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雪娟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文星小学校 江苏 苏州 215151)
思维导图是一种可以引导学生思维想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被广泛认可的一种工具。小学数学教师将其应用到数学教学中,可使小学生在快速理解、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思维水平。教师科学、合理应用思维导图,还会让课堂上的学习气氛更加浓郁,在较大程度上促进小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更好改变,并且,会让小学生喜欢学习数学。
数学是小学阶段十分重要的学习内容,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抽象性。教师指导小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科学预习新知识,可以有效帮助小学生提高学习效果,为高质量的学习奠定基础,使小学生的学习思路更加清晰。另外,教师需要设计清晰的预习方案,指导小学生可以有效应用这种预习方法,才会让预习效果更佳。对于预习方案的制定,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来实现,同时,指导小学生按照预习的问题,去绘制思维导图。或者,教师也可以将新知识,制作成条理清晰的导图,并以课件的形式传递给小学生,让其提前进行前后知识的勾连,也可以达到助推课堂学习效果的目的。而且,还可以让小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更好发展。
例如,教师对《千米和吨》的数学知识进行教学时,就可以指导小学生先去进行预习。同时,教师要提出问题:“1000米由多少个100米组成?由多少米组成?1米有多少分米组成?一吨有多少千克?一千克是几斤?一斤有多少千克?请用图表的方式,来归纳相关答案和问题。”并且,提前制作简短的微课,让小学生对思维导图的制作方式,有所了解。教师在小学生预习后,在进行知识的讲解及梳理,就会显著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并让其充分吸收其中的知识点,从而对长度、重量的数学知识更加扎实的记忆。另外,教师也可以在小学生有一定认知后,结合生活中的元素,让小学生去选择合适的长度或重量单位,会更进一步加深小学生的记忆,并让他们灵活运用数学知识,从而为后续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学习兴趣是小学生深入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所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立足数学新知识,利用思维导图,梳理出知识框架,有效分解新知识的难点,以达到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另外,教师需要结合先进教学技术来共同教学,让小学生的视野变得宽阔,同时更加直观、形象观看到相关数学知识。教师可以提前将教学内容加以整理,在利用计算机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幻灯片,在课堂教学时导入,会使小学生的思维更加清楚明了,同时快速理解所需掌握的知识点,对于活跃课堂上沉闷的气氛,也有重要的帮助。
例如,《平移和旋转》这节课,其本身的抽象性比较强,而且知识比较零散,容易让小学生产生混淆,从而直接影响其学习效果。对此,教师就可以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将游乐场中旋转木马转动的情形、商场中扶梯移动的情景等,整理到一起,并制作成生动的小视频,作为思维导图的关节点所需的元素。在教学时,教师以“平移”、“旋转”为核心,发散相关知识点,制作思维导图,形成知识框架。课堂上,教师可以准备好纸风车,通过纸风车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并且,与小学生沟通:“同学们,纸风车可以放到思维导图的哪个部位呢?理由是什么呢?”爱玩玩具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听到教师的提问会积极与教师互动。接下来,教师再转动纸风车,让小学生思考:“在此过程中,纸风车的哪个部分一直在动?在动的部分是否有所改变?”接下来,教师再播放旋转木马、扶梯等生活影像,指导学生观察这些影像在运动过程中,变化、不变化的因素,加以梳理,引导学生共同绘制出思维导图,就会让相关知识点,更加直观的显现在小学生眼前,从而有效化解了数学知识的难度。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参与度会明显提高,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能够较好的引导学生区分平移和旋转。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帮助小学生快速掌握了知识点,还能让小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轻松和快乐,有效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课堂上的专注度,进而喜欢上这门课程。
良好的课堂总结,会让小学生更加深刻理解相关知识点,并对数学知识灵活运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为了更好达到这一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思想来开展课堂总结。即一边引导学生回顾课堂所学新知识,一边绘制思维导图,有效帮助小学生理清相关知识点,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快速巩固知识体系,还可以充分集中其注意力,有力促进小学生思维发展。
