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犯”一“避”写出差别

2021-11-22 05:20江文欢怀化市铁路第二中学教师
十几岁 2021年35期
关键词:武松打虎李逵武松

文/江文欢(怀化市铁路第二中学教师)

《水浒传》善于将不同的人物置身于相同或相似的情境中,却能做到犯中见避。所谓“犯”,就是故事类型重复;所谓“避”,就是故事类型的变化,在相似的故事中表现出各不相同的人物性格。

以武松和李逵为例,同样是遇到老虎,施耐庵将武松打虎的过程写得很详细,先写老虎出现前“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的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武松“翻将下来”“闪在青石边”。这一“跳”,写出了老虎的威风,这一“闪”,写出了武松的敏捷。接着又写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都被武松的“一闪”“一躲”化解了。武松变被动为主动,用尽全力从半空劈下来,没想到哨棒打在树枝上折成两截。老虎又一“扑”,武松又一“跳”,退了十步远,武松就势一把将老虎头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把只脚望大虫门面上、眼睛里只顾乱踢”,老虎咆哮着,挣扎着,渐渐地被武松折腾得没了力气。武松抓住机会,“左手紧紧揪住顶花皮”,右手“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五七十拳之后,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了鲜血来”,武松还怕老虎不死,又捡起半截哨棒补了一回。纵观武松打虎的过程,打得如此艰辛,过程如此惊险,让看的人惊心动魄。

但是写李逵杀虎却要简单得多。“李逵手起,先搠死了一个。那一个望洞里便钻了入去,李逵赶到洞里,也搠死了。”那母老虎张牙舞爪向窝里来,李逵放下朴刀,拿出腰刀,“把刀朝母大虫肚底下尽平生气力舍命一戳,正中那母大虫粪门”。当第四只老虎扑来时,李逵拿起朴刀,“趁着那大虫的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虫颌下”“只听得响一声,如倒半壁山,顿时间死在岩下”。

从数量上看,李逵杀虎的数量多于武松,但过程非常简单,一杀就死,不费吹灰之力。打虎与杀虎都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两者一比较,武松的那种精细、讲策略、见机行事和要面子的形象就呈现出来了,而李逵则莽撞、只懂死拼、毫无算计、头脑简单。通过对比,两位英雄形象就有了明显的差别。

类文推荐:

《水浒传》读完让人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怀,这与作者刻画人物的高超技艺是分不开的。我们学会了如何赏析人物塑造的艺术之后,来读读《三国演义》吧。在《三国演义》中,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忠厚仁义的刘备、忠勇双全的关羽、乱世奸雄曹操……在阅读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思考《水浒传》与《三国演义》在人物塑造上有何异同。

猜你喜欢
武松打虎李逵武松
武松历史原型卞元亨
不打不相识
中国动画艺术史溯源
笑(外一首)
论《水浒传》中李逵悲剧命运的成因
我家里的武松
浅谈戏曲动画短片《武松打虎》的创作思路
The Alcohol Culture in Water Margin
武松打虎,他是英雄吗
武松的醉与不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