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增梅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解放路第一小学 安徽 六安 237000)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古诗这个板块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目前的古诗教学大环境下,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教师不断增强学生对古诗文化的学习乐趣,进而提升学生对于古诗文化的鉴赏力。这对于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课题。于是,本篇文章接下来围绕着古诗,进行探究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进行古诗词教学。
1.1 重模式化阅读,轻个性化阅读体验。经过小学阶段的诗词教学积累,学生虽然已经初步掌握了诗词的一般性鉴赏方法,但在目前的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存在固定化和单一性,不考虑学生的个性化特点,课堂上缺乏对于重难点知识的合作探究,未能引导学生在诵读中获得个性化解读,自然也就难以领悟诗词中的意境之美,体会情感之深。
1.2 重知识积累,轻多样化教学方法。当前我国各个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形式化,在课堂上,始终都是教师占据着主导地位。而且因为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的学习和背诵的时候,其目的更多的是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在考试中获得良好的成绩。在组织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教师往往只针对诗词中的关键词义进行讲解,并逐句对诗词进行翻译,最后安排学生对通篇诗词进行背诵。
1.3 教师容易忽视古诗的意境讲解。古诗词中的言辞看似简单,但是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意境与情感,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通常采用的教学方式是逐字逐句地对古诗词内容进行古今释义,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整首诗的意思理解,随之便完成了古诗词教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单一和枯燥,学生只是从字面上理解了古诗词内容,却没有理解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意境和诗人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难以发挥古诗词的美学教育价值,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致。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当代青少年应该大量去学习中国古代的经典诗歌,增强学生的文学修养和综合素质,诗词中传递出来的精神不仅是古代文化意识。时光流转,时至今日的当代社会依然可以获取诗歌中的文化精髓,比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与洒脱,这为身处物欲社会急功近利的人们多了一丝警醒,又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振奋,让人们在沉沦之时依然有再次扬帆起航的勇气与毅力。诗歌的学习对于学生尤其是尚未成年的小学生来说,不仅是在学习知识,更是在学习人生哲理。
3.1 重视意境教学。枯燥乏味地讲授诗歌的含义和内容,不仅不能达到促进学生理解诗歌的目的,而且还会使学生产生恐惧、厌恶等心理。因此为了避免教学问题的出现,作为教师要重视带领学生进行诗歌意境的感受,正确地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让学生领悟诗歌的深刻内涵。不但如此,当学生进入诗歌领域后,其个人思想也会与诗歌本身的意境轻松融为一体,从而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
例如,在教学《春夜喜雨》这一诗歌内容时,其中有着很多的景色描写,蕴含着丰富的意境,而如何以有效的教学方式开展,让学生能够进行切实的感受,则是教师教学工作关注的重点。在具体的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诵读,将好雨、清风、润物细无声、花重等词进行拉长,指导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语调,集中精力朗读诗歌。通过有感情、有韵律的诗歌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灵魂。通过诵读的方式,让学生在反复的训练感受中,切实的理解诗中意境,让学生在无形的过程中获得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
3.2 利用生活元素。如果想让小学生对古诗词有更深入的了解,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元素,为学生开展趣味的课程教学。通过借用人物或是借助事物的方式,让学生的注意力可以从那些看不见的情景元素转向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元素。教师通过慢慢地将这些生活元素和小学语文课本里的古诗词结合起来,使得学生可以在大脑里将具体的生活事物与古诗词里的抽象概念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进行课程学习,这时学生的情绪处于放松状态,对于知识的接受会更为方便快捷。
例如,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一诗歌内容时,由于这首古诗词主要讲的是诗人李白在黄鹤楼送别朋友孟浩然的故事,那么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具体想象出这一情境,就可以运用生活教学这一方式。通过让学生回忆自己的过往经历,想想自己与朋友分开时的情境,来与诗中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同样是朋友分开时的情境,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提高对古诗词的理解。
古诗词句子短小,精炼,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这样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验,朗朗上口的朗读中感受古诗词的韵律之美。调起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致。经过朗读练习教学活动的浅析,提升古诗词教学效率。由此,教师可针对古诗词朗读的方法进行指导,使学生掌握断句、韵律、情感等多重情感的融入,有效提升学生朗读能力,达成效率目标。
