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产业链重塑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分析

2021-11-22 08:15王子诚
天津经济 2021年5期
关键词:重塑国际贸易产业链

◎文/王子诚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全球产业链已取代传统国际分工模式, 成为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核心变量。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抬头,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 全球产业链逐步进入深度调整期。 特别是全球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球产业链遭受重大冲击,加速重塑的趋势更为明显。受此影响,国际贸易结构、模式、 业态和竞争态势也出现持续变化。 面对前所未有的风险与挑战, 中国作为贸易大国应准确认识全球产业链重塑的内涵和趋势, 为维护全球产业链安全做出积极贡献,有效调整对外贸易战略,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一、全球产业链与国际贸易的响应机理

全球产业链是指在全球范围内为实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价值而连接生产、销售、回收至处理过程的跨企业网络组织, 它包括所有参与者和销售活动的组织及其价值、利润的分配。全球产业链形成于20 世纪80 年代,主要表现为: 信息技术发展促进交易成本逐步下降, 以跨国公司为核心的国际贸易主体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和市场空间, 将产业链中低价值环节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促进国际分工由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演进到同一产品零部件和不同工序之间分工,国际贸易围绕这种分工模式逐步发展。 随着全球产业链追求规模经济利益和专业化利益的趋势强化, 中间品贸易在国际贸易结构中迅速壮大, 国际贸易的重心从最终品贸易逐步向中间品贸易转移。 全球产业链重塑的本质是全球生产要素创新整合、跨国组织模式重构和地理空间重新定位, 随着重塑进程加快, 必然会使国际贸易的表现形式进一步出现深刻变化。

二、全球产业链重塑的动因及主要形式

近年来, 全球产业链重塑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发达国家推进再工业化深刻影响全球产业链布局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 欧美等发达国家纷纷提出再工业化战略, 以重夺国际制造业竞争主导权。美国出台 《制造业促进法案》,推出“先进制造业伙伴关系计划”,通过全面改革打造企业总部基地、 创新基地和制造企业首选之地, 重点发展智能制造、新能源、生物技术等高附加值制造业;欧盟提出由绿色能源和数字制造等先进技术引领的“新工业革命”;德国实施“国家工业战略2030”和“工业4.0”;英国实施 “高价值制造战略”, 重点发展超低碳汽车、生命科学医药以及尖端制造业;法国提出“新工业法国”计划,建立战略投资基金,用于发展能源、汽车、航空等战略性产业;日本提出“重生战略”等。由于欧美国家在全球产业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些支持制造业回流举措深刻影响了全球产业链的空间布局, 逐步改变原有的国际分工体系。

(二)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引发全球产业链出现去全球化趋势

2008 年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增长放缓,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民粹主义兴起,推动逆全球化浪潮愈演愈烈。主要原因在于: 全球化引发的国家间经济利益分配失衡问题加剧了国际政治博弈,全球经济领域的保护主义政策明显增多, 严重侵蚀了国际贸易体系的基础。 全球产业链是发达国家维系其国际经济主导权的战略依托,但随着新兴发展中国家逐渐从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垄断地位受到严重威胁, 进而主动调整全球产业链格局和分工以限制新兴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升级。 逆全球化浪潮使全球化由高速推进期进入调整期, 贸易摩擦导致国际贸易风险大幅上升, 影响全球产业链的稳定性, 带动全球产业链深度调整。 由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产业链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去全球化的趋势, 面临着收缩或断裂的重大考验。

(三)全球新冠疫情冲击使全球产业链从波动加速向重构演化

作为全球发展的 “黑天鹅” 事件,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规模爆发是全世界百年来遭遇的最大公共卫生挑战, 严重影响了全球层面的生产、投资和消费,全球经济几乎“停摆”,成为全球产业链重构的最大变量和动因。从其影响来看,新冠疫情对全球产业链的冲击不再是短期和局部的: 新冠疫情进一步增强了发达国家要求制造业回流本土的战略诉求, 不但强调高端制造业回流, 广义安全产业也要求本地化生产; 全球产业链在新冠疫情冲击下的脆弱性凸显, 单一来源的供应商或专门生产特定产品的区域暴露出意想不到且影响深远的脆弱性, 造成全球产业链的断裂和崩溃, 国际分工的动力不再以生产成本作为资源配置因素,而是考虑产业风险、国家产业布局等综合因素,以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产业链在全球范围内重构逐步开启, 全球经济系统面临重大变革。

