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2021-11-22 08:23夏存霞
名师在线 2021年31期
关键词:古诗教师应汉字

夏存霞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柳堡镇中心小学,江苏扬州 225828)

引言

在核心素养理念的影响下,小学语文教师应把文化传承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启蒙教学,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进而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一、在汉字解密中触摸传统文化

(一)解密汉字的文化色彩

汉字浓缩着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智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小学生正处于意识培养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培养他们对汉字的学习热情,必将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仅仅从音、形、义三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习汉字是不够的,还需要将汉字背后的含义渗透其中,引导学生感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1]。

例如,教师在教学“春”这个字时,就可以联系生活,鼓励学生回忆记忆中的春天。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教师在讲解这一汉字时,可以适当地将字进行拆分。因为太阳为万物的生长提供了可能,所以,“春”字下面有一个“日”,“日”代表太阳。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书写联系,先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给学生进行示范,明确每个笔画的书写规则和技巧,进而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汉字书写意识。

由上述教学片段可见,汉字教学的魅力并不在于教导学生写字这么简单,而是通过识字渗透中华传统文化,让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丰富性与独特性。

(二)解密汉字的文化特征

针对小学低学段学生的识字教学,教师应根据汉字的造字法来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引导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这样,教师在教学生认识汉字的同时,也将汉字文化渗透其中,进而让学生体会到汉字的文化特征,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例如,在教学课文《小青蛙》时,教师就可结合形声字的特点带领学生认识生字。这篇课文围绕主人公“小青蛙”的故事而展开叙述,包含了不少以“青”为基本字,并结合其他偏旁部首组成的汉字,如“清”“晴”等。面对这些都带“青”字却有不同偏旁的汉字,教师先要教会学生依据偏旁判断汉字的读音,再解释汉字的含义。如果学生在读音时出错,教师则要帮助他们纠正,使他们掌握正确的读音。

在上述教学片段中,学生对汉字的探索精神被调动起来,为语文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材之所以将识字作为独立栏目进行编排,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汉字的结构,并能根据一定的规律学会举一反三,推测出相似汉字的读音与含义。

二、在文本解读中理解传统文化

(一)在古诗诵读中理解传统文化

古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学生学习和鉴赏古诗,能够从阅读中感受古人的丰富知识,能够从朗朗上口的语句中感受到韵律美。统编版语文教材就收录了不少古诗供学生学习。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利用好教材,善于通过古诗诵读和鉴赏,引领学生探索和学习传统文化。

在翻阅小学二年级统编版语文教材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教材中收录了许多文字简洁、内容精练且具有音律美的古诗,非常适合低学段学生朗读。

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可通过诵读《夜宿山寺》《望庐山瀑布》等古诗,一边发挥自己的想象,一边感受诗人所描绘的世界。这样,学生在丰富自己情感体验的同时,也陶冶了情操。

(二)在美文诵读中理解传统文化

除古诗外,统编版语文教材中也收录了不少能够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美文,这些美文中包含了大量带有传统文化元素的内容。学生通过诵读,能进一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例如,在带领学生诵读课文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诵读情境,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会在正式教学前依据课文内容来创设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增加学习体验。比如,在教学《葡萄沟》一课时,教师会提前收集好相关的图片素材,让学生在领略葡萄沟自然风光的同时,能体会到那里的风俗民情;在教学《难忘的泼水节》一课时,教师会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认识什么是泼水节,并结合课文内容,带领学生体会傣族的独特文化;在教学课文《日月潭》时,教师不仅通过图片让学生感受风景秀丽的日月潭,还会结合课文内容渗透对我国宝岛台湾的浓厚情感。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带有传统文化的元素逐渐渗透于课文学习中,在提高学生美文阅读能力的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了千姿百态的传统文化。

三、在节日活动中走进传统文化

(一)挖掘节日内涵,丰富学习体验

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语文学习既是提高学习能力的一种工具,也是用来传承文化的一种桥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借助丰富的传统文化来充实课堂教学内容,而这种丰富的文化首先体现在传统节日上。

例如,在教学《端午节》一文时,教师可以开展以下教学活动。首先,结合课文主题“端午”给学生讲一个与端午节有关的历史故事。接着,借助历史故事中主人公的精神来感染学生,让学生学习前人高尚的情操和优良的品德,在故事中感悟中华民族的精神。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它的由来与爱国诗人屈原有关。在春秋战国时期,屈原因天资聪慧、为国效力得到了楚怀王的喜爱。但朝政变幻莫测,有人因一己私利陷害屈原,导致他被逐出朝廷。不久后,屈原亲眼见证了国家的破灭,自己却无能为力,于是,他在五月五日这天抱石投江。百姓们为了纪念他,不让他的尸体被鱼虾啃食,便自发地拿出饭团投入江中。后来,人们便将五月五日作为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二)基于节日主题,提升学习效率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可以基于节日主题,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意识,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课文《春节童谣》时,为了将传统文化渗透在教学其中,教师围绕课文内容创设了一个以“过年”为主题的教学情境,并举办了以下两种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

活动一:“春节故事比赛”

考虑到学生喜欢听故事,教师便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享自己所知道的与春节有关的故事,之后推选出1~2 名故事讲得比较好的学生,鼓励他们给全班学生分享自己的故事。在这种相互分享、相互学习中,学生更好地认识到了春节的文化内涵。

活动二:“春节全家行”

这一活动的目的是在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让学生充分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教师可以选择恰当的时机,邀请学生家长参与活动,模拟在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经历的场景,让“春节”在课堂中“再现”。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少传统习俗逐渐被人们遗忘。而这种活动形式能将文化以一种直观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在无形中影响他们,引领他们将文化传承的责任和义务铭记于心。

结语

综上所述,受核心素养理念的影响,将文化传承的内容渗透于语文教学实践中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小学语文教师有责任和义务传承传统文化,不仅要带领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还要使学生感悟文字背后的深刻内涵,让学生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猜你喜欢
古诗教师应汉字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生物教师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