例如,《运算律》这部分知识,其中涉及的知识点比较繁杂,教师需要在课程总结时,带领小学生充分去学习、分析、记忆,才会让其全面而扎实的掌握,从而灵活的运用到数学题的计算。为了让小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巩固,教师需要提前将运算法则、乘法运算律、除法运算律、文字表述形式、字母表述形式、典型变式等知识,制作成鲜明的知识模块,为小学生更加直观建立知识体系做好准备。具体总结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先让小学生去回忆运算律的具体内容。再通过关联线将之前准备好的知识模块勾连起来,从而形成知识体系,让其进一步去总结、汇总数学知识。这样就会有效使小学生扎实、巩固运算律这部分知识体系。同时,还可以有效带动课堂互动,让小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
让小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数学题的解答上,不断提高解题能力,才会帮助小学生更加深化知识掌握,并有效促进其思维发展。教师可以有效利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思路,指导小学生一边读题,一边去依托练习题去绘制思维导图。不仅可以让题意清晰呈现出来,还可以帮助小学生快速得到启发,从而高效答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在练习题的讲解过程中,指导小学生绘制思维导图,让小学生更好掌握这种学习方法,这会对小学生提高解题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
例如,教师对《简易方程》的知识教学时,先要让小学生对方程的概念有充分的理解。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实例,让小学生懂得在等式的性质,同时通过思维导图寻找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或者数量关系。比如这样一个实际问题“光的速度大约是30万千米/秒,光1秒走过的路程比地球赤道周长的7倍还多2万千米。地球赤道的周长约是多少万千米?”接下来,教师在引导小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思维方式,先将应用题中的已知量列出作为思维导图的模块,接着在将未知量用x来代替,通过关联线将各个已知量联系起来,构成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观察各个已知量之间的关系,寻找出等量关系,最后在让小学生将题中的等式用图文的方式,列出等式。并且,将相关的已知量、未知量具体的数据对应填在相应的位置上。就会使小学生快速、清晰的了解题意,并准确列出方程:7x+2=30。此后,教师再让小学生去进行解答和计算,就会有效提高解题效率。
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并不是很高,遇到教学中的难点,需要教师有效应用教学策略加以引导,才会帮助他们快速突破学习瓶颈,从而达到理想的学习目的。思维导图的运用,会有力帮助教师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同时帮助小学生更加扎实掌握和消化教学难点。为了让小学生更加高效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应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开展思维导图的研究,促使小学生深度动脑,不仅可以帮助其达到理想的学习目的,还可以使小学生的思维更加缜密。
例如在《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根据经验,学生在初次使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数量关系、运算律、各种公式的时候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能够较好的突破这一难点。
教师在教学时,抓住“用字母表示数”这一核心脉络,引导学生勾勒思维导图。首先和学生探讨打算从哪些方面去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帮助学生明确探索和研究的方向,理清探究的思路。通过交流,学生从以下几个问题去探究:(1)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用字母表示数的生活事例?(2)你觉得还可以再哪些地方运用?(3)人们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数?(4)用字母表示数要注意些什么?(5)怎样用字母表示数?
首先学生从第1个问题出发,引导学生感受在数学中,字母可以表示某些特定的数。接着,在引导学生回顾本学期前面几个单元知识的时候,学生容易发现,我们用字母的形式代替加法和乘法运算律的文字语言描述。教师通过字母表达形式和文字表达形式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字母也给数学带来了简洁、方便。顺势深化新知,运算律中的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依次类推,当学生介绍用字母表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周长公式的时候,我们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归纳用字母代表一类数。
教师结合学生的思维导图,能够将用字母表示数的情况较好的进行分类整理,有助于学生一目了然的看清知识间的区别。学生在解决第1、第2个问题之后,就拥有了大量的具体实例,为他们运用字母表示数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数学是小学阶段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科目,教师应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学习成绩,还可以让教学水平得到质的飞跃。另外,还可以有效降低数学知识的难度,让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强烈。对于其将来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