如,《池上》古诗词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依据文中古诗词的拼音,进行自主拼读,给予学生自主体验的过程,而后进行正确读音与断句形式的指导,让学生了解正确的朗读形式,使学生的朗读兴致被激发出来。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应注重引导学生大声地进行朗读,并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完成这首古诗词的情感体验。“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学生经过这样的短句指导,领略到古诗词阅读乐律之美,体验这首与自己年龄相仿儿童的采莲写照。同时,学生经过朗读,了解这首古诗中的情感,以此不断提升对古诗词朗读的兴致,并经过不断的体验,提升古诗词学习的效率。因此,小学语文教学教师针对古诗词教学效率的提升,可以应用朗读教学策略的有效性,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有效开启古诗词教学,引导学生经过朗读的韵律感,体验到不一样的情感展示,了解所学习的古诗词描写的内容、以及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师经过这样的朗读教学引导,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还使学生明白朗读对于理解古诗词内容的重要性。以此取得良好古诗词朗读效果,实现提升教学效率的目标。
小学古诗词教学,借助对古诗词的鉴赏,有效提升学生审美能力,达成提升教学效率的目标。由此,教师可以通过对古诗词意境的赏析入手,提升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以此提升学生古诗词学习效率。这就需要教师应针对古诗词意境的欣赏,借助多媒体画面展示,拓展学生古诗词学习的思维意境,将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从表面的文字向所蕴含的意境理解递进,有效地掌握古诗词学习精髓,助力学生不断提升古诗词鉴赏学习能力,以及对古诗词的赏析能力。
如,《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教师可以将西湖的美景画面运用多媒体展示出来,继而引导学生“这是西湖的盛景,是我们透过视频看到的现代西湖的真实美景,那么你们想知道古代文豪笔下的西湖是什么样子的么?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著名诗人苏轼笔下的西湖。”教师接下来的古诗词讲解时,可以引导学生熟练朗读基础上,进入意境的赏析过程,对“水光潋滟晴方好”赏析时,可以将多媒体画面中出现西湖水光波动的画面,以此让学生理解水光潋滟是什么样情态,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意境之美。继而了解“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笔下的西湖雨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受这首古诗,朦朦胧胧的西湖雨景的奇妙。教师经过画面展示与诗句的结合分析,让学生领会诗词意境体验的方法,并经过不断的体验,有效完成意境赏析能力培养目标,提升古诗词鉴赏能力。
阅读古诗词,就是阅读作者所描述的世界和作者的感受。读古诗也是一样的模式。课堂教学应始终是教师教学的重中之重,应充分重视古诗词的分析。具体的分析内容可以由作者指导,这往往是一个简单易懂的模型。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时代,生活环境,诗歌写作,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古诗有丰富的含义。许多诗歌不仅描写了景物,而且在景物中表现了作者的感情。古诗词的创作大多与社会背景和时代特征有关。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处境,以便更深入地理解古诗。大多数古代诗人是在官场不好时创作的。小学生在学习古诗时不能很好地理解古诗的意思。因此,教师需要向学生清楚地解释背景,从而激发学生对古诗学习的好奇心,独立参与古诗的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情感,合理渗透情感影响,从多方面解释古诗文化,有利于学生在教学中认识古诗文化的大智慧,从而继承和推进古诗文化。
如,一年级语文下册中古诗《静夜思》,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李白抬头看月亮时,想到了前人的借月抒怀的情感,然后发展思乡之情。首先,月亮是一个很普通的物体,对于孩子来说不难理解。通过老师的指导,可以让他们了解古代文人对月亮的特殊感受,并借着月光把他们的对家乡或亲友的情感娓娓道来。其实,李白是一个值得花时间去探索和解释的人,而他们的朝代和唐代也是一个值得告诉学生去探索的时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注意一些细节,从灵活的角度解读古诗的内容,拆掉那些对小学生来说似乎相对复杂的词语和句子,丰富教学的设计要点,将未知带入已知领域,使他们领略到古诗的魅力。虽然古诗词只有几句长,但以诗来实现传承的魅力,可以为后人带来情感共鸣。例如在学习《暮江吟》这首诗中,作者选择了红色太阳在西方下沉的年代的景色,直到新月在东方升起,并运用巧妙的比喻,建立了一幅和谐祥和的画作。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创作手法,并根据诗歌的内容为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诗歌中阅读风景时描述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或者在阅读诗歌后根据感受,结合他们在生活中看到的场景,用文字来描述他们最喜爱的情景。通过这种阅读与写作的结合,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而且更多地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性。
综上所述,高质量开展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是对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切贯彻与落实,同时能够引导学生真切感知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底蕴。作为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师,更要重视在学生思维发展的初期开展好古诗词的教学,在强化其古诗词学习和理解能力的过程中,进一步引导学生感知其中所蕴含的语言美、朦胧美、含蓄美,并在保障古诗词教学质量的同时,助力学生的文化积累,也助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