(四)新一轮科技革命催化全球产业链升级演变

近年来, 新一轮科技革命引发的产业变革加速推进, 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围绕核心技术强化部署, 确保在新一轮国际科技和产业博弈中掌握主动权, 不同国家间的资源禀赋优势发生变化,直接推动全球产业分工格局发生变化。 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迭代创新加速, 全球产业链呈现本土化、数字化、平台化、高价值化的新特征。全球产业链为追求更低要素价格而远距离拓展, 呈现生产本地化、区域化、智能化。 数字化供应链大量涌现, 跨国企业应用区块链技术打造采购合约系统, 在契合风险分散需求的同时, 有效促进了产业链高效运转; 以平台型企业为核心通过资源整合,聚合跨国上下游企业向规模化、 集群化、 专业化方向发展。 国际产业分工从要素分工向技术分工转变, 全球产业链表现为从低到高的创新链模式演进, 呈现出高价值趋势。

综上, 尽管全球产业链受到诸多冲击,但围绕安全、效率及市场机制等核心因素,依托技术创新,全球产业链重塑向着安全化、生态化、智能化、数字化、平台化方向发展演进和布局调整将是未来的长期态势。 我国拥有全球最丰富、最复杂的产业链,面对全球产业链重塑, 如何在国际经济发展变局中有效规避风险并持续提升产业链竞争力, 将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命题。

三、全球产业链重塑对国际贸易的主要影响

随着全球产业链逐步演进调整, 国际贸易格局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全球产业链持续发展改变国家间贸易联系

一是自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 全球经济增速显著放缓, 以发达国家再工业化为重要影响因素, 世界经济步入深度调整与结构再平衡的状态, 资本回流导致由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产业链未能呈现继续扩张趋势,国际贸易总量增长缓慢。 二是国际贸易格局持续变化,多层次的区域经济组织得到一定发展, 国际贸易区域粘性增强和用户导向突出的特征逐步显现。 三是在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的情况下, 发展中国家依靠国际贸易实现“学习—模仿—升级”的传统路径效率大打折扣,高外贸依存度并没有对本国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带来真实提升, 外向型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性越来越强。 四是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使得新兴经济体制造业贸易规模和结构遭受重大冲击, 极易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在贸易渠道控制权缺失的情况下, 发达国家高端制造出口比重下降和新兴经济体低端制造出口下降相伴而行,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升级路径遭到挤压。

(二)全球产业链去全球化导致国际贸易冲突加剧

2016 年以来,经济民粹主义在欧美发达国家盛行,贸易保护主义大行其道,导致国际贸易中的利益冲突越来越强烈, 对国际贸易体系产生重大冲击。 一是贸易保护主义严重扰乱国际贸易市场, 导致经济资源在全球产业链中难以得到合理配置,国际贸易企业之间的利益冲突同步加大, 市场竞争加剧进而诱发恶意竞争。 二是国际贸易区域格局逐步调整,区域内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发展形式, 欧美日在全球贸易网络中的核心地位较为稳固, 东南亚国家贸易地位逐步提升, 而中国产品的外部需求日趋萎缩, 获利能力下降, 外贸依赖度也呈下降态势, 亟待调整对外贸易战略。 三是贸易保护主义造成国际贸易的整体溢出效应降低, 特别是依然处在享受全球化红利阶段的国家会面临较大的外部冲击, 提升了国际贸易的运行成本, 而随着国际贸易所付出的成本和收益失衡加剧, 会进一步推动贸易保护主义事件频出。

