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海丽
(广东省恩平市恩城街道办事处第四小学 广东 恩平 529400)
作为小学阶段最为基础和最为重要的一门课程,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教会学生表达与交流,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语文的核心,并且能够渗透文章的内涵,既能够提高其文学素养,也能够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但是,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只有充分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能够使其积极地参与到语文学习当中来,进而实现高效课堂。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弊端,其教学理念的滞后性和教学方式的单一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尽如人意。现代化的教学理念着重于教学方式的创新,并且把学生摆在了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需要将这一核心理念贯穿于教学的整个阶段,以更新的教学方式打造一个立体的教学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高效课堂,推动教育的现代化改革。
1.1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课堂导入。核心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体目标,也是教师教学方式创新的方向。而课堂导入作为教学的铺垫,更是开启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大门。但是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课堂导入的重要性,而且也割裂了课堂导入与核心素养之间的关联,导致课堂导入缺乏一定的趣味性,也难以实现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因此,语文教师要紧抓核心素养这些教学目标,并做好课堂导入,为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
以《盘古开天地》为例,教师就可以结合核心素养中深化中华文化素养为基础做好课程导入。此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工具开展群文阅读教学,以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为基础延伸文章内容,也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我国远古创世神话的故事。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延伸外国创世神话。通过教学资源的延伸,提高学生高尚的情操,并使其在丰富的文学素养熏陶下提高审美情趣。
1.2 “学生为本”理念下的课堂导入。新课程的改革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学习,以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为基础开展教学引导。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教师也要以学生为本,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在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掌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通过兴趣与个性的挖掘,使其参与到语文学习当中来。
以《夜间飞行的秘密》为例,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理解此文章是一篇浅显易懂的科普文章。然后通过信息技术以飞机的雷达为导入让学生了解蝙蝠的秘密。之后,教师要着力于学生主体的转变,让学生自主发言,讲述生活中还有哪些“仿生学”的例子。有的学生讲道:“直升机是在蜂鸟身上找到的灵感”,也有的学生讲道:“大雁与导航仪也有很大的关联”。最后,教师要让学生自主搜集有关于仿生学的知识,并进行自由探讨。通过这样的方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以发散性思维做好课堂导入。
2.1 情境教学促进体验式教学开展。要想实现高效课堂,教师就必须着力于教学方式的创新,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创设一个具有丰富表达力的表演情景,通过情境教学促进其情感的体验,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这样一来不仅符合了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还创设了良好学习氛围,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基础。
以《将相和》为例,教师要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模拟文章中的情境。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充分地阅读,深入到文章的核心,把握文章的情感。之后,教师可以挑选几名学生分别扮演蔺相如、廉颇、秦王等,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此时教师要给予适当指导。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对文章产生情感的共鸣,也能够了解完璧归赵、无价之宝等含义。最后,教师要让其他未参与表演的学生进行评价和讲述自己的感悟。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领悟文章的精华和内涵,体会文章中的情感。
2.2 启发提问教学发散学生的思维。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缺乏对学生积极的提问和启发性的提问,这就导致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缺乏自主的见解,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通过启发性提问,不仅能够做好师生之间的互动,还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散其思维。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着力于教学提问的启发性,在发散学生思维的同时实现高效课堂。
以《穷人》为例,部分学生难以发现文章内容的精华与重点,也难以对学习目标做一个准确的定位,所以教师就要以启发性提问进行教学引导。例如提问学生:“你们在文章阅读时是否能够找出文章中神态描写、环境描写的句子呢?而这些句子又交代了哪些要素呢?”通过安排有序的问题,让学生仔细地阅读文章,找出文章中神态和环境描写的句子,在所交代的要素中分析其在文章中所起到的作用。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提问学生:“你能够结合时代背景对文章进行分析吗?”这样引导提问,让学生自主地了解文章创作的时代背景,并结合时代背景进行自主地分析,不仅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能够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文章,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实现高效课堂。
2.3 推进小组合作、实现共享共赢。小组合作的教学不仅能够为学生搭建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使其在小组中畅所欲言,还能够做好小组的监督,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因此在教学开展中,教师要着力于小组合作教学理念的落实,让学生在合作、交流、共享中实现共赢。
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命题作文或者半命题作文做好任务驱动,然后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讨与交流,最后写出一篇完整且优美的文章。以《四季之美》为例,教师就可以让小组内学生对文章进行赏析,然后根据生活中的四季变化进行探讨与交流,并在交流的过程中确定写作的方向。在写作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别针对不同的写作技巧进行探讨,提高孩子们的写作水平。在写作完毕之后,教师也可以开展组内学生文章赏析的活动,在相互赏析的过程中了解文章的优缺点。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够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也能够保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实践高效课堂的主要途径。
3.1 亲历生活体验。语文的学习是为了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并且能够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指导自身的生活实践,因此,教师需要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联,并且要让学生深入到生活的实践体验中,既激发其生活情感,又提高其文学素养。
以《北京的春节》为例,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初步阅读文章,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使其感受北京春节的温馨与美好。之后,教师要让学生畅所欲言,讲述自己对春节的感悟。通过讲述对春节的感悟,让学生体会作者笔下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并且也能够领略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最后,教师要利用信息工具为学生播放有关于春节的视频,使其随老舍先生体验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并感受北京独特的年文化。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亲历生活体验,在感受生活乐趣的同时也能够品味语文独特的魅力。
3.2 实现生活应用。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角落都有着语文的影子。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也要求语文教师将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并且将教学内容反哺于生活,提高其学习的成就感。因此,教师除了要挖掘教材中生活元素之外,还要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来。
以古诗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不同的四季情景,让学生利用古诗描绘不同时节。例如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有关于春天的图片和视频,然后让学生讲述有关于春天的古诗。有的学生讲道:“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也有的学生讲到:“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古诗融入到自身的写作当中,既实现语文教学知识生活化的应用,也提高其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
4.1 家校合作的线上沟通。构建立体的教学体系,仅依靠学校教育是难以实现的,教师要充分地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工具,实现家校合作的线上沟通,打破传统家校合作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做到家校沟通的及时性和全面性,进而做好课后监督。
语文教师可以通过“钉钉”或者微信建立家长沟通群组,通过现代化的即时通讯实现家校线上的沟通。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着力于现代化教学理念的探讨,让学生家长能够为其创设一个良好的榜样,构建一个立体的教学体系。
4.2 学习习惯的线上监督。小学生正是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自主学习能力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和人生成长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仅体现在课堂上,更体现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尤其是在课后。现代化教学工具的应用为课后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硬件基础,也能够将课堂延伸到课后学生的生活中,因此,教师要利用线上工具做好学习习惯的监督。课后可要求让学生将自己当天学习的内容通过朗读或讲故事的形式以主播的身份将课文内容或者有关课后延伸的故事拍成微视频或抖音向大家汇报。如在学习《牛郎织女》一文后,布置学生把牛郎和老牛是怎么相处的,牛郎和织女是怎么认识的向家长讲述,然后家长通过微视频或抖音上传。这样,既然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语言表述能力,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课后自主学习习惯。
要想构建立体的教学体系,教师首先要从课堂导入出发,实现学本理念和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其次,通过情境教学、启发提问以及小组合作实现高效课堂,进而体现教学的科学性。再次通过生活教育让学生亲历生活,体验感悟语文的魅力也提高其应用能力。最后,通过线上监督实现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将这几点进行有机结合,不仅能够构建一个立体的教学体系,还能够在线上与线下的混合教学中推动教育的现代化改革,实现学生的全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