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娟
(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长村张街道办事处中心学校 河南 许昌 461000)
近年来,多文本阅读既顺应语文课程课改“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的要求,又对以语文教材为基础的教学做了补充。结合农村初中阅读的现状,我们开展多文本阅读教学在统编教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就是依托统编语文教材,结合教学目标和学情,把“单元语文要素”作为开展多文本阅读教学的议题,以课内单篇阅读带动课外多篇阅读教学的形式,达成初中课内外阅读知识体系的有序性、系统性。
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培养阅读习惯,开放阅读思维,提升阅读品质。
依据统编教材,我们开展“多文本阅读”组文的教学实践,能够多引入课外的一些优秀文章,增加阅读数量,引导学生快速阅读,又为写作积累更多的素材。但是,语文课堂作为初中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主阵地,课时都是有限的,所以多文本阅读教学的文本选择不能盲目地进行数量上的简单叠加,要选择经典文本,文本的典范性能够让学生在提升文学素养的同时,掌握谋篇布局的方法,语言运用的规律。
多文本阅读教学是对统编教材倡导的阅读“1+x”理念的积极尝试和实践,所以,教师要根据统编教材的编排特点,开展多文本阅读教学实践。“统编语文教材”采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的结构,做到了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包括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明确了“学什么”和“怎么学”的内容,这让我们一线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有了“抓手”。
以统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为例,上下册内容都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紧扣学习目标设定各单元的“语文要素”。如:把握重音和停连,体会语文之美,品味精彩语句;重视朗读,把握文章感情基调;重视默读,把握文章大意;边读边圈点勾画,理清作者思路;摘录积累,概括文章中心;理解联想和想象等。教材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就是开展多文本阅读教学的目标。教师依据统编教材中螺旋上升的语文要素,就可以建构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文本,在多文本阅读实践中强化、巩固、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就能扎实,语文能力就会提升。
多文本阅读教学就是围绕一组或者一个议题,选择多个文本,师生共同展开阅读讨论,学生在比较中展示观点,最终达成共识而提高阅读能力的过程。所以,“多文本阅读”的落脚点在于“文本”“议题”“建构”。多文本阅读的议题可以围绕知识和技能、文本理解、审美体验和文化熏陶来建构,可以说呈现出多样化、开放性的特征。而议题多样化的特征,对于农村初中的一线教师来说是个挑战,受限于知识水平和多文本教学经验积累的不足,要从大量文本中选择出多角度的议题是比较困难的。
既然统编教材下的单元语文要素是我们阅读教学的目标,那么提炼“单元语文要素”来作为多文本阅读的议题,就成为多文本阅读教学有效开展的基础。依据统编教材的编写特点,整理出各册、各单元的语文要素,结合学生实际水平,确定多文本阅读的议题,探究以“语文要素”为议题抓手的多文本阅读教学的应用策略,就可以建构以培养学生知识和能力为核心的知识体系。
比如: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学习任务是思路要清晰,单元语文要素是“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通过抓关键语句等方法,理清作者的思路。”联系到第四单元的《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走一步,再走一步》三篇课文的课后习题,可以确定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是“练习默读,边读边圈点,勾画关键句,理清作者思路。”结合学生的兴趣点,我们以“寻找关键句”作为本单元的多文本阅读议题。按照这样的方法,以此类推,七年级上册六个单元的多个议题就可以这样确定:“抓关键句鉴赏美”“多文本课例找线索 散文佳作读亲情”“抓关键句理思路”“让人物形象活起来”“巧妙理解文章的启示”“联想的魅力”。根据单元语文要素,七年级下册多文本阅读教学的单元议题提炼为:“名人风采中的细节描写”“把握抒情方式”“欲扬先抑手法”“一波三折的悬念误会”“托物言志之趣”“奇特的想象”。每个单元虽然是不同的“人文主题”,却在“语文要素”的统一下确定了议题的重点,提高了多文本阅读教学的效率,循序渐进地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基于单元语文要素整合下的“议题”建构之后,教师就可以有计划,有顺序地向学生呈现文本。一方面可以选取不同作者、不同文体、有相同写法的文章进行组合,这种相同的写法就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点的“议题”。另一方面,也不局限于统编教材课本内部的多文本阅读,而要大胆地向课外延伸,进行课内外文本的组合,落实“1+X”的阅读方式,以一篇带多篇的阅读教学,强化学生对某个知识技能或者语文学习方法的认知,提升阅读品质。
统编教材要打造的是“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提出,希望把单篇教读中学到的知识、方法、能力运用到多文本阅读的实践中,做到能力迁移,最终提升阅读素养。那怎样把教材内单篇教读、多文本阅读、整本书共读实践活动有机融合在一起呢?实践证明:要依据统编教材,提炼单元语文要素作为多文本阅读教学的议题,多样化组文,才能实现探究多文本阅读教学的策略的有效性。
