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研判与对策建议

2021-11-22 08:15课题组
天津经济 2021年5期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天津

◎文/课题组

在开放的环境中,充分利用国内外先进技术、 高端人才、优质要素是高效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条件和有效途径。天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推进天津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具有重要意义, 是需要加以研究的重要问题。 中美经贸摩擦等外部因素对天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增加了新的不确定性。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态势

(一)全球进入新一轮科学技术革命

面对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过后的经济慢增长,欧美国家纷纷加大创新力度,寻求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全球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 美国提出“再工业化”战略,推进科技创新,振兴制造业,重点发展信息技术、新能源产业、航空航天航海、生物医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欧盟制定发展“环保型经济”中期规划,颁布《物联网行动计划》,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环保型经济” 和物联网技术; 日本继续加强发展节能环保、信息技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促进低碳革命;韩国实施 《增长动力规划及发展战略》,确定绿色技术、高科技融合、 高附加值服务等三大重点新兴产业领域, 发达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均予以高度重视。

(二)我国已经具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从产业基础看, 经过一轮经济的高速发展, 我国新兴科技产业化能力已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目前,我国已形成规模较大、 体系相对完善的新能源产业: 光伏电池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风电内资与合资企业产品装机容量超过外资企业。 物联网已开始在智能物流、交通、智能电网、安防、环境监测等领域开展应用。 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IPv6 互联网,初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从技术基础看, 我国不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相对较小,有些领域具有同等优势,处于同等水平, 甚至局部领域取得领先优势。

从资源条件看, 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我国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世界排名第一,太阳能资源也非常丰富。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是信息技术将成为基础性的技术力量。下一代信息网络、移动通信、物联网、云计算、大规模集成电路、电子元件和平板显示等新技术的应用,将信息化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新兴信息领域已成为全球信息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生物技术将是下一个主导性技术力量。生物技术的创新不断积蓄力量, 生物产业逐步显现出跨越式发展的迹象,从生物医药、生物农业向生物制造、 生物环保等领域不断拓展, 渗透性和辐射力明显增强。 三是新能源、绿色低碳技术蓬勃发展。 世界各国对绿色、 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非常重视, 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爆发以后, 更是将新能源、 绿色低碳技术和经济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加大力度扶持和培育新能源产业。 伴随全球资源能源环境压力增大, 未来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低碳经济和绿色能源消费必将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四是新材料技术将为新一轮产业发展提供动力。 新材料技术作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既是当代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现代高新技术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先导。 新材料技术的基础性及其应用的广泛性,未来一段时间将继续作为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提供物质基础。

二、天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本态势

天津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处于成长期, 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 航天航空、 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海洋工程装备等新兴产业增速较快,支柱地位渐显。 2020 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4.4%,快于规模以上工业2.8个百分点, 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26.1%。 创新基础不断夯实,2019 年, 天津R&D 占生产总值比重居全国第五, 技术市场成交额超920 亿元,同比增长超27%,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到81.17%,连续17 年在全国排在第三位。 市场主体持续壮大,2020 年, 天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7420 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市级“雏鹰”企业、市级“瞪羚”企业分别达到8179 家、3557家和385 家,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注册企业超过2 万家。 麒麟软件、360 集团、曙光、飞腾、中芯国际、新松、国家纳米技术与工程研究院、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中汽研中心、中国电科十八所等一批领军企业与高水平科研机构先后布局天津。外资企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的产业主体。 截至2019年, 天津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819 亿美元, 驻津世界500强企业达到249 家(2018年),其中,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829 亿美元, 占到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45.58%。 三星、SAP、诺和诺德、葛兰素史克、大冢、维斯塔斯、歌美飒、空客、一汽丰田、一汽大众均是天津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头部企业。总体看,在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 天津形成了完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发展态势良好,新动能增长效应不断增强。 另一方面, 天津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偏小、竞争力不足、核心技术缺失, 与天津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潜力与优势不相匹配。 2019 年天津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较低,2020 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百强榜没有天津企业入选,2019 年天津PCT国际专利申请不足1000 件。天津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量和质两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提升。

三、天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本判断

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全球化的本质特征, 在全球分工格局的大背景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又体现出地方化的基本趋势。 中美两国资源禀赋不同,一方面,中国具有大国优势,经济发展潜力足,市场资源空间广阔, 内需潜力旺盛;另一方面,美国经济总量逐渐被我国超越, 科技领域统治地位面临威胁。 中美经贸摩擦作为外部性因素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生一定的影响, 但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在本质上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内生过程。

激烈的地缘政治经济竞争和保护主义的经贸政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干扰是一个长期趋势, 但不能改变信息化时代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全球化性质和合作的基本趋势。 各种保护主义和封锁手段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全球化的底层逻辑作用下,其效果有限,且表现出妥协性和合作性。

中美经贸关系的长期趋势将是竞争、 脱钩与合作并行。 美国将在制造业、 高科技、地缘政治经济、国际经济秩序重塑等多个领域加强与中国的竞争; 美国政府企图通过双方脱钩来赢得对中国的相对经济优势, 特别是在高科技领域、金融领域、国际投资贸易协定等领域; 由于中美经济的互补性、 巨大的规模和相互依赖的存量特征和全球性影响, 以及受益于中美经贸关系集团的政治影响力,又不得不进行各种合作。

中美经贸摩擦对天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有一定影响,但影响有限。中美经贸摩擦对天津与美国之间的高技术产品供应、海外投资并购、技术合作与人才交流有一定影响。 由于美资在津投资规模较小, 天津对美贸易额在天津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不高, 中美经贸摩擦对天津经济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影响有限。

