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刍议

2021-11-22 00:45:53燕佳佳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灌篮 2021年28期
关键词:村寨少数民族民族

燕佳佳 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对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贵州省作为民族八省区之一,有世居少数民族17个,人口122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6%。从2014年起至今,全国命名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652个,贵州占比18.89%,312个。所以,讨论如何保护与发展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意义深远。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

加大保护力度,夯实基础设施。要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统筹完善水、电、路、文娱等配套基础设施,对特色民居按照舒适、现代的要求进行改造升级。通过加强对村寨的道路硬化、安全饮水、通讯网络、危房改造、用电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基本实现了道路便捷畅通化,村民饮水安全化,住房安全舒适化,通讯网络入户化,用电安全便利化的“五化”目标。同时,通过大力开展村容村貌和整脏治乱等环境整治,全面改善村寨的人居环境,为群众营造一个生态优美,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黔东南州麻江县龙山镇复兴村是国家第一批命名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针对存在的脏乱差问题,创建了“4+5”环境卫生管理机制,成为麻江县推广建设生态文明的典型经验,其中“4”就是指四个责任主体(即:农户、各个自然寨管理成员、各组管委成员、村两委班子),“5”就是指对垃圾处理的5个分类办法(即:将有机物垃圾作为沼气池的原料、将可回收利用的金属和玻璃等集中收集、将废弃妇幼用品和枯枝落叶等由农户自身在房前屋后进行焚烧处理、将一些破砖碎瓦等用来铺路或堆填在低洼的地方、将不可处理的垃圾进行统一清运填埋)。复兴村的‘4+5卫生机制’和农村环境卫生评比制度已经在全镇推广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带动了孟江村李家寨、河坝村平寨、龙山村中寨等自然寨的卫生整治工作,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变化,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二、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提高群众收入

生态和民族文化是贵州省持续发展的“两个宝贝”,加快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产业发展。采取“民族特色村镇+生态+民族文化+旅游”模式,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不断推进村寨的保护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雷山县西江苗寨以文化资源为载体,以旅游开发为发展导向,通过“发展式”的保护理念发展村寨。旅游公司通过吸纳熟悉苗族歌舞、芦笙演奏的村民参与西江发展建设,通过“十二道拦门酒”等民俗展示活动的展演,让村民在村寨开发和保护中受益,充分带动村民参与保护自己文化的积极性,使西江苗寨成为一个经济发展、环境美好、特色鲜明、社会稳定、民族文化自身文化发展强劲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铜仁市以产业为主导,全面协调发展。一是准确定位主导产业。从实际出发,根据各个特色村寨的资源禀赋、自然地理、人力资源等因素,选择主导产业,走规模化、特色化、集约化发展的路子。每个村寨选择适合自身的主导产业,通过发展主导产业带动其他产业协调发展。二是处理好产业发展、文化传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三者之间既有冲突,又有和谐利用的可能。只有正确把握、处理三者的关系,才能促进特色村寨协调、可持续发展。三是继续加大政府对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建议政府对特色村寨实行区别于其他地区的产业发展政策,在项目审批、用地指标等方面予以照顾,在扶持资金安排上予以倾斜。

三、加速网络媒体建设,搭建宣传推介平台

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联合科技公司,对民族特色村寨进行宣传推介。黔东南率先启动民族村寨文化云平台数据库建设工程,注册了“原生态黔东南”网络域名。通过实施云数据库的安装配置、技术服务,将民族特色村镇的类别、文化类型、开发程度等数据资料录入平台,实现了包括文字、图片和视频等民族文化资料的物理存储及高效的检索功能。同时,还为访问者提供旅游线路、民族节庆等图片和视频资料,国内研究黔东南苗族、侗族等九个世居少数民族文化的相关调研报告、村落族谱等资料也收纳其中,这是国内首家民族村寨文化资源信息数据库。另一方面,随着抖音、快手等自媒体的快速兴起,各地特色村寨有更多展示自身的机会,以黔东南州为例,2020年9月,贵阳广播电视台和抖音一起打造了走进贵州的节目,展示百城万家故事,其中在西江千户苗寨的直播中,用11个小时为全网10万多观众带来苗寨服饰盛宴,著名的长桌宴和刺绣蜡染等民族工艺和饮食文化,不但让其他省份的游客和网民记住了贵州,记住了千户苗寨,而且也带动了贵州旅游业发展和特色产品的销售,为当地老百姓带来了不菲的收入,刺激了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国家民委已拟将黔东南作为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建设“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信息资源数据库”首站,列入国家民委“十三五”特色村寨示范带建设规划给予重点扶持。“原生态黔东南”云平台的建设经验和方法,已写入国家民委《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信息资源库研究报告》,成为国家民委2016年在从江县召开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信息资源库”建设研讨会的示范典型。

