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晴雅
(福建省石狮市第五实验小学 福建 石狮 362700)
语文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这对于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有限的小学生来说,在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加之,我国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致使教学重点过于投入在学生的学习结果及成绩方面,而这样的教学模式偏于机械化、刻板化,制约了其思维能力及学习能力的发展。对此,想要扭转这一教学局面,则需要教学人员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进行教学革新,加强师生情感上的交流,从而充分掌握他们的真正需求和兴趣点,以此来优化自身的教学方案。故而,可以在语文课堂上融入趣味化教学法,以此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致及探知欲望的调动,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1.1 满足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需求。基于新时期教育,看到了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性,故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亦要关注学生运用及情感感知等能力的发展状况,而该教学要求则与趣味性教学的初衷相契合。即在教学模式上,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来唤醒学生的探知欲望,并且能够锻炼他们的主观思维及实践能力,可以说实施趣味化教学既能为学生打造高效课堂,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亦是对语文教学改善及创新的有效措施。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需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环境,以激发学习兴趣为出发点,致力于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学科思维。而趣味教学法顾名思义讲究的就是趣味性,即可以创设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而这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而言,更加符合小学深的学习需求,通过灵动且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来传授课本知识,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亦能开拓他们的学习思维,助推其全面发展。总之,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及趣味化教学的内涵上看,其本质是相同的,皆是为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及素养发展的措施,为此,教师要对趣味教学法的有效运用展开探究和实践。
1.2 应和生命教育的要求。伴随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及习惯皆发生了变化,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日益显现出多元文化的特征,而这些都会影响到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对于小学生而言,其辨析能力、生命意识还较为薄弱,而这则需要教育人员对其身心方面加强引导,帮助他们构建正确的思想认知和生命观念。加之,新课标提出了对学生实施生命教育的要求,并且在语文教材中含有部分与生命观相关的课文,对此,教师可以通过趣味教学法来活化这一思想的传达,促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生命的意义。从另一方面来说,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的重点,且承载着对学生思想观念引导和培养的重任,为此,教师可在该教学当中融入生命教育,并借助趣味化教学法,引领学生看到生活的有趣及正能量的一面。在此基础上,帮助他们建立阳光、积极的生活态度,这样既能增添课堂趣味性,丰富教学资源,亦能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优化教学效果。
1.3 语文学科特点的要求。纵观语文学科的特点,既包含着人文特性,亦具备工具特性,为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不单单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也要发挥该学科的工具特性,传达健康、积极的精神。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其富含情感资源,对此教师应当深入挖掘这些元素,并将其转化为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人文精神,从而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感知能力。而趣味化教学,则是以积极情感为出发点的教学法,能够让学生享受快乐的同时,还能吸取到相应的知识,为此,教师可以借助该教学法来展现语文教学的工具特性。此外,语文知识与生活也具有密切的关系,故教师可借此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趣味之美,并将其引入课堂,以此丰富教学资源,优化语文教学。
2.1 设置趣味化的课堂导入。一堂语文课,其重点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导入环节同样重要,甚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故而,教师应当把握课堂导入环节,并融入有趣的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使其能够在此课堂上持以良好学习的状态与积极性。但是,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注意力极易受到其他事物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其在教师身上的注意力也只有课堂前十分钟,随后便会发生注意力分散的情况。由此可见,教师必须要把握好前十分钟,设计新颖有趣的导入课程,成功吸引学生的目光,并调动其他们的参与性,以此开展高效的课堂教学。具体应用可参考以下几点:
(1)观察导入。由于小学生的各项思维及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故在思考和分析事物时习惯以形象思维为主,借此,教师可以把握该特点,在导入环节运用一些具象化的视频或图片,以此来吸引学生的目光和注意力。譬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该篇课文时,教师可在利用网络资源筛选一些相关的图片或短视频,带入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并发出提问:“你们谁见过真正的小蝌蚪啊?”在此基础上,学生们纷纷参与到教学当中,这不仅成功提高了师生间的互动性,且能够通过相关视频资源,让学生陷入问题思考中和观察中,继而引发他们的疑惑:“为什么小蝌蚪不认识自己的妈妈啊,他的妈妈应该跟它长得一样啊。”由此,教师便可顺势导入本章课文内容,并说道:“有可能正是因为不一样,所以才有了曲折的寻亲之路,那让我们一同来探个究竟吧!”以此调动学生的探知欲望。
(2)创设意境。基于部分语文课文存在一定的隐晦性内容,或是为了突出文学的意境而存在隐藏的情感,而这对于小学生来说,还存在一定的学习难度。对此,教师可在趣味化教学基础上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以形象化意境展示文章内容,来帮助学生的理解和感悟,继而使其获取到良好的学习成效。譬如,在学习《秋天的雨》这篇课文时,教师则可借助多媒体技术来营造出相应的意境,即播放一段关于秋雨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发觉秋雨之美,体味打秋天的奥秘和奇特。通过该方式,让学生一下子便沉浸在了课文的意境之中,而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内容,找出课文中关于描写秋天景物的相关语句,在此基础上既强化了学生对课文的感知能力,同时也激发了他们浓厚的探索兴致,进而便积极参与到教学任务之中。
2.2 创设游戏活动。游戏向来事小学生乐于参与且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故而,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来设计相关的游戏活动,以此来优化教学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考量小学生的兴趣点及学习需求,以此为基点来设置游戏,才能真正发挥该教学法的效用,同时要注重课文知识的合理植入,既要保持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亦要实现教学目标。基于生字词是小学语文当中的基础内容,而很多学生并不能一下子就记住生字词,对此教师则可在此环节设计小游戏,来强化他们的记忆和学习。譬如,在学习《燕子》该课内容时,其中涉及到“俊俏、伶俐、乌黑”等生字词,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住他们,可设置以下游戏。即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选拔出组长,让小组长充当“小老师”,带领组员进行生字词的学习,在学习之后,并通过默写来检验组员的学习状,最后选拔出优秀小组并予以奖励。通过该游戏活动,来调动每个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其积极、努力参与到学习之中,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学精神,以此来强化学习效果。
2.3 巧设趣味化问题。基于新课标的要求,要彰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为此教师可在课堂上运用一些有趣的提问,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致,并引发他们的探知欲望,使其自行展开对问题的思索和探讨,继而帮助他们更加深入的把握课文内容。
譬如,在学习《赵州桥》这篇课文时,老师提问道:“同学们,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一座古老的桥梁,你们能否从文中找出它都有哪些特点?”“仔细观察一下,这座桥和平时我们见到的桥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通过这些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继而使其抱着疑问和目的展开对课文的阅读和分析,这便能够有效地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主探究和思考找出问题的答案,从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又如,在学习《和时间赛跑》时,教师则可选取“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的昨天过去了,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以该段内容,发出问题:“爸爸说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这对作者日后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通过该问题,引领学生对作者的情感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并使其仔细阅读文章,这样不能让学生找出答案,同时亦能引发他们的深入思考,从而了解到作者的情感和感受。这对于小学生来说,在问题的引导下,去充分挖掘答案的同时,也是对文章结构、语句的分析,继而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促进其语文素养的发展。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融入趣味教学法,彰显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要求,并有助于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探知能力。故而,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学生的实质需求,并结合他们的学习特点来创设适宜的教学活动,从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增强师生间的互动性。同时,也要注重对趣味教学法的合理运用,即何时用,怎么用,通过灵活运用的方式,来发挥该教学法的作用和价值。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在不断探知的过程中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思维和素养,同时也益于促进教学任务的顺利施行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