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 范晓彬
(内蒙古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丰富的习语,习语在日常交际和跨文化交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英汉两种语言习语虽有许多语义相近,但由于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及民族信仰等因素,习语的表现形式也不同,比如中文的“牛”和英文中的bull比喻意义不同,但喻体却相同,体现了习语的文化独一无二的特征。由于牛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汉英语言中有许多关于“牛”和“bull”的习语。牛有吃苦耐劳的本性,故引申为顽强、有耐力,亦可指人的脾气固执、不肯轻易驯服。在中国古代,牛可以耕作农田,提供优质乳品等。在西方,牛是财富与力量的象征,并常有专业的斗牛与常民化的奔牛活动。
目前,语料库在描写语言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由于语料库其信息内容具有真实性、广泛性,且信息容量巨大,使用语料库可以对研究内容进行较为系统的统计分析。研究者通过查询权威参考书«辞海»«动物隐喻习语词典»«英语词典»«综合英语习语词典»等,并借助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和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现代汉语语料库(CCL)这两个语料库强大的信息检索功能,对部分搜集的有关“牛”与“bull”的汉英习语进行较为系统的比较分析,了解并学习有关“牛”与“bull”的汉英习语在汉英语言运用中的异同。
在中国,牛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农业生产方面,因此汉语中就有大量有关“牛”的习语。研究者借助«汉语大辞典»以及«新华字典»,收集到有关“牛”的习语共190条,其中,四字成语最多,其中牛字为第一个字的有56个,为第二个字的有72个,为第三个字、第四个字的分别有32、30个,牛字在其他位置的有10个。习语大都与人物性格和情感,事物特征有关。例如:牛角之歌,吹牛皮等。通过 Merriam-Webster's,Collins Cobuild及«综合英语习语词典»,收集到有关“bull”的习语10余条,这些习语含义更丰富,使用也更广泛。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即使用较为熟悉的事物来解释说明不为熟悉的事物,从而能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某一特性,使事物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比喻通常分为明喻、暗喻和转喻,其中暗喻也称为隐喻。汉语文化较保守含蓄,所以汉语习语中有关认知词义的修辞手法上述三者虽都有所涉及,但大多侧重于暗喻、借喻。而英语文化在表达方面较开放直率,英语习语的使用则广泛使用比喻修辞,从明喻、暗喻和借喻中充分体现其语言文化特色。
研究者借助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和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CCL)对所收集到的部分有关“牛”与“bull”汉英习语进行检索归纳,从比喻的修辞角度,对相关汉英习语的使用频次、使用域及其感情色彩进行对比分析,并归纳总结出其习语所体现的特点。
明喻是喻体、本体、比喻词同时出现的比喻,是将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两种基本上不相同事物连接起来的一种修辞手法。汉语中使用明喻修辞时,大多用“如”“好像”“像……(一样)”等这样的词体现。明喻的修辞格英文是simile,来自拉丁语中的similis,英文中的明喻体现词通常有“like”“as if/as though”“be similar to”等,明喻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中文有关“牛”的习语大多与人有关,通过明喻方式得以体现的如:牛高马大、如牛负重等。通过CCL查询部分习语的使用频次,并分析其目标域,语义态度。习语:牛高马大、如牛负重、力大如牛的频次分别是9、20、11;目标域:高大强壮之人、生活负担重、力量大之人;语义态度:褒义、中性、褒义。汉语中使用牛进行比喻的词义多为褒义,大多是关于牛的强壮,高大外形的比喻,少有贬义。
英文中也有通过明喻手段指人的“bull”习语,如:(like)a bull in a china shop,as strong as a bull...,研究者通过COCA查询到部分常用bull习语的用法。习语:(like)a bull in a china shop,其总频次是37;在口语、新闻、杂志、学术的频次分别是:7、6、5、2;语义态度多为消极;As strong as a bull,其总频次是8;在口语、新闻、杂志、学术的频次分别是:0、0、2、0;语义态度多为积极。英文中使用 bull习语进行比喻也和牛的外形有关,不难发现,这些习语多与人的性格和品行有关,比如strong,且明喻修辞在有关“bull”的习语中使用频次不高。