四、多渠道筹款,加大投入,破解资金难题

面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建设动辄上千万、上亿的投资,民宗部门的资金是捉襟见肘的。因此,民宗部门的有限资金应用于刀刃上,重点用于文化传承保护项目。对于投资额较大的项目,应通过多种渠道筹款,破解资金短缺问题。一方面,应积极争取扶贫、交通、水利、电力、农业农村、发改、文化旅游等部门加大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建设投入力度,整合各方资金努力改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根据《民族区域自治法》《贵州省民族乡保护和发展条例》等法律法规,在安排项目、资金时向民族特色村寨倾斜。

另一方面,应积极争取有社会担当的企业进行帮扶。在近几年的脱贫攻坚工作中,省、市、县都向村里派驻了帮扶干部,但除了少部分项目资金较多的部门外,多数部门是难以解决所帮扶村的资金问题的,对驻村帮扶只能出人力,无法出财力。与此相比,企业帮扶可以带来大量资金。自2015年始,国内房产巨头恒大集团对大方县进行了帮扶,前后投入了资金数十亿元,带动了大方县18万人脱贫。2018年,恒大集团将帮扶范围扩大到毕节全市。毕节地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和发展问题,亦可努力争取恒大集团的支持。此外,在威宁县持续帮扶十余年的招商局集团,也是威宁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可以争取的对象。

五、加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示范建设,转变部门多头管理为多部门联动管理

多部门联动,共同促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发展。在今后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中,民宗部门应积极与住建、文化旅游、扶贫等部门加强沟通和协调,共同协商、共同制定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认定机制及办法、规则,特别是传统民居的保护问题,应区分对待,不能简单地进行一刀切,一拆了之,也不能不分情况统统保留下来。传统民居的保护,是为了发展而保护,而不是为保护而保护,所以,传统民居是拆还是留,应由几家单位联合对其保留价值进行认定,具有文化保护价值、能体现传统建筑文化、能反映村寨整体面貌的,应予以保留,具有文物保护价值的,可申报为文物,挂牌保护,禁止破坏,已经成为危房、具有安全隐患且无保留价值的,应予以拆除。

强化统筹协调,完善机制。上级相关部门要建立沟通协调机制,统筹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和传统村落等项目建设,完善定点联系、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继续加大对特色村镇保护发展的投入,重点加强特色村镇建设,突出示范引领。经过多年的精准扶贫工作,农村面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修建新房,改善自身居住条件成为很多农村群众的自我需求,对于群众新建房屋,可引导其按传统风格修建,再现传统民居的特色。

六、把握好保护和发展的融合关系,实现多方结合和资源共享

如何处理好发展与保护中的关系是政府、学者和当地人民应该共同思考的问题。民族地区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拥有丰富而独特的生活方式,如果加以妥善保护和管理,将成为发展的强大动力。但是在许多少数民族聚集地区,不发达的市场和偏远的地理位置,这些文化资源无法被转化成有效发展要素。因此民族地区科学合理和适度的经济发展有利于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保护,但如果不思发展,或者开发过度,甚至无序发展,都会带来严重后果。针对保护和发展的融合关系,我们采取特色村寨与统村落相融合的方式。目前,黔东南州94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中,有60个为中国传统村落,传统村落占64%,通过二者的融合实现资金资源共享,促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和发展。

以安顺市为例,在原编制的“十三五”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规划和村镇保护与发展示范廊带规划等规划的基础上,打造以安顺各县区特色小镇为中心的建设规划,其中包括扁担山镇、关索街道办事处、格凸河镇、杨武乡、白云镇和猴场乡6个特色小镇建设,辐射带动周边村镇的保护发展。“十四五”期间,安顺市着力打造乐运村、枫香村和黄果树打翁村等62个特色村寨。同时,安顺市依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国家和贵州省有关文件,在编制规划的过程中,总结出保护和发展的四组关系:一是处理好“远”和“近”的关系,既要着眼当前,又要兼顾未来;二是处理好“新”与“旧”的关系,既要新建一批有特色的新民居,又要改造一批风貌特色的旧建筑;三是处理好政府与群众的关系,既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又要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四是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既要在保护中发展,又要在发展中保护。

猜你喜欢
村寨少数民族民族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 07:03:44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无蚊村寨丁屋岭
红土地(2018年11期)2018-12-19 05:11:04
多元民族
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 01:54:08
村寨——海坪彝寨
乡村地理(2017年4期)2017-09-18 02:53:54
特色村寨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文史春秋(2016年2期)2016-12-01 05:41:54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