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梁启超的音乐思想

2021-11-21 05:24黄志欣付姗姗
今古文创 2021年43期
关键词:梁启超思想音乐

黄志欣 付姗姗

【摘要】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传统的农业文明在西方的坚船利炮轰击之下遭到重创,此时一些有识之士苦苦思索社会改革的途径,为了实现富国强兵的伟大目标,当时最迫切的就是要改革教育,被誉为中国“言论界的娇子”的梁启超先后办过三份报刊:《时务报》《清议报》《新民丛报》,并发表《饮冰室诗话》,其中,关于音乐思想和音乐教育的问题讨论很多。

【关键词】 梁启超;音乐;思想

【中图分类号】J6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3-0094-02

梁啟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人,他的一生经历了清末和民国的两个阶段,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宣传家、政论家和启蒙思想家,在1890年随康有为学习,在1898年经历了戊戌变法,同年变法失败梁启超逃亡日本,梁启超在当时进步人士当中有很大影响。①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在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的发展演化这方面的独特贡献也越来受到为世人所关注,虽然梁启超对音乐思想方面的阐述不多,但在他的思想系统以及中国近代教育的历史发展中是不可忽略的部分。他的思想是中西文化所碰撞下的产物,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的儒家礼乐思想的同时又吸收了西方的哲学思想。1902年,梁启超在日本创办了《新民丛报》,并撰写《新民说》,认为“今日中国的第一要务”是全面提高公民素质,培养公民的精神人格。梁启超提倡音乐教育,他秉承着中国传统古代的儒家思想中的“诗教”和“乐教”相统一的教育观念,他的音乐思想所体现的启蒙意义在中国近代音乐思想的发展以及转型中起了积极的作用。

一、儒家礼乐思想的陶养与西方艺术文化的启发

在儒家思想体系中,核心的价值观念是礼乐思想,最早“礼”是指等级和社会要有秩序以及要有尊卑观念,“乐”主要指一些辅助礼仪等一系列仪式的乐舞。随着人的思想行为的演变逐渐丰富,礼乐的内涵也相对系统化,后期“礼”可以指对人的思想和行为从外部或者通过伦理规范进行教化和修正,“乐”又指辅助人遵守礼的教化工具,通过“乐”的形式对人的心灵以及情感等进行感化与教化,从而引导人自觉遵循“礼”的规范。“礼”与“乐”相辅相成,在人类社会传统文化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梁启超幼年时期跟随祖父梁维清学习古代传统文化,他的家学渊源,自小便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与熏陶。他的思想受到了礼乐传统文化的影响,并在传统的儒学思想上融合了西方的民主、科学等多种思想融合的一个体系。在《乐》中,他引用了儒家经典的《礼记》中的一段文字,大致的意思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声音是跟随人的心灵感受的,不同的心理变化所发出的声音也是不同的,例如心中如果感到悲伤的话,声音就会变得着急;当心中感到愉悦的时候,所发出声音就会是温婉柔和的;当心中的情绪在欢呼雀跃时,声音又变得振奋奔放;当感到愤怒时,同样声音会变得低沉并且严厉等等。第二部分是人有各种各样的性格,但同时也会有悲伤、喜悦、愤怒的情绪变化,这是没有规律的,但音乐是可以影响人的性格变化的,例如人在听到涓涓细流的音乐时,内心可能就会变得悲伤,但如果遇到风格优美、节奏简单的音乐,人们聆听的时候就会放松心情;遇到勇猛精进的音乐时,也可以培养人们不屈不挠的精神等。第三部分是音乐与政治的兴衰是有关的,音乐是从人心产生的, 内心受到情感的激发就可以通过声音表达,有节奏、有调的声音就会被称为音乐,因此当一个社会井然有序,这个的时代的音乐显得安逸安乐;反之如果社会秩序混乱,在这个时代所产生的音乐就会变得哀怨,在国家接近灭亡的时候,所产生的音乐显得悲惨凄凉,那是因为在这个时代所生活的百姓困苦,声音和音乐的道理与政治是密切相关的。梁启超虽然声称要通过艺术形式来培养情感,但他强调情感是发自内心的,两者并不矛盾,情绪的力量是巨大的,强行压迫只会造成相反的结果。同时情感的本质是美与丑、善与恶相互存在的,需要进行情感教育。通过音乐的形式是对情感教育的培育最有效果的方法。可使人丢掉丑陋的感情。这种培养艺术情感的方法,与儒家礼教思想中通过“乐”的形式将人的情感控制在“礼”的范围内是一样的。②

