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理念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融入路径探索

2021-11-22 01:47聂荧彬
现代英语 2021年24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英语课堂思政

聂荧彬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江西 南昌 330100)

一、引言

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在高校院校的实施质量高低与否,极大影响了学生的正确社会价值观的树立,英语学科作为教学时间较长的公共基础课程,只有将思政教育与高校英语课程有效结合并融会贯通,增强学生的政治思想,使学生对周边事物有更为正确的认知观念,才能实现更为有效的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育。

二、课程思政融入高校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高校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具有多样化特点,有利于学生拓展自身的逻辑思维理念,正确地去看待、认识事物本质。传统教学模式下,高校英语课堂更多关注应试教育体系,目的大多是为获取更好的成绩结果,而忽略了学生自身的逻辑思维拓展能力,课堂教学过程也变得枯燥乏味,这极大地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综合思维能力的发展。

做好高校英语的课程思政教育,可进一步发展综合素质教育,培养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水平极高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扎实基础。语言是情感文化与逻辑思维的载体,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人文属性。英语学科教学内容具有多样化特征,是东西方意识形态领域沟通交流与形态碰撞次数较多的课程,其教学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西方国家的民族文化、风土人情、社会价值观与社会架构、意识思想等诸多方面,不仅可学习到课本知识,还可以对语言中的历史背景以及文化底蕴开展初步的学习,从而大大拓展学生对国外文化的认知能力与理解能力。但因部分学生学习能力与接受能力较低,极容易受到外来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导致自身思想价值观念的逐步扭曲,最终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对于此种情况,教师需要对其进行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让学生树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让其对外界事物也有正确的思维认知与判断能力。

高校院校需加强英语的课程思政教育,将正确的思政理念与高校英语课本相结合,将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结合,在潜移默化下培养学生的正确社会价值观与其对外界事物的认知能力与理解能力,推进课程思政教育的引导作用,实现思政知识传授与正确社会价值观引领的新型教学模式,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实现以文育人,创新课程思政理念下的高校英语教学方式。

三、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英语教学现状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现阶段,大多高校院校对英语课堂的教学目标还处于传统模式下,只注重学生专业知识与应试成绩的培养,而忽视学生综合素质与人文素质水平以及自身思想道德意识的提升,英语课堂无法达到较高的育人效果,高校英语课堂的教学目标不明确,对学生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也产生了一定影响,难以让学生对外界各类事物有科学合理的思维认知能力与判断能力,长此以往必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不全面

高校教学本身具有较高的职业性与实践性,这一特性决定了高校英语课堂对学生的培养也同样注重于学生对英语的实际掌握能力,对学生人文素养与自身文化底蕴的提升则不够重视,教学过程中缺少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教材内容也大多是国外文化,传统文化无法与高校英语课堂产生联系。

(三)教师缺乏正确的课程思政意识

高校院校的学生自身英语学习能力较为薄弱,专业知识储备也较为不足,导致大多教师都将专业知识和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作为教学目标,而忽视了学生思想政治意识形态方面的教育。部分教师也认为高校英语课堂进行思政教育是无用功,应由专业思政教育者进行。基于以上情况,现阶段大多高校英语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知还不够清晰,缺乏正确的课程思政意识,也难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政意识,难以使其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英语教学策略

(一)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需创新教学方式,改革以往较为单一乏味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英语课堂的各个阶段环节都注入思政元素,利用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投影设备等,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拓展能力与思维辨别能力,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高校英语课堂中。同时,也要制定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大纲与具体的教学目标,以此开展特定的教学活动,增加英语课程教学活动的多样性,使英语课堂更具有趣味性、灵巧性,不再是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单一僵硬模式,从而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实现在增强学生语言交流沟通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或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使自身的文化底蕴、人文素养以及思政意识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升,真正在学习与生活中了解到课程思政与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之间的联系,从而将二者关系更为密切地结合起来。

与此同时,教师也可在高校英语课堂的每个单元学习过程与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加入一定的课程思政元素,在教学评价中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与量化考核表,使学生能够较以往更为直观地了解到自身的实际排名与积分情况。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与不断进步,“互联网+”时代已然到来,确保各个行业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完全融合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与进步的基础前提条件。结合时代背景,教师可充分利用“互利网+”的优势,引导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激发学生对高校英语课堂的兴趣爱好,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在第一时间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做出合理调整,实现高校英语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极大程度地增加学生自身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水平。

(二)优化教学目标

现阶段,为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高校院校需将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到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仅要关注课堂知识教学是否有效,还要注重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与人文素养的提升,积极引导、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协同育人体系。

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把语言的人文属性贯穿于整个高校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将语言的人文性与课程思政的价值性、理论性互相融会贯通,使高校英语课堂的思政育人作用发挥出最大效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教师也应重视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搜集与高校英语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传统文化学习资源,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情感领悟能力,提高学生自身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避免出现严重的文化缺失现象。

例如,在进行有关“Different countries”的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为学生呈现各国不同文化特征,同时注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可融入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联系,意识到自身传统文化底蕴的重要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一定基础,使其树立文化自信,同时也有利于高校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提高教师的综合水平与思政意识

教师的专业能力、综合能力以及自身实际思政水平的高低将对高校英语课堂思政教育有着极为直观的影响,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水平与思政能力将直接影响到所管理学生的思想道德品性。高校英语教师需充分认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与其具体价值、实际内涵所在,将课程思政理念科学合理地融入高校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对学生的引导、鼓励作用,自觉践行高校英语课堂的思政要求,将基本道德理念与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巧妙融入高校英语课堂教学,加强学生对思政理论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与文化底蕴。同时,教师也要坚定自身正确的政治信念,提高专业能力与综合能力以及思政能力、政治素养,为其学生日后的健康成长以及正确认识外界各类事物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文化底蕴、人文素养、爱国精神以及道德修养等方面纳入高校英语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使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学习表现有较以往更为全面的展现方式。将思政元素纳入教学评价体系,能使高校英语课堂的教学评价方式更加多元化,使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在第一时间做出弥补与改善措施,避免不良行为习惯方式的进一步加深。通过将思政元素纳入评价体系,教师也可对学生在高校英语课堂中的表现有全方位的了解与掌握。

(四)制定课程标准,加强价值观引导

为进一步扩大教师的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成果,需制定科学合理的高校英语课程标准,在培养学生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的同时,让其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从而为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础,明确英语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内容,将思政元素更好地融入课本教学内容中。

大学英语课本教材中,有许多具有优秀教育意义以及深厚文化底蕴、人文精神的教学文章,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准确把握教学时机,带领学生深入分析探讨文章主体与内涵,使学生更加对现代文化以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更为全面的认知与理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以及逻辑拓展思维能力、思维辨别能力与思维批判能力,从而实现以文育人、立德树人的理想教学目标。与此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学生国际化视野的培养,注重思政融合策略,增加中外文化交际知识,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与之相对应的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让学生对高校英语课程的思政内涵有更为深入的认知与理解,从而使课本内容与思政元素结合得更加有效、合理,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

五、结语

高校英语课堂中课程思政教育始终是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正确认知周身事物的能力。教师需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与思政水平,创新高校英语教学方式,将课程思政元素与高校英语课堂相融合,制定科学合理的高校英语课程标准,从而强化高校英语的思政职能,实现为国家培养新时代高质量复合型人才的重任。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英语课堂思政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基于OBE理念的综合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机制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课堂的应用研究
我的英语课堂经历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英语课堂中语用学委婉语的使用研究
Problems and Measures for English Teaching Assessment in Primary and Junior Middle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