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下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态度必然转变研究

2021-11-22 00:45:53郭平坤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灌篮 2021年28期
关键词:态度双减体育教师

郭平坤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教育部曾指出:现在的义务教育最明显的问题之一就是在学校中的学生作业负担过重,以及校内教学和校外培训或多或少的存在短时化和功利性等问题,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基于义务教育发展现状下,2021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教育义务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该《意见》制定了“双减”工作的总体目标:一方面,减压作业总量、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创新升学作业新结构、丰满校内课后服务,让学生的学习回归校园;另一方面,社会培训从严规定、消除校外学科类培训、减低校外培训热度。从“双减”总体目标中可以清晰的看出“双减”中并不是“只减不增”,在减轻学生学习作业的负担同时还要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策略、方法等方面从而提高教学的总体教学质量并且还要去创建、丰富学校文化来提高学生的课后生活质量。

整体而言,近年来体育课程越来越受重视,学校体育内容逐渐丰富。但同时体育课程被文化类课程挤压、体育教师“被生病”以及课程内容保守、简单的现象依然存在。其根本原因就是体育教师的教学态度存在着问题。教学态度影响着教师对教学工作全方位的理解,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责任心、积极性、主动性,从而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及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果把教学活动的要素划分为教师、学生、教学影响三个部分的话,教学态度的重要性就体现在对教师自身的影响,对学生的影响以及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因此,在“双减”政策下研究双减对于中学教师教学态度的转变的要求这有助于拓宽教师教学态度研究的相关内容,从而推动教学理论的内容建设;也有助于双减在中小学的实施和发展,正向强化教师的教学态度、提高学校体育的教学质量和校园文化的完善,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等。

一、双减政策的核心要素

(一)“减量不减质”

双减政策的第一要求就是全面减压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数老师往往以题海战术来扩大学生的习题量,但这其中不免会出现学生已经熟练掌握的知识从而造成了知识重复、时间浪费,进而加大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要全面减压作业总量避免出现“科科不超量,总量完不成”,减少作业时长增加学生自由支配时间。在此双减又提出了鼓励原创作业命题,创新作业形式。以减量为基础、提高作业质量,以质变代替量变,减轻学生负担。

(二)“减课不减学”

双减政策的另一个要义就是:“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近几年来,我国校外培训产业的不断扩张其问题也随着而来,追求经济效益培训机构倒闭、卷款跑路现象屡屡发生。校外培训之所以乱象丛生,归根结底就是因为校内教育发展不均衡导致的。基于校外培训的发展现状以学习需求,双减政策提出了以下要求:1.减少学生的作业总量,从量上减少作业量的负担,减量提质。2.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使学生在校内就可以满足其对学习的需求。3.加强对于校外培训机构的审核过程,控制校外培训机构数量,规范培训服务行为,控制培训实践安排。

二、在“双减”视角下分析中学体育教师强化教学态度转变的必然性

双减政策的提出是国家对学校体育和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的深层次思考,双减政策的实施发布使数亿的中小学生松了一口气,同时也为学校体育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学校体育是指以在校学生为参与体育的活动,主要包括了五个方面: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体育赛事、课间操、安全保障措施。学校体育的五个方面都需要体育教师的参与,双减减轻的是学生的负担但是实际上是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学校体育实施过程中,体育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决定着一个学校的体育教学质量、体育文化氛围以及技术文化先进程度并影响着学生的知识认知、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等。“双减”实施的实质就是让学生的学习回归学校,而回归学校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要提高教学,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双减政策下体育教师教学态度发生转变是必然的结果。体育教师的教学态度影响着学校体育改革和学校体育的发展,体育教师的教学态度则决定着学生学习内容的质量高低。

(一)态度转变决定因素——教育认知

任何一种教育革新的目的都是为了增进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双减政策的推出也不例外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并不是为了降低教学质量恰恰相反双减政策的推出就是为了提高现有的教学质量。双减政策的实施其主要是在学校中进行实施,实施的主体就是教师。现在的体育发展的现状就是学生学习体育的动机主要就是为了应对学校或者中考、高考等国考的标准,缺乏了学生自主学习体育技能的自身兴趣以及始终无法形成体育习惯。在这样的条件下,就需要体育教师要充分的改变自身的认知态度,用新的体育态度和学生态度来进行教学和课后服务。思想观念上进行转变,体育课并不是单纯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主的游戏娱乐课更不是热身绕操场的跑步课。体育课是为了提高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学习运动技能的全面发展课程,这一观念要深入体育教师自身的教育理念。课堂内容的教学应当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安排以及根据实际情景来进行及时的调整教学方法策略。不能为了教学而教学,为了考试而考试,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的视野不能仅仅局限于单纯的学科内容,要改变就体育论体育的思维固定。

(二)教学态度表达——情感态度

不同的教学方式会引起不同的教学效果。中学阶段中学生的个性风格更是迥然不同、思维活跃,他们对于运动技能和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受到教师的情感影响并且对于情感的变化尤为敏感。体育课本身就是肢体活动和空间感知的综合类课程,在上课过程中体育教师如果富有激情、声情并茂的进行教学,会促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的本身。因此就需要在体育课上体育教师要充分的提供和创造让学生可以充分表现自己和情感表达表达的情景,这样才能够使师生之间建立坚实的感情基础进而激发教师的教学欲望和学生的学习激情从而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现行的体育教学态度就是保证学生体育课堂安全为首要目标,运动技能和知识的学习成了次要目标虽然安全永远是第一要义但是课堂的学习不应该因为安全问题而故步自封。在这样大背景推动下就需要体育教师充分转变态度来顺应双减政策的开展,拿出热情饱满的激情面对学生,将体育课堂建设成是师生技能传授相互学习的情感交流现场。

(三)教学态度体现——教师行为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不论教育变革怎样改变都是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教师行为主要是指教师在进行专业教育活动时,在其教学理念影响下所表现出来的意识表现行为。“双减”的出现会是改变考试体育的一种新契机。体育课是唯一脱离教室的课程,它的教学方法和教师的行为表达就有了更多的可选择性,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身体游戏”。教学不论怎样都会产生一定的固态思维和模式僵化,对于中学生而言他们的个性在逐渐形成过程中有迹可循的教学和一成不变的内容很难激发他们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因此在体育课上体育教师应适当按照不同的技能传授来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游戏在进行实施过程中这就需要体育教师熟练的运用游戏理念以及体育课程的内容,将各种运动技能的学习融入体育游戏中使学生从被动体育转变为主动体育。在此基础上要充分的认知到要改变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质量。当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依靠固有的模式和游戏来进行教学,体育教师应当通过从认知角度来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最终在教学行为中反射出来,以行为来影响学生。

三、小结

双减政策的开展主要阵地就是学校,虽然改变的是学生的学习模式但从更根本上也是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教育制度下就需要教师摆正自身的位置,以认知态度为基础,丰满情感态度最后将两者在行为教学中表现出来调整自身的教学态度进而使体育课能够顺应双减政策的推行,推动青少年体质和身心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态度双减体育教师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环球时报(2021-07-26)2021-07-26 06:17:00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科教新报(2021年15期)2021-05-12 18:59:56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态度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8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文苑(2018年17期)2018-11-09 01:29:32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Coco薇(2017年8期)2017-08-03 02:19:28
态度决定一切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体育师友(2011年5期)2011-03-20 15:2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