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武术“金课”建设研究

2021-11-22 03:10李培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体育教学部
灌篮 2021年19期
关键词:金课武术理论

李培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体育教学部

一、研究目意义与内容

(一)研究目的

“百年大变局”“高质量发展”这些热词映射出“十四五”时期是中国发展进程中及其重要的时期。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百年大变局加速演变,我国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本研究拟对普通院校武术“金课”理论意蕴、如何构建、教学效果评价及实施等核心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并通过案例研究对武术“金课”的建设进行实践检验,力图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推动普通院校武术“金课”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二)研究意义

“金课”建设是现阶段我国高校课程改革的战略任务,国家政策要求也十分清晰。但是,普通院校“金课”建设的研究深度还不够,尤其是普通院校“金课”建设的理论意蕴、如何构建、教学效果评价及实施等核心内容,均需要深入考察。本研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透视,构建武术“金课”的课程方法论体系。有利于丰富和完善武术“金课”理论,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武术“金课”建设中的问题,创新武术“金课”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意义。

(三)研究内容

本研究主要解决普通院校武术“金课”的建设中方法论体系和教学效果评价这两个核心问题。

1.理论层面准确把握普通院校武术“金课”建设的内涵。

2.厘清普通院校武术“金课”建设的维度和要素,确立普通院校武术“金课”建设的框架。

3.普通院校武术“金课”建设的教学效果评价。

4.通过一个案例开展普通院校武术“金课”的建设的应用,得到可视化的结果。

上述四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了本研究的基本框架:理论审视——普通院校武术“金课”建设——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研究有3个方面:普通院校武术“金课”建设的理论分析;普通院校武术“金课”建设的模型;普通院校武术“金课”建设的构建。

二、普通院校武术“金课”建设的理论审视

(一)相关概念

许多课程专家、学者对课程都有不同的定义。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狭义的课程指某一门具体的课程,而广义的课程则指儿童进入社会时经历的所有经验。我国教育界的学者和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对课程的理解进行了讨论。主要从广义和狭义进行界定。《辞海》(1979)中指出,从广义上讲,课程是教育活动的安排;从狭义上讲,是具体的某一门学科。顾明远(1997)、陈侠(1989)、王策三(1985)三位学者认为课程是教学进度和教育内容的总和。吕达(1994)、陈玉琨等(2001)认为狭义的课程概念指特定的学科,而广义的概念则是指为实现培养目标而实施的教学内容及进程的总和。据美国学者统计,国外学者对课程的界定最少有 119 种。从上述国内外学者对课程不同的理解,可以说“课程”概念是在不断发展中完善的。以前把教材中规定的知识体系定义为课程,认为课程仅仅是科目静态的集合,事实上,动态的学习过程也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随着课程理论的不断更新发展,人们对课程的认知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但无论怎样变化,动态的课程实施与静态的课程设计共同存在,互相结合,是课程研究者的共识。

(二)普通院校武术“金课”建设的理论基础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人的需要的丰富性,从而生产的某种新的方式和生产的某种新的对象在社会主义的前提下具有何等的意义: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新的显现和人的存在的新的充实”马克思曾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这种观点,观点主要呈现了需要是人全部生命活动的动力和依据,引发人的行为活动是需要的产生。以此,人的本质的现实程度与需要的满足程度有直接关联,需要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有力推手。理论启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普通院校武术“金课”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南。因为,武术“金课”教学目标高,要求学生高质量参与教学、实现良好的育人效果等特点,建设武术“金课”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三)普通院校武术“金课”建设的价值定位和特征分析

核心素养下的普通院校武术“金课”价值定位和特征分析核心素养这一桥梁,可以将党的教育方针转化为教师易于理解的、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要求,明确学生应具有的必备品质和能力,从中观层面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这一问题,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坚持科学性、注重时代性、强化民族性是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原则,是高校武术课程来完善学生体育核心素养过程中的具体的表现。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和运动知识的同时更多是要在掌握的基础之上,重视国家认同和社会责任,充分反映中华民族特征,确保立足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征。这也是在体育核心素养基础之上通过武术课程所要达到的目的。