(三)新冠疫情重构全球产业链对国际贸易产生严重冲击

新冠疫情在重构全球产业链的同时, 也对国际贸易体系产生了重大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是局部和暂时的,而且要从全球范围内及长周期加以考察。 一是疫情爆发以来, 全球范围内的贸易管制干扰了国际贸易往来,破坏了自由贸易体系, 严重阻碍了全球经济循环。 二是疫情严重冲击国际贸易供需结构,全球货物贸易需求、服务贸易需求大幅萎缩, 尽管与疫情相关的贸易品需求旺盛, 但远远不能弥补生产和消费停滞带来的需求损失。此外, 疫情严重国家出现大规模停工停产, 中间贸易品和资本贸易品受全球产业链断链影响出现供给困难。 三是新冠疫情将对国际贸易产生长远影响。历史规律表明:经济全球化进程与国际贸易基本呈正相关。 新冠疫情带来的全球经济贸易衰退,极有可能进一步加剧逆全球化思潮和贸易保护主义, 基于国家安全的目标, 部分国家进一步强调内向、自主发展,跨国企业也会基于安全因素缩短产业链环节, 原核心国家之间的贸易依赖可能将进一步弱化, 区域内贸易有望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表现。

(四)全球产业链升级推动国际贸易形式创新

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推动全球产业链持续升级,由此引发国际贸易模式呈现创新性。 一是数字贸易已经成为一种新型贸易方式,利用数字技术不断规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物理障碍, 大幅降低贸易成本, 以其高效性促进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合理优化配置, 促进国际贸易多元化发展。但同时,如何确保网络安全和交易安全,始终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因素。 二是服务外包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逐步增加, 通过合理切分企业内部运营、企业服务、供应链管理,有效降低了企业成本, 提升了产业链高效性、专业性、及时性,进一步推动中间产品和服务贸易壮大。 三是国际贸易结构呈现从低到高的创新发展趋势, 基于劳动成本套利的贸易份额开始下降, 贸易主体越来越重视产品全流程设计生产能力, 逐步从资源禀赋向产业链中高端攀升,促进贸易地位从全球或区域非核心到核心转化。

综上, 随着全球产业链重塑进程加快, 国际贸易格局、 形式及竞争模式将继续深化演变, 并且仍将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 中国作为贸易大国, 应主动迎接全球产业链重塑浪潮, 坚定不移推进贸易强国建设,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重要贡献。

四、对我国推动国际贸易的启示

本文以全球产业链为切入点, 梳理了近年来全球产业链重塑的动因、 表现形式以及对国际贸易的多重影响,主要结论是:

逆全球化、 全球新冠疫情及新一轮科技革命等因素推动全球产业链围绕安全、效率及市场机制从深度调整向加速重塑转变, 引发国际贸易区域格局、贸易结构、贸易形式及竞争模式深化演变。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全球产业链重塑对国际贸易深度影响将会进一步显现,对我国推动国际贸易在新形势下创新发展也会提出更多挑战。

我国在国际贸易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十四五”期间, 应主动迎接全球产业链重塑挑战, 积极把握其中蕴含的机遇, 深入推动贸易强国建设,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 围绕提升产业链竞争力,增强产业链韧性。围绕产业链“自主可控、安全可靠”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明确 “固链”“补链”“强链”“拓链”实施路径,强化产业链关键环节科技创新, 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推动我国产业向全球产业链高端攀升, 为维护全球产业链安全和稳定提供有力支持。

第二, 优化国际市场布局,积极拓展贸易空间。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升与沿线国家产业合作层次和水平, 持续扩大贸易合作伙伴朋友圈,更高水平打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营商环境, 积极培育国际贸易新模式、新业态,依托自贸区大幅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第三, 推进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的高水平开放。 坚定不移维护和引领经济全球化, 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对标国际最高标准完善制度型开放政策体系, 积极倡导和参与多双边区域贸易合作, 为国际贸易和多边合作机制改革、 构建新秩序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路径,培育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制度优势, 推动形成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

猜你喜欢
重塑国际贸易产业链
“双减”正加速重塑教育出版
重塑未来
商务书屋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高校教师团队知识共享的保障机制研究——以南审国际贸易学专业团队为例
“一生多旦”与清代“红楼戏”对十二钗群像的重塑
不忘初心 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大格局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年底前我国将实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全国口岸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