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作业设计 提高教学质量

2021-11-22 01:10陈丽青
名师在线 2021年28期
关键词:做作业错题数学知识

陈丽青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实验小学,福建泉州 362000)

引 言

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是学会基本的算术、计算和测量的知识,形成利用所学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作业既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而设计的,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价的原始材料。因此,教师要设计适合学生、能够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能力的作业。

一、设计实践性作业,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基于核心素养,教师首先要关注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态度,其次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学生只有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提高学习能力及生活能力。所以,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应联系生活实际,将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融入其中,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1]。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生活中看到的物体画下来,如三角形的红领巾、长方形的故事书封面、正方形的魔方面、圆形的钟面,然后用这些图形组成图案,创作一幅画。

又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年份,先用自己的方式画下来,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制作一个精美的年历,并查找有关年、月、日的资料,了解年、月、日的来源,进而完成一张数学知识小报的绘制。

在教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数学知识,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印象。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二、设计探索性作业,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师虽然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但并不看重作业的质量。从核心素养角度来看,作业的质量远比作业的数量重要得多,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探索性、开放性的作业,引导学生自主实践,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后,教师可以布置探索性作业,提问学生:“我们都知道,汽车的轮胎是圆形的。如果将汽车的轮胎换成正方形的,可以吗?”要求学生先猜想,然后利用积木、模型等材料进行论证,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设计趣味性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解答问题、默写、背诵等作业形式和内容往往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产生抵触心理。为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做数学作业,教师可以创新作业形式,增强作业趣味性,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找到乐趣,从而调动其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学“厘米和米”后,教师可以如此设计数学作业:“早晨闹钟一响,我急忙从2 厘米长的床上起来,然后拿起一米长的牙刷刷牙,然后洗脸、吃饭等,背上书包去学校。一到教室,我走过2 厘米高的门来到座位,我的课桌有50 米长,我的椅子有40 厘米高,然后我从书包里拿出了一本1厘米厚的书进行早读。请同学们找出这篇日记的不合理之处,说出为什么不合理并改正这些不合理的内容。”作业以日记形式呈现,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作业使学生在读题过程中找到乐趣,并对题目进行积极思考,找出题目中的错误,并把它改正过来,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米和厘米的概念,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又如,在教学“100 以内加减法”后,教师可让学生和家长玩“欢乐大比拼”游戏。游戏规则:学生从牌面数字分别为A—K 的13 张扑克牌中随机抽取两张,所抽的两张牌面数字的和大者获胜。这样就把原本单调的计算变成了有趣的比赛,不仅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巩固知识,还有助于深化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设计分层作业,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每位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学情设计分层作业,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有所收获。首先,教师可将学生分为学习能力强、学习能力一般、学习能力较弱三个层次。对学生进行分层后,教师就要根据每层次学生不同的能力布置作业。作业可以分为选做和必做。选做题是为了拔高学生的能力,必做题是为了巩固学生的基础;必做题需要每位学生都完成,选做题不必要求每位学生都完成,只是针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设置的,这样就可以使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收获。

例如,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教师可把作业设计成必做题A 和选做题B,让学生自主选择,进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完成作业。

A.必做题

(1)写出每道题的积及相应的口诀。

4×7=( ) 7×6=( ) 7×3=( )

口诀:( ) 口诀:( ) 口诀:( )

(2)填上合适的数。

7×( )=49 7×( )=35

( )×2=14 ( )×4=28

B.选做题:想一想,( )里填几?

7×5+7=7×( ) 7×7-7=7×( )

7×8+7=( )×( )

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会按照教师不同的要求完成作业:学习能力较弱和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要完成A 类的两道题目,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完成A 类和B 类各一道题目。这种作业分层的设计不仅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兼顾到每个层级的学生。

又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

五、设计反思性作业,让学生学会学习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这既是新课程改革对广大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而从不会学习到学会学习,这一过程离不开反思。因此,数学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自我对话。作业是引导学生反思的有效手段,学生通过做作业能够发现自身不足,不断反思和总结,从而实现自我发展。

具体而言,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可鼓励学生整理错题,建立错题集,并反思自己的错误,重点以单元错题为主;对本单元内错题进行梳理,并分析出错原因,探索出正确、完善的解题思路,将错题转化为有价值的学习资源,以便后续复习;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善反思、善改善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实现“化错”教育。对于中高年级学生,教师可启发他们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题型分类,将繁杂的数学知识梳理成知识框架,进而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培养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利用多元化的设计理念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这样的课后作业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课堂教学相得益彰,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探索数学知识的深层次内容,不断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做作业错题数学知识
不爱做作业的丁多
做作业
独立做作业,我可以!
“二元一次方程组”易错题练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一次函数”易错题
化学反应热计算易错题点击
“机械运动”易错题练习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做作业(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