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宁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9)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国社会发生着巨大的变革,这一时期涌现出众多优秀文学作品,简·奥斯丁的小说能够从中脱颖而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语言创作风格对作品的成功影响,使人们每次阅读都仿佛历历在目,在情感和身心上都能与作家产生共鸣。
1775年,简·奥斯丁出生于英国汉普郡斯蒂文顿镇一个牧师家庭,家中共有8个孩子,简·奥斯丁排行第六,在其9岁时以伴读的身份去姐姐学校读书,虽然她酷爱读书写作,从11岁时就开始了写作,但简·奥斯丁并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乡镇生活令简·奥斯丁充分接触到中小地主和牧师等人物的生活,并对这些家庭的女性给予了关注,在作品中以风趣活泼的文风,对她们的婚姻和生活中的情感进行描述。也许正是简·奥斯丁看透了人性中的自私、盲目和势利,令她的作品独树一帜的同时,作家本人也终生未婚。
作家所处的时代正是18世纪末期到19世纪初期,这一时期的英国经历了变革,生产力发生了本质变化,飞速发展的社会不可避免的影响到统治阶层,传统的英国贵族与新兴起的资产阶级关系也逐渐矛盾,这些变化也深刻影响了文学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充满现实主义色彩的经典创作。
《傲慢与偏见》一书为我们展现了班纳特家族中女性的爱情,字里行间也为读者描述了英国18世纪末期到19世纪初的景象,小说以达西和伊丽莎白两人的感情发展为主线,两人的爱情模式也成为当下情感小说创作的源泉之一,两人最初的相处充满了傲慢与偏见,随着后期相处发现彼此的闪光点,从而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爱恋中,成为流传至今的经典恋爱模式。但作为现实主义色彩的作品,不可能只有浪漫和爱情,女主人公在感情生活中逐渐发现,对方虽然在性格上有所收敛,但从没有真正去除骨子里特有的傲慢,经过女主人公理性与现实的努力,彼此才真正挣脱了情绪束缚,将幸福延续到最后。读者从小说中很容易感受到作家在感情上的理智,对现实的认知是非常深刻的,并将这些理解融入作品之中,通过小说中男男女女的爱情表达了自己对于爱情的渴望,又通过诙谐的语言让人欲罢不能。
一部好的作品,往往是通过语言的描述,为读者提供浩瀚的想象空间,感受到作者笔下世界的喜怒哀乐,作为世界名著的《傲慢与偏见》,作家简·奥斯丁通过精湛的文笔展现了小说中各类人物的语言风格。最为突出的就是小说中语言风格的别样化。小说中涉及的人物大大小小数十个,要想梳理完美的框架,就必须要有鲜明的语言风格,从而展现出当时英国社会的社交、礼仪以及人物性格。作家通过男女主人公与班纳特夫妇进行交谈时,女方总是以“亲爱的”来称呼她的先生,作为一个亲昵的词汇,可见班纳特太太的感情是火热的,但作为承受一方,班纳特先生却没有热情回应,与其说是理性倒不如说是冷淡,对于妻子的意见或要求要么不予理睬,要么干脆拒绝,这些对话为读者展现了两性之间的差异。
语气的变化也能反馈情感,比如在交流中,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几乎都以疑问句交流,语气中满是平和,展现出智慧女性特有的思维模式,既不激进也不会退缩。而男主人公达西的表述则相反,往往充斥那个时代男性特有的争强好胜,展现出没有脱离傲慢情绪的竞争性思维。可见,不同人物有着不同的思维模式和行事作风,在不同的时间和背景下,同一个体也会展示出迥异的风格,透过语言的表现,即便是有所掩饰,也依然能够呈现出人物的内心和特点,从而不断增加情节的生动性,将小说描述的故事不断向前推动,不仅是作家简·奥斯丁对整篇小说框架的成功设定,更是烘托了小说的整体基调,是本部作品成功的关键因素。
在小说情节进入收尾阶段,作家开始使用长句子作为人物语言表述的主要方式,与短句子清晰、跳跃的语气不同,完整的句子更能表现出中产阶级的人物形象,一方面这些人物受到过较高的教育,另一方面稳重的语气也能彰显出绅士的严谨和谦逊,透过语言的细节反映出作家文笔的细腻,也反映出主人公随着感情的发展,逐渐步入成熟阶段,这是一部作品发展的必然结果,透过语言风格的转换,将故事中人物的性格一一展现,并对其情感、思想进行进一步分析,展现了作家文笔运用的独特之处,是简·奥斯丁作品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轻松幽默的语言是流行于西方文学的一大亮点,始终受到各国读者的喜爱,也是作家们用以吸引读者、展现文笔的重要语言工具,透过诙谐的语言,为情节的发展提供了连续性和生动性,让读者在忍俊不禁中谈及情节走向,发笑之余透过幽默看到荒诞的事情背后的真实,以喜乐掩盖悲伤,是无数悲剧式文学乐此不疲的表现媒介。