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人教育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研究

2021-11-22 01:47刘妍澄
现代英语 2021年24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思政英语教学

刘妍澄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一、引言

每一门课程都应“守好一段渠”,让每一类课程和思政理论课都能够产生协同效应。大学英语课程涉及面较为广泛,作为衔接中西文化的课程,需要担负很大的责任,教师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另外当传输知识时,需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培养其家国情怀,提高社会责任意识,推动学生成为优秀人才,为祖国发展贡献应有力量。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的融入,能够满足教育理念与战略需要,充分体现立德树人思想,积极发挥教育价值功能。

二、全人教育

十九世纪初,德国人首次提出全人教育的目标,也就是造就“完全的人”,培育集“心智”“精神”等为一身的人。国内学者提出,教育中要正确认识教育价值功能,切实发挥育人作用,并非以形式化来开展教育,不然,学生不拥有个人思想,不拥有创造性,难以为社会贡献力量。大学英语课程应当存在人文性,要培育学生多个方面的能力,提高其人文修养,塑造正确的观念等。让学生发展成德才兼备之人,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为社会进步贡献应有力量。以《新时代明德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作为例子,其中涉及了“responsibility”的主题,把这一理念融入整个单元,让学生交流“我心中有责任感与使命感的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钱学森、袁隆平、航天员团队等人物的事迹,帮助其深入认知“责任和使命”的概念,实现育人目标。

三、课程思政的理念

相比于普通的科目,“课程思政”有着一定的差异,其主要是为了培育学生正确三观,用辩证的方式去认识世界,充分体现了教育价值功能,让学生拥有一定的基本素养。与一般课程进行对比,英语课较为独特,以该门课程来分析,文化碰撞尤为突出。所以对于英语教师来说,需“守好一段渠”,引导学习者坚定“四个自信”,进一步认知中国特色,正确看待外部世界。以《新视野大学英语》作为例子,其中涉及了“stereotype”的主题,比如国人较为谨慎,不会轻易说“No”,引导学生谈论国人风骨形象,指导学生正确看待国人形象,提高文化自信心。

四、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在新形势背景之下,将思政教育与英语教学二者进行有效的融合是一项新的挑战。基于现如今的教改模式,课程思政教学是非常关键的。英语教学所涉及的范围较广,历时较长,并且教学上存在多元化特征,显而易见,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进行思政教学为必然的方向,这对于教改工作的开展来讲,也属于不可缺少的条件。通过融入全人教育理念,为教学提供指导,同时建立合理的教学渠道,可为思政教学的高效进行,提供有力的保障。基于大学英语教学现状,文章主要从强调语言工具性、缺少现实问题导向、涉及中国文化较少、思政元素融入不多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一)强调语言工具性

英语教学中目标制定不够全面,观念有偏颇,造成教学存在突出的功利性,违背了全人教育理念,不利于更好培育学生素养。具体而言,教学较为浮躁,长时间被应试教育所影响,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旨在获取等级证书,外部动机相对显著。一些教师还在采取以往的教学方式,侧重于工具性语言培训,对于英语课程的人文性,还有情感的培育,所给予的重视度不高。很多学生不是主动接受信息,难以体现主观性,缺乏主动思考,没有深入体验文章情感态度,这不符合“全人教育”思想。

(二)不具备实际问题导向

根据很多的教材内容来看,对于文化以及语言,较为注重二者的实践,学生并不是很喜欢教学载体,缺乏一定的问题导向。另外在英语教学中由于侧重于工具性,使得学生应用英语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弱,需要进一步提高其看待事物的能力。

(三)涉及中国文化较少

一些学校选用的英语教材,设计上较为全面,涵盖较多的领域,因为英语课程的独特,多数内容和西方文化有联系,需要进一步添加中国文化内容,一般情况下只在翻译部分,加入了我国文化的内容。一些学生没有进一步认知我国文化,特别是中国制度与特色,对于中国特色词汇,不懂得怎样借助英语来表达,这有碍于我国文化更好地传播,缺乏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并且也难以通过英语说好中国故事。

