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田径教学中体能训练的要点探析①

2021-11-22 03:45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11期
关键词:田径教育者体能训练

(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太原 030031)

1 田径体能概念

在体育竞技项目中,田径是其一项重要而又基础的项目类型,因其特有的竞技性与多样性特征,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受到了广泛重视。而在田径项目教育中,体能训练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学生的体能素质主要包括了宏观与微观两种概念。在宏观层面,高校学生的体能素质是指学生身体基本构造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如身体免疫力、运动能力、灵活性等各项与学生有关的指标。在微观层面而言,学生体能素质则表现为其基础的身体活动能力,如在运动中学生体现出的耐力、速度、力量、灵活性等各项素质指标。从实际的体能训练研究而言,宏观层面的体能指标往往是一种综合性的考核指标,而微观指标可以通过体育竞技或运动测试等方法直接获得。此次研究中主要从学习微观层面体能素质开展研究,兼顾宏观素质研究。

2 体能训练的作用

在高校田径教学与训练中,体能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体育教育工作者经过教学分析,将其作用概括为以下3点。

2.1 提高学生体质

在当前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身体素质指标占据着重要位置。但是在当前高校学生身体素质的实地研究中发现,部分学生身体素质不能达到同龄人健康要求。而在体育研究中发现田径运动具有较好的改善人体素质的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加强科学化田径体能训练,可以有效地改善学生身体素质。这种身体素质的提升主要包括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身体机能提升。在田径运动训练实践中体育工作者发现,经过严格科学的体能训练,学生投、跑、走等基本身体机能都可以得到一定提升。这种提升是可以根据体育考核指标直接获取的。如经过一定时间的体能训练,大部分学生肌肉量与肺活量都会有一定提升。这种指标性的提升是体能训练作用的一种重要体现。二是学生心理素质与适应性的提升。除了身体指标数据的提升外,学生在体能训练中可以有效地提升其心理素质与适应性。这主要是由于,一方面,学生参与体能训练的过程中,经过长期严格训练,其心理承受能力可以得到显著提升;另一方面,长期的户外训练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提高了其对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

2.2 促进学生掌握田径“三基”

在竞技体育实践中,田径项目是一项基础性项目,运动者对田径基础理论、技能及科学训练方法(即田径训练“三基”),应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在高校体育教育中,促进学生掌握“三基”知识可以起到以下三个方面作用。一是有效地提高学生田径训练质量与效率;二是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生训练中因动作失误、运动过量造成的运动伤害问题;三是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田径项目的兴趣,提高学生田径运动参与率。

在高校田径体能训练中,科学的训练过程对于促进学生掌握“三基”可以起到以下两方面作用。一是利用科学的教育方式,学生可以通过长期训练在最短时间内掌握田径基本技能,如正确的运动姿势、身体姿态等,形成良好的训练过程。二是通过田径训练过程,学生可以掌握田径基础理论及科学的训练方法。

2.3 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精神与心理素质

体育精神的培养是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心理素质培养也占据着重要位置。在田径体能教育与训练中发现,体能训练对于学生体育精神与心理素质培养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这种作用在素质培养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助于学生体育精神的形成与发展。体育精神是一种基于体育竞争意识与道德品质形成的道德品质精神。在体能训练过程中,学生可以经过长期的坚持训练过程及训练中学生的竞争过程,进而真正了解体育精神。这种精神的形成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形态及道德水平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二是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提升。在学生体能训练过程中,教育者采取了科学的训练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这种能力的提升主要是通过生理负荷训练过程完成的。同时在训练中,教育工作者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在解决学生心理障碍的同时,促进学生形成团队意识、协作意识等良好的心理素质。

3 创新要求下的体能训练原则

在新的高校素质教育推进过程中,体育教育创新工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教育创新要求下,确立了以下的训练原则。