《傲慢与偏见》一书的另一大亮点就是充满喜剧式的幽默,简·奥斯丁将乡镇生活中平静带来的轻松,用文字的方式将其覆盖于人物刻画和情节描绘等多个情节。比如在小说开始时,作家为我们奉上一段无可挑剔的真理“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令人啧啧称奇的时候,却发现这看似理所应当的背后,根本就是荒诞离奇,看似有板有眼,实际却是诙谐的讽刺带来的幽默,作者通过多处与此类似的语言对小说进行点缀,令读者对作品欲罢不能,这也是一直以来文学评论家对作品大为称赞的重要原因。
其实,就简·奥斯丁作品语言叙述风格来看,运用幽默最多的可以归纳为两种人,一种人是前文提到的达西、伊丽莎白和班纳特先生,他们展现出的各种幽默,是作家为了更好地塑造这些人的形象和性格特征,使得小说中的人物个个立体饱满。另一类人则是班纳特太太和柯林斯先生,他们语言和行为展现的幽默,让读者甚至能在脑海中想象出他们的模样,为作品中幽默、诙谐的创作风格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小说的结尾更是精彩纷呈,在美满结局的基础上,更加突出表达了作者心中对现实的不满情绪,非常引人深思。作者利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描绘着每一个人物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自己最后还是依照这一个“真理”谱写了男女主人公的结局。
反讽的外表是幽默,是文学、影视作品中与受众绝佳的互动手段,是语言应用不可或缺的文学手法,可以生动展现出当事人可悲、可笑、可恶的形象,如此表达更容易引发读者的思考。或许是因为反讽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又或者是英美文学固有的写作传统,《傲慢与偏见》在简·奥斯丁的笔下,将反讽运用的恰到好处。不仅有前文提到的讽刺幽默的看似是真理的话“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是一条公认的真理”,似乎符合所有男人的认知,但作家随即调转文笔,通过班纳特太太这一爱嚼舌根、目光短浅且情绪反复无常的家庭主妇给予无情讽刺,同时,引出读者对下文关于婚姻和爱情故事的猜测,无论是喜剧感还是戏剧性都在讽刺中全然呈现。
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的班纳特太太的确颠覆了男人对婚姻的幻想,无论是性格使然,还是环境的熏陶,这个遇到任何不爽都会让自己变暴躁、让别人变不爽的女人,将五个女儿都送入豪门视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可以说这个充满讽刺色彩的家庭主妇,是书中反讽的绝佳对象,是不断推动故事情节、彰显作家文学特色的关键角色。从言语表达上,读者可以对班纳特太太爱慕虚荣的个性有大致了解,同时为她之后的表现打下了基础。比如她的大女儿如她所愿,与富家子弟产生了交集,原本父母出于关心对子女感情予以干涉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是在班纳特太太这里却变了味道,通过作家对其言行举止、语气语调等一系列讽刺的语言,将其塑造得相当有个性。
与班纳特太太类似的人物还有凯瑟琳·德布夫人,她是一位言行粗鲁、无礼傲慢的女人,她是男女主人公情感路上最大的人为障碍,她不断努力拆散达西和伊丽莎白,但这些非常手段在作家笔下却产生了滑稽可笑的效果,无论何种卑劣行径,都在作家笔下转化成令读者忍俊不禁的笑料。理所当然的有情人终成眷属,凯瑟琳·德布夫人的目的自然没能达成,反而阴差阳错的一次次成为“神助攻”,让达西和伊丽莎白逐渐摒弃偏见。对于班纳特太太和凯瑟琳·德布夫人这一类人,很明显简·奥斯丁是极度反感的,透过伊丽莎白对凯瑟琳·德布夫人“感谢”的话语,不难想象一直沉醉于破坏对方爱情的人,那一时刻的处境是多么尴尬,讽刺的效果立刻加倍呈现。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丁笔下的世界名著,透过女性的视角,描述出英国18世纪末期到19世纪初的景象,以男女主人公的爱情进程为线索,展示出现实主义色彩下的爱情和人性,不仅有至今还在沿用的爱情写作模式,也不乏幽默、诙谐的语言带来的轻松感,更是透过喜剧似的幽默,让人们感受到处于社会变革下的人性,也正是这些语言表达上的独特所在,令作家文笔有着特殊的细腻之处,为读者展现了大时代背景下,婚姻与爱情中的喜怒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