三、武术“金课”建设的功能

促进健康的健身功能武术“金课”作为具备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武术课程,其基本目标便是促进人体身体素质的发展,改善学生的健康状况。因此,其在运动负荷、运动强度上必须达到体育课程的基本要求。在武术课程内容教学中,武术教学主要选择作为竞技体育项目的竞技武术作为练习对象。其中,竞技武术套路包含了武术中的基本技法,如“四击”(踢、打、摔、拿),“八法”(手法、眼法、身法、步法、精神、气息、力量、功夫),“十二型”(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鹊、立如鸡、站如松、转如轮、折如弓、轻如叶、重如铁、缓如鹰、快如风)。由于此类身体动作包含着武术技击含义的特殊性,因此在练习时便对习练者提出干净利落、一气呵成,不能拖泥带水、模糊不清的要求。这种有异于西方体育运动的身体运动方式,是中国传统身体文化的精华,它在吸收西方体育课程科学化的思想后,形成的武术课程对于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修身养性的教育功能武术在历史长河中吸收了儒、释、道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形成了今天的武术文化。武术文化之中包含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尚武崇德的精神内涵,这无论是逝去的昨日或当下的今天,都是人应具备的精神素养。作为传统武术在时代中衍生的产品——竞技武术也继承了武术的文化品质。在武术“金课”开展过程中,武术精神的培育是课程进展的内在之需。

四、普通院校武术“金课”的构建

武术“金课”建设流程(1)建设形式本文所谈的武术“金课”建设,其课程类型为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2)建设步骤系统工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环节:问题的提出——系统分析——系统综合——系统优化——系统决策——系统设计——计划实施——运行阶段——更新阶段。依上述系统论的观点,体育教育专业武术“金课”建设就是一个系统工程,同样由不同的环节所组成。通过文献研究,以及听取专家的意见及建议,将武术“金课”建设分为以下步骤:提出问题。主要针对目前开设的武术课程提出问题和改革意见,或者面对国家、社会、个人的发展需要提出开发新课程或改良课程要求。针对所提出的问题或建议进行论证和分析,主要是对开发新课程或改良原有课程的可行性和操作性进行论证。课程生成。这是课程建设的关键环节,不管是开发新课程还是改良旧课程,课程的生成直接影响课程建设的效果。主要包括树立课程创新理念、制定课程目标、编制教学大纲、编写教学文件(进度、教案)、选择或编写教材、选择或组织课程内容等方面。

五、结论

(一)厘清了普通院校武术“金课”建设的理论基础

主要包含:一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普通院校武术“金课”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南。建设武术“金课”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满足学生的需求,自愿参加课程学习,在理论与实践学习中意志品质得以发展,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二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武术“金课”建设具有一定指导意义。该理论主张内化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游戏和劳动来实现,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在武术“金课”建设过程中,教学形式和内容体现创新性和互动性。三是生活教育理论对武术“金课”建设具有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武术“金课”应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社会中学习,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课程学习中。四是中国武术哲学思想理论为武术“金课”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武术“金课”建设是有情感和内容的交流的课、是有批评质疑的味道在其中,师生互动,各抒己见,可能有不同声音的课。课程中蕴含了“度”的把握,最终达到“悟”,这也是一种量质互变的思想。

(二)提炼出了普通院校武术“金课”建设的价值定位和特征

一是核心素养下的普通院校武术“金课”价值定位和特征。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和运动知识的同时更多是要在掌握的基础之上,强调社会责任和国家认同,充分体现民族特点,确保立足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二是课程思政下的普通院校武术“金课”价值定位和特征。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武术课程中武术教学理念与课程思政理念相交融,即体现出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内容的革新特征。三是线上线下混合式普通院校武术“金课”价值定位和特征。普通院校武术“金课”的课堂上,手机可以作为学习工具,实现教师学生的有效互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习领域。通过对上海体育学院、吉林体育学院武术课程的分析,映射出目前我国体育院校武术课程的开展现状,与国家“金课”还存在一定差距。

(三)构建了普通院校武术“金课”框架

包含武术“金课”建设流程、武术“金课”建设标准、课程概况及教学对象、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教学内容、实践环节、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优化教学体系、扩大平台、教学评价等要素。对普通院校武术“金课”进行了实证研究及教学评价。验证了普通院校武术“金课”构建是科学的、可操作性的。

猜你喜欢
金课武术理论
“金课”建设背景下光传输技术课程的建设实践
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坚持理论创新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高校体育“金课”建设的基本认知、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①
大学生心目中的“金课”
《武术研究》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