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倪 珺
从经济学角度看, 预算控制是管理会计中的一部分, 起到协调企业内部经营活动,发挥业绩激励的作用。将预算通过企业和员工两个层次进行分析, 使预算在两者利益间同步协调。 从管理心理学角度看, 预算管理控制要通过企业全员参与、进行基于预算的经营业绩评估和基于预算的绩效工资薪酬等方面, 探讨预算目标困难程度对整个企业组织内部每一位个体行为的直接影响。从社会学角度看, 预算控制有助于增强企业内部组织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并对企业决策起一定的作用。
预算中的风险管理控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预算管理来不断规范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和财务行为经济管理活动过程, 调整和不断纠正企业的经营行为和目标之间的管理偏差,以保证子目标、价值和战略的实现。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 强化控制促进员工进行自我约束, 使企业减少人为的临时决定, 增强经营行为的计划性, 从而优化资源的有效配置。 即编制预算时,依据对企业收入、费用、利润和其他资本的适当预测, 监督和管理企业在经营中各个环节的活动, 分析预算与实际的差距和原因,及时地加以调整, 以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并且能够使费用和财务支出受到严格有效的控制和约束。
预算控制标准是指企业或者集团公司在编制预算过程中, 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准绳。 企业对于编制的预算是对其各项经营活动行为进行一种指标性的量化,以使企业明确该做什么、 该做到什么程度, 所以控制标准是企业战略目标的分解。 预算控制标准的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能否准确编制企业预算、 能否有效实施企业预算、 能否准确考核企业预算。 如果企业预算没有被充分实施控制、 考核评价不能对应到部门和个人,就说明预算管理控制标准存在问题。编制项目预算时,仅仅依赖以往经验值或历史资料,进行想当然的分析推测,没有区分项目的可控性,没有把握预算控制的重点,没有明确数量之间的逻辑关系, 将会导致预算编制工作缺乏科学性, 不能发挥预算管理控制的功能和作用。
编制预算控制的标准要考虑以下三点: 一要从企业内部环境、 经营状况进行分析;二要研究内外部环境、企业定位、 产品行业竞争等情况; 三要以企业的战略目标为导向, 认识到各个预算项目之间逻辑上的关系及其对相互间的联系和影响因素。
工作中我们应看到预算管理控制对于企业的重要性、特殊性,只有理解了它的有效性与其局限性, 在实际工作中才能够做到正确地运用预算控制这一基本管理方法, 并辅之以其他的预算管理工具措施来构建一个完全现代化的企业预算管理体系。
一是预算控制是一个复杂的数量管理控制, 可以量化企业中各种复杂而纷繁的业务,使各种不同业务、不同职能、 不同岗位具有明确的综合比较和评价标准。
二是预算控制将企业战略目标与各组织间的个体目标有效衔接。 控制过程中个体目标以预算控制标准为依据制定, 经营过程中完成个体目标最终达成战略目标,实现企业价值增值。
三是实施预算控制的过程中, 能够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纠正偏差。预算控制与财务管理系统相互协调和配合, 财务管理系统根据各个预算控制标准对数据进行控制, 分析和发现其与预算实施过程中的不同和错误,可促进财务管理系统的发展与完善。
四是预算控制有利于明确组织及其内部各单位的责任和目标, 调动所有组织和每一个人的积极性, 通过有效的激励和制度约束, 使企业业绩得到有效提升。
一是预算控制是非常复杂的数量管理, 无论是其内容、流程,还是其方法都很繁琐。 它又是一种全面的过程控制,具有极高的精度、系统性要求,涉及企业全部业务、人员、流程。 同时,预算控制不能对企业文化、形象、活力进行有效控制。
二是用预算目标在企业中容易发生与其他目标的置换,如代替战略目标。 此时,各部门以不超过预算数值来指导工作, 不能发挥企业价值增值的作用。例如,某个企业的销售部门为了控制差旅费用,采取电话、互联网为主的客户维护与开发, 使客户实地考察不足, 极易造成缺乏对客户综合信息的了解。或为了达到销售费用预算目标, 频繁召开市场推广会议或活动,浪费企业资源。要解决这样的情况, 除了管理人员明确职责外, 更重要的是预算编制与控制的程度合理, 不能因失去弹性而约束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
三是企业因管理者与预算编制者之间的利益不同,使预算控制失去效果。 由于企业将预算控制标准作为经济行为准则和目标, 而预算标准的制定方法是通过量化预算项目来衡量企业整体和内部个体的经营效果。 即管理者与预算编制者之间的立场和目的不同, 往往直接造成双方的对立或相互博弈。例如, 在预算获得最终批准的过程中, 预算数额会适当压缩, 造成编制者多报费用类预算, 少报销量等收入类预算,这种行为不易识别,降低了企业经营效率和效果,保护了低效用管理。 不管使用增量预算还是零基预算,都极有可能存在着整体预算执行目标和实际经济活动中的利益博弈, 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关系到整体预算的执行效率和预算实施。