(四)思政元素融入不多

在英语教材内容中,因为含有的中国元素不多,融入的现实问题较为缺乏,很多英语课堂教学只借助于教材课文,难以深入结合课程思政元素。

五、基于全人教育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研究

以全人教育理念来分析,英语教学应该更加侧重学生情感上的需要,能够推动他们多方面的发展,比如认知以及意志的培养,从而逐渐完善其人格。大学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属于学生应当把握的专业技能。就课程思政而言,立德树人为其根本,而对于协同育人,则为其教学目标。彼此结合,能够处理教学中所碰上的难题,并且有助于造就优秀的人才,为祖国繁荣、时代进步贡献力量。大学英语课程需要讲解好英语知识,将其与思政内容进行有效的融合,使学生具备一身本领;注重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把理论和实践充分衔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时代发展贡献个人力量。在“全人教育”理念之下,对于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文章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探讨,即融入教学目标、融入教学内容、转变评价方式、提高教师思政素养,希望能为有关人员提供借鉴。

(一)融入教学目标

在全人教育思想之下,对教学目标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加大学生表达与交际能力的培养力度,以便能够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应在学习中引导他们产生个人信仰,采取辩证的方式去对待文化差异,同时帮助他人正确认识文化不同,把文化传承下去。通过跨文化对话,于分析对比中体验异同,调动情感,反思个人,着眼未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以差异化的眼光正确认知文化价值,充实个人的情感体验,并且基于不一样的文化,去感受价值情感,造就创新意识强的人才。

1.知识目标方面

强化思维培养,结合一些现实问题,辨别立场的不同,如抗疫中“以人为本”的思想,我国文化观念等。

2.能力目标方面

注重培养讨论能力,帮助学生深入认知文化差异,客观论证我国立场。

3.情感目标方面

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提高社会责任意识,树立四个自信,增强看待问题的能力等。例如:在学习英语有关“圣诞节”的文章时,教师可以首先带领学生学习课本知识,在学习完成后,教师则可以提问学生:“圣诞节是国外的传统节日,那么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呢?这些节日里饱含着什么情感呢?”在提问完成后,学生可以自由回答,从而使其情感目标得到实现。

(二)融入教学内容

以教学内容来看,需要尽可能融入学科教育思想,科学设计内容,进一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根据主干教材,找到文章中的现实问题,合理组合单元,以问题为导向,添加一些相关的教学资源。对于教师来说,需要精细加工教材,充实其中的内容。不但要注重语言知识教学,还应当以关键词为切入点,进行一定的拓展,深挖思政元素。另外,教师在进行备课时,需要综合考量学生的心智水平,维护其知识结构,同时以现实问题为着手点,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强化看待事物的能力,为祖国发展造就一批优秀的人才。以新视野大学英语为例,其中涉及这样的主题,也就是“人和自然的关系”。正式上课之前,让学生观看与我国环保成果有关的视频,通过课堂的渠道,使他们进一步明白我国在环保领域的贡献,提高其民族自信心。拓展课本内容,融入习主席的两山理论,添加古人的一些思想,比如“道法自然”,使学生掌握怎样通过英语来表达中华思想、我国特色,同时指导他们谈论现实问题,如,怎样平衡经济与环保间的关系。

(三)转变评价方式以及提高教师思政素养

1.转变评价方式

以往在进行评价时,常常取决于考试成绩,这样的评价方式有碍于强化学习效果,同时有着很多的局限,针对学生学科素养,难以开展全面地评价,并且可能造成学生功利性较强,这不利于更好发挥其能动性。对此,可以对以下两种评价方式进行组合,也就是终结性和形成性评价,加以关注学习过程,对学生的有关方面开展综合评价,比如其知识以及素养。

2.提高教师思政素养

就大学英语教学而言,为了更好开展课程思政,需要教师拥有较好的职业素养,尤其是大学英语教学,需要教师科学构建教学内容,确保教学方式的有效以及可行。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应当持续提高个人专业知识,另外还应定期或者不定期积极学习有关的思政理论,这样方可在教学中延伸课外知识,促使知识面变得更宽,并且也有助于结合思政元素,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在此基础上,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会不断提高,而教师也会受其影响,进一步提升自我素质。

六、结语

总而言之,外语教育长期以来需要履行两项任务,对内需要全方位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充分融入“立德树人”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对外要能够丰富学生的视野,进行跨文化沟通,提高其时代责任意识,成为一名优秀的公民,认真履行好历史使命。教学的革新存在一定的难度,基于全人教育的思想,教学改革需要面对更大的挑战。就教育工作者来说,应持续地完善英语课程,积极转变以往的评价方式,不断提高个人思政素养,针对英语课程思政,寻求更能达到其效果的教学形式,为社会的进步、祖国的发展,造就一批批优秀的人才。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思政英语教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基于OBE理念的综合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机制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以混合式英语教学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