天津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各类惠企政策覆盖面广、针对性强, 在落实国家优惠政策方面, 能够结合自身实际做出创新, 税费征缴领域公正合理、手续简化,为企业降本增效带来良好效果。 但享受政策优惠的便利性仍有不足, 纳税服务水平仍需继续提高, 企业降本增效仍有可挖掘的政策空间, 市场化改革和营商环境的改善需要不断推进。

四、促进天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产业创新能力建设

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发挥京津冀原始创新、自主创新、源头创新优势,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 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 武清京津产业新城等为载体, 提升平台创新水平, 将首都的创新研发与天津的成果转化协调起来。 共同打造京津冀三地的国家级技术创新联盟,进一步发挥北京、 天津和河北科研转化互补的功能,推动京津冀科技成果互通和互补, 合力打造北方地区的创新源头。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聚焦人工智能、 生物医药、 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实施“领军计划”,强化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协同创新, 更加注重利用市场化手段, 提升企业发展能级, 塑造科技型企业品牌新形象, 培育一批 “航母级”创新型领军企业。把天津厚积的科技型企业创新能量充分释放出来, 实现重点领域突破、 走出技术 “低端锁定”困境,引领、辐射、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支持企业以完善产业链为目标, 牵头创建产业创新联盟, 积极开展各类创新研究项目。 强化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群体培育,打造“雏鹰—瞪羚—领军” 和高成长企业接续发展梯队, 建立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创新融合的 “产业链高端、价值链高值、技术链高新”的企业集群。推进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

瞄准重点“卡脖子”领域提升创新能力。 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基础工程, 着力加强核心技术和原始创新能力,提高天津源头创新能力。 聚焦信创产业、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 编制科研攻关名录, 实施一批具备重要价值的科研项目, 研发一批具有排他性的关键技术。 高标准建立科研实验室, 构建一批世界领先的科研机构。

(二)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与创新相关的减税降费工作,推动制造业升级换代。 加快科研体制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研究解决长期阻碍产业发展的机制问题。 优化科技创新投入方式,搭建稳定支持与竞争性经费相结合的投入模式,完善“揭榜制+里程碑”等新型实施机制。 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创新。 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权改革, 对技术创新和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合理报酬, 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持续释放技术创新与研究创新的红利。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对标国家发改委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和国际国内先进水平,营造产业发展氛围, 做强做实世界智能大会。 聚焦产业技术创新, 成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加强知识产权全链管理, 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范围, 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

完善科技服务体系。 建设“政产学研用金”协同服务综合体,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双创基地”的梯度孵化体系。 打造共性技术服务平台, 提升研发检测等公共服务能力, 打造集群产业共性技术研发、 认证检测等公共服务综合体。 建成集群数据管理智能平台, 为集群发展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加快创新产品推广应用。 支持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等 “三首” 产品创新应用。 实施“5G+X”工程,加速5G 网络建设和场景应用,完善配套新型基础设施布局,促进超高清视频、 虚拟现实等新型消费发展, 扩大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网络教育、网络娱乐等方面消费。 鼓励引导“三首”产品研制单位和使用单位共同合作开展自主创新,研制新产品,投入工程化应用,实现业绩首次突破。

(三)高效推进对外开放合作

打造开放合作的创新产业链。 随着当前国内外创新体系间的相互依存度持续上升, 通过创新组织方式的全球布局、 创新要素的充分流动和资源互补, 切实降低创新的成本和风险, 不断提升创新的效率和水平。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通过并购、合资、合作、参股等多种方式, 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和海外营销网络体系,推动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 风力发电等行业 “走出去”,实现与“一带一路”国家产业进一步融合。依托“一带一路” 建设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 共同开展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展开多方式、多领域的经贸合作,努力在全球产业链的生态中嵌入不可或缺的环节, 推进产业链环节的一体化融合互动,实现产业链价值链的跃升,进一步提升天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水平。

构建国际化、规范化、高效化的创新合作体制机制。鼓励支持高等院校、 科研机构、 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其细分领域国际标准的制定, 加强国际市场话语权和新兴产业发展引导力。 积极构建国内外行业协会、 商会的信息合作机制,通过培训、信息支持和服务、宣传等手段,提高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海外维权能力,及时解决“走出去”过程中遇到的知识产权问题。

(四)强化创新要素支撑

强化人才体系建设。 侧重引进创新创业人才、 技能人才以及应届大中专毕业生等方面青年人才。 特别加大对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引进力度, 鼓励园区为大学生到企业见习、实习,提供资金补贴和资助。围绕产业发展方向,优化创新人才引进规划。 引才过程中,要比产业发展“快走一步”。 解决人才居住、子女教育、 医疗等人才关切的实际问题, 扫除人才流动的制度障碍, 为企业吸引国际人才创造便利条件。

提升金融服务。 大力发展科技金融, 研发更加高效便捷的金融产品, 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主动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基金, 合理引导社会资本流向,拓宽融资渠道。以资本为纽带, 综合运用股权投资、 并购投资、 项目投资、风险投资等多种方式,支持国际国内优秀企业在天津投资项目, 引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落户发展。 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投融资联动试点机制, 成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 吸引国内外先进成果落地产业化, 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在5G、工业互联网等多个领域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在数字经济发展浪潮中抢抓机遇。 超前布局创新基础设施, 建设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京津冀枢纽节点,深化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 建设全国领先的大数据产业发展高地。 构建超算资源算力供给体系, 提供多层次智能算力服务。 加速工业企业数字化、 智能化转型,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推进制造模式、生产方式以及企业形态变革,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猜你喜欢
战略性新兴产业天津
如果天津有“画”说
守护天津卫 “疫”线显担当
天津之旅
产业经济学及新兴产业群发展的思考探讨
陕西经济挺起“新支柱”——“数说陕西70年”之新兴产业
《天津之眼》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认识和思考
试论知识经济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三只猴子与新兴产业
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