谐关系提供价值资源和思想借鉴。[2]

3.宋代关学视角下家国情怀塑造的现实性意义

3.1 激发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涵养使命担当。大学生作为我国持续发展的储备人才,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对于提高国家认同感和社会归属感,勇担时代使命,发扬革命传统有积极地促进作用。培养家国情怀是一个长期且系统的工作,需要多层面在全社会、全领域形成合力,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家国情怀体现了社会个体基于对社会共同体的向心力外在表现、认同承接与责任担当。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栉风沐雨、负重前行,永葆青春活力,绽放青春梦想,始终将青年的责任化为前进的动力,将青年的担当注入坚强的灵魂,始终心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意识,不断发扬“苟利国家生死以”的崇高品格。近年来,对于家国情怀的当代价值,国家认同与内部自律仍是家国一体发展的永恒使命,通过传统儒家以民为本、天下为公、严于律己、在家尽孝和为国尽忠文化传承,承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家国情怀的当代价值。值得注意的是,张载就将自己视为“先知”“先觉”者,表现出肩负“敦本善俗”历史担当的强烈使命感。[3]

3.2 为当代关学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宋代关学作为宋明理学中一个相对独立的重要学派,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国家、我们民族传承发展和繁荣富强的独特精神标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强化大学生对家国情怀的认知理解,不断增强自身的个人价值和使命自觉感。当代关学发展的价值,在于可以推进丰富当代儒学发展的同时,还可以借助大学生这一庞大的群体,更好地反作用于关学的发展。关学思想保留积淀在我们的精神命脉和文化基因中,与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加强探究性学习,推崇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融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美德的弘扬紧密结合起来。仁者立于天地之间,应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出发,不能仅仅满足于少数君子安身立命,应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对待学问的处理,除了在于本身的传承和延续,还应该重视精深义理内涵的阐发。现代中国的发展应该民胞物与,协和万邦,期待天下太平的愿景,是故立足于当下,着眼于未来,目光长远施展抱负,贡献理想。它不仅是张载对自己一生抱负和理想的概括,而且对历代有识之士产生着极大的精神激励作用。[4]

4.宋代关学对于现代家国情怀塑造的可行性分析

4.1 丰富教学内容,延伸拓展思政教育边沿。要把加强校园学术氛围和文化环境的塑造同鼓励进行有关社会实践和素质拓展活动并举,应注重专题课堂引导、强化宣传力量、鼓励科研交流、普及传统关学思想文化等。采取参与社会志愿活动、组织富有寓意的文化活动、鼓励创新创业活动等,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校园学术氛围是必须从师生的实际出发,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的主要途径,面对新形势、新环境、新挑战,应该整合利用多媒体技术,协同新的教学方法,适时利用传统文化,突破常规,有效提高授课质量。文化环境塑造必须注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有效提高民族自信心和国家认同感,开设选修课,组织读书活动。更新教学理念,利用疑问引导学生探索,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思政教育的实践性环节发展,开展沉浸式教学,不断重视在教学中对关学文化遗存的利用,尤其是有重要纪念性、教育性、文化性价值和意义的代表性遗迹遗存。

4.2 强化“互联网+”,形成线上线下多方联动。注重思政教育混合式教学,线上线下相结合,与时俱进拓展“互联网+”工作。关于“互联网+”建设,重视新媒体平台,多样的微课、慕课平台,利用线上思想政治课程和线下有效结合,线上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补充,形成有效共振,倒逼课堂创新发展。合理地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借助先进的教育方式,激发学生对思政课堂的学习兴趣,形成行之有效的“开放式”课堂模式。充分利用移动网络平台,抢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无限延伸。[5]有效借助于互联网和“互联网+”多项路径拓展课堂延展度,开阔学生眼界,唤醒学生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积极参与课堂,合理运用知识,全面升华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思想境界。还要设计多种形式的线上爱国主义活动,常见如留言、征文、分享经历等,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线上多种形式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加强家国情怀熏陶,并主动发现线上优秀创意落实开展线下活动。

4.3 深挖文化内涵,明确家国情怀时代寓意。应立足思想文化资源,承接关学传统,赋予关学在当代新的时代意义和世界意义。既要讲清楚关学的历史渊源、成长脉络,又要讲清楚关学的根基走向、价值理念,还要讲清楚关学的往继缔造、突出特点,从而实现传统关学思维的现实性转化和创新性成长。家国情怀应该从三个维度去解读,首先是“家”,其次是“国”,最后应该将二者结合上升到“家国”的高度。第一层面是指对家庭的爱。家庭和睦,在一个家庭甚至家族之中形成和培育互敬互爱的家庭氛围;待友真诚,建立仁爱之心,对别人豁达宽容,做到“学者之于忠恕,未免参校彼己;推己及人则宜”。第二个层面是指对国家的情怀,将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贯穿生活中每一个细节、每一种态度,每一个大学生应该让蓬勃的青春活力都应该蕴含饱满的家国情怀。第三个层面是将家国情怀上升到民族和未来之中。将个人志向同民族复兴紧密连接,将个人命运同家国未来深入串联,做到与祖国共发展,与时代共进步,与未来共命运,凸显青春力量。

目前由于关学与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相关研究资料有限,各个学者所著博杂,一般集中于关学及关学史研究方面,本人能力限制,难以挖掘出更多的关于大学生爱国情怀培育发展相关内容,只能用自己有限的知识分析整理,有很多缺失之处,目前面临着很多困难。所以我们更多要做的是结合自身和地域实际,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和利用关学。

猜你喜欢
关学家国情怀
“关学”的精粹及其对后世的启迪——张载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
赣鄱情怀
张载关学暨关学文献整理与研究学术会议在西安举行
张载关学暨关学文献整理与研究学术会议在西安举行
张载关学暨关学文献整理与研究学术会议在西安举行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诗人心底的家国情怀
筑梦家国的最美姿态
少女情怀总是诗
家国情怀(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