3.1 “单元重组式”阅读策略。统编教材的双线之一就是“人文主题”,相同的“单元主题”下,有不同思想情感,不同创作风格的作品呈现,因此,同中有异的选文大大丰富了教材的单元内容。“单元重组式”阅读,就可以依托于统编教材,根据不同的议题,打破单元界限,进行文本重组,创造性使用教材。如: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群星闪耀”为例。该单元选取了《邓稼先》《说和做》《回忆鲁迅先生》《孙权劝学》这四篇文章,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思想感情。”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邓稼先、闻一多、鲁迅、吕蒙等人物的身上去感受他们崇高的品格、激发学生追求理想的愿望。结合单元的写作要点是“写出人物精神”,采用“单元重组式”多文本阅读策略,可以把单元教学内容分成几个不同的议题,如“细节描写见真情”“对比之中显人物”“详略得当为中心”“议论抒情作点睛”,多样化的议题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多文本阅读资源。节选出这几篇文章中“表现人物精神”的段落进行文本组合,结合议题,比较阅读,品析异同,体会本单元文章是借助一些写作方法来突出人物内在精神风貌的。“单元重组式”阅读策略,不仅给学生带来独特的阅读体验,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交流、整合信息的能力,落实了语文核心素养。
3.2 “一篇带多篇”阅读策略。“一篇带多篇”是以一篇文章为核心,带动多篇文章阅读。多篇文章由“单元的语文要素”作为议题串联,形成一个独立又有联系的整体。采用“一篇带多篇式”的教学策略,可以有效整合教学资源,教师略讲、学生粗读多篇文章,学生在比较之中理解、质疑、发现,逐渐增加了思维深度,凸显阅读的实效。
如,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人文主题是“人生之舟”,根据单元语文要素““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语句等方法,理清作者的思路。”我们以“清晰的思路”作为本单元的多文本阅读议题,联系到第四单元的《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走一步,再走一步》三篇课文的课后习题,虽然每篇课文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行文构思都按照一定的顺序做到了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所以,这一单元就采用“一篇带多篇”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圈点勾画关键句,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学到“抓中心句可以归纳段落要点”的学习方法,并将此方法应用到《植树的牧羊人》《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两篇文章中,学生抓住“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标志时间、空间转换的字句”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并且以“关键语句”为议题,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的多文本阅读,阅读丰子恺的《母亲》和史铁生的《老海棠树》,学生学会了“抓关键语句懂人物悟情感”的阅读方法。这样的多文本阅读实践激发到学生的兴趣点,学生在以后的阅读中开始关注到“总括句、总起句、点题句、过渡句、前后呼应句、反复出现的句子”,不断探寻语用规律,形成了一套知识体系。
3.3 “主题活动式”阅读策略。统编教材中部分单元随着人文主题设计了相应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这些综合性学习活动是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同步开展的项目,这样的单元就比较适合采用“主题活动式”策略的多文本阅读教学。
如: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选编了《黄河颂》《老山界》《谁是最可爱的人》《土地的誓言》《木兰诗》五篇文学作品,表现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家乡的土地人民,愿意为保家卫国奉献自己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本单元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天下国家”为主题,要求组织开展“评爱国人物”“诵爱国诗词”“展爱国名言”等学习活动。因此,我们可以结合单元相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多文本阅读教学,组织以“爱国”为主题的阅读交流展示会活动,学生自己策划,小组合作完成,积极践行了爱国情怀。
多文本阅读“主题活动方案”的设计,要根据单元教材和综合性学习任务来制定,做到有序、有重点。在“评爱国人物”活动方案中,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与《老山界》同类的红军长征的文章,如杨得志的《大渡河畔英雄多》、杨成武的《越过夹金山,意外会亲人》等,加深对长征历史的认识。在“诵爱国诗歌”活动方案中,可以设计“男女生分声部朗诵”的方式来诵读《黄河颂》,向黄河母亲唱出豪迈的赞歌。最后,可以让学生搜集整理本单元中“爱国名言警句”,或表达对祖国的感恩、或抒发对故土的怀念,或阐述爱国精神的实质,也可以用用办黑板报、办手抄报、创作书法作品等形式交流展示。
综上所述,多文本阅读教学是对单文本阅读教学的有效补充,教师应在把握统编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以落实单元语文要素训练为着眼点,丰富阅读教学的形式,引领学生对多个文本自主地建构,从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等各方面的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