暗喻也称为隐喻,也是比喻修辞手法的一种。汉语中在词语结构中没有连接主体和喻体的比喻词,而用“是”这一动词替代,甚至有时无需动词直接表达。暗喻的修辞格英文是metaphor,根据Merriam-Webster's,metaphor is a word or phrase for one thing that is used to refer to another thing in order to show or suggest that they are similar.暗喻使语言更加有力,其所强调的相似之处也更加鲜明突出。
通过暗喻修辞,从牛的外形特征和习性特征映射到人身上,形成“人是牛”这一暗喻概念。中文有关“牛”的习语通过暗喻方式得以体现的,如:孺子牛,牛刀小试,牛皮大王等。通过CCL查询部分习语的使用频次,并分析其目标域、语义态度。习语:孺子牛、老黄牛、牛皮大王的频次分别是195、149、14;目标域:甘愿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人、老老实实或勤勤恳恳工作的人、吹嘘而不干实事的人;语义态度:褒义、褒义、贬义。通过上述可知,有关“牛”的习语语义大多是积极和中性,鲜有消极。与明喻修辞相比,有关“牛”的习语暗喻修辞指代内容更广泛,目的域更丰富,使用域也更抽象,在表达人的才能、性格、情感等方面语言更加鲜明。
英文中也有使用暗喻修辞指人的“bull”习语,如:John bull,brazen bull,percentage bull,shoot(the)bull...,这些习语映射人的情感特征及其他方面等,研究者通过 COCA 观察到“...+bul/bull-”的短语结构的用法特征。习语:John bull其总频次是65;在口语、新闻、杂志、学术的频次分别是:5、3、21、17;语义态度多为中性;shoot the bull其总频次是15;在口语、新闻、杂志、学术的频次分别是:1、4、2、0;语义态度多为消极;bulldose其总频次是249;在口语、新闻、杂志、学术的频次分别是:32、55、27、12;语义态度多为消极。通过上述可知,John bull多用于杂志和学术语域,有明显的书面语特征;shoot the bull总体使用频次不高,且不出现在学术语域;bulldose使用总频次较高,且语域分布较为平均,使用较灵活。与“牛”汉语习语相比,“bull”英语习语的语义要更丰富一些。
转喻是以概念邻近性为基础体现于整个框架及其部分之间,即转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的映射是在同一个域中进行的,本体和喻体间是一种替代关系,也就是通过事物的突显特征来辨认该事物,两种事物之间具有邻近关系。可以说,它是比喻的最高级形式。转喻使语言表达简洁,形象含蓄,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通过CCL查询部分常用习语的使用频次,并分析其源域、目标域、语义态度。习语:汗牛充栋、鞭打快牛、庖丁解牛的频次分别是:128、28、93;目标域:藏书非常多、赏罚不明、做事得心应手;语义态度:中性、贬义、褒义。与前两种修辞相比,转喻修辞在有关“牛”的习语中使用频次均较高,目标域也不仅体现人的特征,如做事态度等,也体现事物的特征。其语义也呈现积极和中性的态度,消极语义相对较少。
英文中也有通过转喻手段指人的“bull”习语,如:bulldog,bull-headed,pit dull,milk the bull...这些习语映射人的性格特征及其他方面等,研究者通过COCA查询到部分常用“bull”习语的用法习惯。习语:bulldog,其总频次是 1596;在口语、新闻、杂志、学术的频次分别是:76、203、215、37;语义态度多为积极;bull-headed其总频次是43;在口语、新闻、杂志、学术的频次分别是:2、7、2、3;语义态度多为消极;pit bull其总频次是1146;在口语、新闻、杂志、学术的频次分别是:113、166、126、12;语义态度多为消极。Bulldog,pit bull使用总频次较高,在各语域也均有使用,体现了使用的灵活性;bullheaded整体的使用频次较低,在新闻语域中使用较高。与“牛”汉语习语相比,“bull”英语习语的使用语域要更广泛,使用方式也更灵活。
基于语料库对“牛”与“bull”汉英习语分析体现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所以受各自不同语系文化影响,所体现的语言内涵也存在明显差异。通过汉英习语中比喻的修辞手法对比研究,可以发现汉英习语在含义及使用方面有相似但也有不同之处,了解其异同可以更好地学习了解汉英文化之间的异同。希望研究结果能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中西文化,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跨文化交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