3.1 基于多元化的教学训练方法

在高校田径教学中,传统的体能训练方式注重重复式、机械式的模仿运动方式,不重视学生自身感受。通过对学生体育教学调研工作发现,这种教学训练方式由于单调无趣,因此不适应现代学生心理特征,进而影响了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在体育教学创新中,体育教育工作者应改变传统的机械式常规教学方法,采用更加科学化、多元化的方法开展体能训练。一是科学训练方法的引进。在体能训练创新实践中,教育工作者应注意引进更加科学的训练方法。如在训练中引入模拟训练系统,将单一、枯燥的训练过程丰富化、趣味化,利用学生的兴趣提升训练质量。二是改变教学方法。在体能训练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改变以往枯燥的讲解与示范方式,利用多元化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如教育者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将示范动作制作成微课、卡通人物等,提高学生对示范动作的关注度与兴趣。需要注意的是,多元化教学的目的是提高训练教学的质量,因此多样化训练应在规范化原则的制约下开展创新,进而起到应有的教学创新作用。

3.2 科学化的训练评价方法

在传统的高校体育体能评价中,教育者往往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与数据统计方式,对学生进行统一训练评价考核,其评价后的奖惩方式也较为简单,或者根本没有相关的奖惩方式,影响了评价考核作用的发挥。因此在教育改革中,需要重视对体能训练评价改革的创新,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建立具有个性化的评价方法。在训练评价过程中,教育者需要根据学生身体、心理等因素的差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标准与方式。如部分学生参与田径训练的目的只是提高身体素质,其评价侧重点应在身体素质提升因素;而针对对田径项目感兴趣的学生,评价侧重点则应集中在项目专业体能能力层面。二是将评价结果与奖惩工作并联。在新的训练评价过程中,教育者应将学生训练评价结果与奖惩机制有机结合。对于训练评价好的学生,教育者应采取表扬、简单物质奖励等方式,提高学生训练热情;反之对于评价成绩倒退、效果较差的学生,教育者应采用批评、科学提高训练强度(非体罚)的方式,形成良性的训练竞争机制。三是将学生评价结果与教育者关联。在评价机制中,管理者应将体育教育工作者与学生评价结果结合,使教育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有效地融入学生体能训练过程中。

4 体能训练的主要措施

在当前的高校田径体能训练过程中,教育者应重视从实践出发,实施从基础性训练出发,进而推进至加强训练与拓展训练的逐步发展性训练措施,确保提高学生体能训练质量与效率。

4.1 计划性的基础性训练方法

在高校田径训练中,基础性训练对于提高学生体质,适应体育运动过程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了做好基础训练工作,教育工作者应提高基础训练的计划性。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基础性训练是一种面向田径学生的普遍性训练工作,因此在训练过程中,教育者应重视基础性训练的计划性,在有效利用训练课堂效率的同时,确实利用基础性训练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在训练开始前,教育者应根据训练阶段制订计划。早期训练中,教练应重视学生腿部、臂部、腰腹部等基础力量训练,因此可以采用长跑、慢跑和沙袋跑等耐力训练,之后逐步提升训练强度。同时在基础性训练计划的执行中,教育者应注意以下3个方面内容。一是计划制订中应秉承普遍性原则,以大部分学生体能状况为标准制订计划;二是计划执行中,教育者不能私自提高训练运动量,必须通过严格的评估分析后逐步提高训练量。三是计划执行中,教育者应注意关注学生身体状况,避免部分学生因身体素质原因造成的运动伤害或身体问题。

4.2 针对性的加强性训练方法

在完成基础性训练后,教育者应根据学生选择项目与身体状况(身体素质、承受能力等)开展中期的针对性训练。在中期训练过程中,教育者应根据学生特征开展针对性训练,训练的目标在于强化学生基础训练成果,同时满足项目训练的要求。如针对基础体能较好的学生,教育者可以增加短跑、臂力等训练,提高学生爆发力;而针对基础体能较差的学生,教育者可以采用下蹲、扎马步等项目训练,提高学生肌肉耐力。在这一过程中,教育者应重视做好学生体能状况、身体特征等数据的评估,同时可以根据学生兴趣与项目选择开展差异化的训练工作。

5 结语

高校田径体能训练是当前高校体育训练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育教学教学研究的重点。因此,笔者从传统训练中发现的问题出发,从训练作用、原则及重点3个层面,开展了体能训练教学创新研究,以期为高校学生体能水平与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支持。

猜你喜欢
田径教育者体能训练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基层消防员体能训练现状研究及对策
品读
康复性体能训练在跆拳道运动损伤中的防治研究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我国教育者心目中的未成年人好奇心激发和培养
计数:田径小能手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教师应努力成为一个“教育者”
田径翻身 足球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