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亚
(福建省武夷山市第三中学,福建武夷山 354300)
素质教育是关注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基础性教育。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就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在受教育者中有一类群体是“差生”,即所谓后进生,一种表现为成绩落后,另一种表现为思想不积极、行为习惯不良和能力差。如何了解“后进生”的境遇和状况,以及班主任如何在德育工作中有效转化后进生,关系着教育事业是否将全面育人、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优生”相比,教师所付出的努力往往要多出好几倍。下面,笔者就班主任在德育管理中如何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谈几点建议。
初中生心理处在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具有独立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特点[1]。学生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班主任很容易发现优生的优点,对于后进生则易发现其缺点而不易发现其优点。在评价学生时,班主任往往将人和事混为一谈,用“错事”评定人格,对学生进行性格定位和人品定性,这种错误的评价方式阻碍了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后进生往往在某一方面存在落后或不足,并不是整个人的道德品格出现了问题,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过人之处。例如,有的学生成绩差一点,思想品德却很好或某一项技能较为优秀、突出。而且,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学生今天差,今后却有可能大有作为。因此,班主任不能片面地评价后进生,不能“戴有色眼镜看问题”“以偏概全”。陶行知曾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声中有爱迪生。”班主任应做到“事是事,人是人”,不要因为学生做了一些错事而否定学生整个人,弄错了“错事”的教育意义,使学生自我否定,失去自我教育和改正的勇气及信心。
后进生的“后进”并不是自动生成的,往往是某些原因造成的,有的是思想上出现了不足、跑偏,好逸恶劳、不刻苦;有的是性格原因,如性格内向、乖张、暴躁;有的是行为习惯差,如染上了网瘾;有的是社会辨识能力差,结交了不良朋友;有的是有心理障碍,对某些事物会做出过激反应或出格行为。班主任要及时发现问题,通过开展活动,因势利导,及时扭转后进生身上存在的不良倾向,并发现和放大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使每一位后进生都在自己的闪光点方面做出显著的成绩,得到别人的认可,并获得自我肯定,从而树立自尊心、自信心,享受生活和成长的快乐[2]。例如,班主任可以让擅长绘画的后进生担任手抄报组长,让能歌善舞的后进生担任文艺委员,让喜爱篮球的后进生担任班级篮球队队长,也可以开展一些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点、颇受学生欢迎又能起到较大德育作用的活动,引导后进生积极参与,通过活动把后进生与其他学生的群体关系建立起来,使后进生融入群体,利用稳定、和谐、健康的活动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后进生,促使后进生进行自我教育、改造、塑性。需要注意的是,在活动过程中,班主任应及时肯定后进生的积极参与和良好表现,使后进生感受到班主任对自己的重视和信任,有意识地努力把“手头活”做好,以得到更多的正向反馈。在活动过程中,后进生也会有不足之处,教师对其进行批评要委婉,注重批评的艺术,即批评应使人振奋,而不是使人气馁,使用鼓励和期待的语言,使后进生正确认识错误和挫折,有信心克服困难,促进自我发展。
面对后进生的问题,班主任要善于分析并认同他们犯错误过程中的某些“情有可原”之处,理解他们的过激反应,让他们觉得班主任看得透、读得懂自己,使他们与班主任聊得起来,且愿意袒露自己心里的“秘密”,从而消除师生间的“隔阂”,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后进生从心理上接受班主任的“诊断”,并在日后愿意积极改正错误,发展自己。例如,在犯错误的后进生个体或群体面前,班主任可以说一句“我要是你(你们)的话,我也会这么做”,用“同感”撞击后进生心灵,使后进生产生情感共鸣,避免教育“刚开场”就一味斥责,迫使后进生产生排斥心理。认可后进生犯的“错”,其实也是班主任德育艺术的体现。后进生只有相信教师,才会正确认识自己所犯的错误,并进行自我教育。班主任在教育后进生时,时机非常重要,因势利导远比单刀直入所产生的效果要更好。因此,为了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班主任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机。学生在日常活动中随时随地都可能会出现一些看起来平凡的“小事”,但其往往是开展德育的契机。在纷杂的“小事”中,班主任要有选择地迅速捕捉富有教育意义的生活片段或偶然事件,通过短时间的思虑和筹划,因势利导,“趁热打铁”地转化后进生,使后进生从这些“小事”中受到德育教育,明辨事理,从而使德育工作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班主任要爱学生,用阳光的话语打开他们冰冷而畏缩的心灵;用炽热的激情碰撞起他们自省的浪花;用坦诚的爱意治疗他们心灵的挫伤;用向上的人格推动他们的“重生”。后进生的成长和转变具有时间性和反复性,转化后进生绝非一日之功,班主任必须持之以恒,长期关注他们的成长。班主任应对后进生抱有较高期望,与后进生和谐、融洽相处,信任后进生,给予后进生更多的言语鼓励,并用微笑、注视、点头、关注性接触等方式鼓励后进生,让后进生感到教师的爱和温暖,唤起他们的进取心、拼搏心,激励他们勇往直前,战胜自己,不断提高[3]。班主任对学生的“爱”会内化为学生成长的强大动力,让每位后进生都能“抬起头来走路”“挺起胸脯做人”。这不仅仅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情智,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与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合格的道德品格,进而提高民族素质,振兴民族未来。
总之,在转化后进生的德育工作中,班主任要客观辩证地看待他们存在的问题,了解每一位后进生的特长、爱好和闪光点,肯定他们在各个成长阶段中的进步和成绩,捕捉并利用每一个教育契机,用爱为他们“点赞”,点亮他们进取的征途,为他们提供自我表现的条件和机会,使他们实现“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提高、自我认同”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