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旎
(安徽省蚌埠第二实验小学 安徽 蚌埠 233000)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容易把比较相似的修辞手法弄混淆。因此,我收集并整理了一些相关资料,以比喻与拟人、排比与反复、设问与反问等修辞手法的教学为例进行研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这些修辞手法。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之处,使用一事物来比喻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在小学阶段,学生要掌握明喻和暗喻。明喻的一般格式为“甲像乙”常用的比喻词有像、好像、仿佛等。暗喻的一般格式为“甲是乙”,常用“是、成了、变成”等有判断性质的词语代替比喻词。
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赋予事物以人一样的思想和行为的一种修辞方法。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可以生动形象地描绘事物的特征,让文章更生动,更具感染力;可以鲜明地表现作者对所描写事物的感情。
以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为例,讲讲比喻与拟人的运用和区别。
(1)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明喻)
(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暗喻)
(3)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拟人)
句子(1)运用了明喻的手法,本体是小兴安岭,喻体是绿色的海洋,比喻词是像。作者把小兴安岭比作绿色的海洋,不仅写出了小兴安岭的“大”,还写出了它的“绿”。句子(2)运用了暗喻的手法,本体是小兴安岭,喻体是大花园、巨大的宝库,比喻词为“是”。作者把小兴安岭比作大花园,写出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都是美丽诱人的。把小兴安岭比作巨大的宝库,突出了小兴安岭各种物产资源的丰富。这两个比喻都表达了作者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
句子(3)运用了拟人手法。“散步”、“欣赏”是人的行为,这里运用在小鹿的身上,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小鹿的活泼可爱,使读者感受到了小兴安岭春天的生机勃勃,进而感受到作者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通过对这三个句子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比喻与拟人都是事物之间的相比,它们是容易混淆的。“不同点是比喻重点在‘喻’,即以乙事物‘喻’甲事物,甲乙两事物一主一从;拟人的重点在‘拟’,即将事物‘当做’人来写,事物和人彼此交融,浑然一体。”[1]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法。
反复是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的修辞手法。反复可以是连续,也可以是间隔。
以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匆匆》为例,解读排比和反复的运用和区别。
(1)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排比)
(2)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反复)
句子(1)作者运用排比手法描写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洗手、吃饭、默想,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
句子(2)运用了反复的手法,突出“你”,指所有的读者,问的是所有的人,引发读者思考,唤起人们珍惜时间的意识,也突出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通过对上述句子的分析,我们发现排比与反复的区别是“排比着眼于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近、语气一致,反复着眼于词语或句子字面的重复;排比的修辞作用是增强气势,反复的修辞作用是强调突出。”[2]
设问是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回答的修辞手法。设问的作用有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还以《匆匆》为例,分析设问与反问的运用和区别。
(1)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设问)
(2)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设问)
(3)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反问)
句子(1)运用了设问的手法,一连串的提问,目的是引起人们的深思,唤起人们珍惜时间的意识,表达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思念。
句子(2)也是设问的手法,照应开头,突出了作者关于时光匆匆的感慨,引人深思。
句子(3)用肯定句来反问,意思就是不能白白走这一遭。这是点睛之笔,写出了作者对人生的思索:他不甘心虚度此生、力求上进的精神。
通过对这几个句子的分析,我们发现设问和反问虽然都是问句,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反问则主要是加强语气,用确定的语气表明作者的思想”。[3]
综上所述,教师要重视修辞手法教学,提供可学习的参考资料,也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运用水平,提高学生表达能力,为语言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