经营预算是企业相互关系的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各项基本活动的预算。 它由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直接材料采购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 单位生产成本预算、 推销及管理费用预算等项目构成。 其中最基本和关键的是销售预算, 它是对企业全年经营方向、 目标和业绩的预测与说明。 企业维持生存和盈利依靠产品的销售和提供劳务获取的收入,因而销售预算也就成为预算控制的基础。 生产预算是销售预算的具体实施, 它按预计各品种产品的销售量、 推算应负担的成本费用等编制。生产预算编好后, 按季度或月份平衡生产能力、 制定生产计划、编制原材料采购、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预算,最终形成与销售预算对应的生产成本预算。 推销及管理费用预算, 是销售环节发生的各项费用总和, 例如包装费用、广告费、运输费等。
投资预算是在投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购置、扩建、改造、 更新等资金使用情况编制预算。 它通过对投资额度、资金筹集、投资后项目效益、当年现金流出量、以后现金流入量等实施预算控制。投资资金取得方式受企业资产、规模、信誉等限制,项目前期投资大、成本回收期长,使投资预算必须与企业战略规划相协同。
财务预算是指企业在预算期内反映预计的资金状况、经营情况和财务结果。它也被称为“总预算”,因为上述经营预算和投资预算项目量化后以数字的形式全部体现在财务预算中, 所以财务预算包含企业整体经营活动的总预算。它由现金预算、预算利润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等构成。
现金预算是对预算期内所有资金筹集、收取、使用等情况的预测, 它可以使资金收支合理,调配有度,财务状况良好, 最大限度地满足资金需求,有效规避财务风险,促进企业内各业务单位之间的协同, 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
预计利润表是指以货币形式综合反映预算期内企业经营活动成果水平的一种财务预算。 它可以准确地反映一个企业在预算期间内进行整体经营活动的财务状况,并以此作为分析和预计其经营管理活动的最终结论和成果的主要基础, 它也是企业财务预算中最主要的预算表之一。
预计资产负债表是根据当前实际的资产负债表和全面预算中其他预算所提供的资料编制而成。 它的编制首先以规定年度预算开始日的资产负债表数据作为其预算基础, 然后依照规定年度预算期内各项可能涉及的其他有关财务数据和会计资料做出必要的修改和适当调整。
预算控制在不同视角下的研究内容, 反映出预算控制的目的、 管理者与员工对预算的需求, 为我们构建了预算控制思维, 明确了全面预算是将企业所有关键问题融合一体进行管理控制的方法。 而预算控制的标准能否与战略协同, 能否适合内外部环境等, 使我们明确了预算控制的标准依据, 避免了目标不明确造成的资源浪费。现实中企业多样且复杂,这决定了它需要编制全面预算, 实施预算控制来约束经营活动行为,避免盲目经营。如何用预算编制项目来实现预算控制目的, 发挥控制作用,需要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做到顶层控制。 成立由企业决策者负责, 包含主要生产、 经营分公司和主要职能部门的预算管理委员会,同时,设置预算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实施预算控制。一些企业中预算办公室由财务部门负责和参与, 造成预算编制时以财务数据为准,缺乏与经营活动环节的衔接,造成预算控制标准与战略目标存在差异, 全面预算与实际经营存在 “两张皮” 的现象。为此,预算办公室除财务人员外,主要部门、重要岗位人员也应参加。
二是预算控制制度详细、流程明确,审议决策程序控制完善。 企业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协同战略目标,适当方法编制全面预算。实践中,企业为了控制预算数额, 先由财务部门根据经验完成财务预算,管理层审核后,再逐级分解,形成不考虑各环节实际,盲目“拍指标,下任务”造成期末预算指标与实际相差较大。为此,企业应对预算编制依据、程序和方法进行控制。
三是预算执行控制应落实责任, 严格执行, 确保刚性。 预算落实不是数字上的落实, 而是将预算分解落实到各环节、 各岗位形成责任体系。 企业应考虑预算执行准确率, 可以实际情况调整预算, 但不能用调整预算来调节经营指标。 部分预算编制者为了完成预算执行率目标,每年都会进行预算调整,造成预算指标编制时随意,执行时调整, 这种错误的做法严重影响了预算控制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为此,预算委员会应明确预算调整条件,只有出现市场环境、国家政策或不可抗力等客观因素, 导致企业预算执行发生重大差异时, 才可以进行预算调整。
四是制定预算控制考核制度, 预算委员会应定期对企业预算执行各环节、 各岗位进行考核,实行动态监督,充分发挥预算控制在管理中的作用,同时,也实现全面预算的闭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