梁启超认为音乐的起源,由于心物交惑,是从心理学上寻出音乐的基础,心里有感触,才能演绎相对应的音乐,而音乐可以传递人的情感,音乐不是个人的,它是社会的,所以音乐与国家治理、国家兴衰有关。因此从事社会教育的人必须从这里开始努力,除此之外柏格森的人生哲学直接影响了梁启豪的艺术情感。总体来说,梁启超的音乐情感思想某种程度上对儒家礼乐思想的陶养与西方艺术文化的启发,在吸收西方近现代音乐、美学、哲学思想的同时结合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形成了具有属于时代特征的音乐思想。

二、通过音乐思想启蒙“新民”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逃亡日本,在日本创办了《新民丛报》,并发表《新民说》,详细地阐述了当时中国国民的局限,并陈述了10余种“新民”应该所具有的精神,例如尚武精神、冒险精神、积极进取的精神等等,那在梁启超的观念中,音乐是如何来打造“新民”呢,问题的关键在于梁启超熟知音乐的教育功用。其实早在1896年梁启超的《变法通议》就提出可以仿照日本的学制在学校设立音乐课程,梁启超认为当下的音乐词意深曲,不适合小学,而且修辞之间有不适,欧美小学唱首歌,歌词较为浅显,应该参考日本,日本的唱歌,大都通用俗语,儿童学习时浅而有味,而现在我国的所谓学校唱歌,文章的高度,阅读难度十几倍,甚至有一个字一句就需要用几十字讲义。梁启超热衷于提倡音乐教育,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思想,他认为中国人无尚武精神的原因有很多,而靡靡之音的音乐就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他还提到斯巴达人被困,向雅典人求援,雅典人让学校教师迎战,这使斯巴达人产生了疑惑,临战时,此教师创作军歌,斯巴达人唱后勇气百倍。梁启超还提到当代中国无军歌,仅有一两首也只是杜工部之前后出塞,并不多见。这种军歌所带来的发扬精神的气质现在尤缺,是祖国文学的缺憾。当梁启超看到黄公度所创作的《出军歌》四章,随之狂喜,并认为此歌之文藻亦两千年所未有也。梁启超认为学堂乐歌是我国国民教育发展的一个契机,在发展新兴音乐也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与意见,明确提出音乐的传统,要发扬民族的传统精神。梁启超的音乐思想中,音乐的社会作用是受到高度的重视的,中国的乐学自古主要体现尚贤,诗三百篇也皆是如此。梁启超在《江苏》杂志上看到中国音乐改良的文章时赞扬道:“近来读杂志《江苏》,屡次陈述中国音乐改良的意义,其第七号已谱出军歌、创作了数阙学校唱歌,叫人拍案叫绝,这是中国文学复兴的先河。”③梁启超把音乐看作是改造“新民”精神品格的工具,他认为若要改造国民的品质,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之一要件”。

三、结语

梁启超的音乐思想是具有时代精神的特殊性的,他认为音乐可以使其振作精神,陶冶品格,推进音乐和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国民的气质和品格,并提出我国在改造音乐时可以引入欧洲的教师,但是需要有计划的选择、容纳和吸收。我国学生本身并不排外的,但也不可将西方音乐全盘替代中国音乐,要考虑国人西方对音乐的接受程度,这在当时的中国当时并没有多少人注意到这一点。梁启超提倡精神教育,具有独特的内涵,他的音乐思想偏重于推崇尚武精神,培养勇武志气,通过乐歌的教育来洗刷国民萎靡不振的精神。他从历史出发,认为诗歌与音乐的结合是培养尚武精神的前提条件。梁启超的音乐观与从小接受到儒学文化有一定的关系,他受到我国传统的礼乐观念的影响,又吸收了西洋音乐的特点。除此之外,梁启超的音乐思想还主要体现在音乐教育的社会作用,这与我国传统的诗教观念是一体的,他虽然不是专门从事音乐的音乐教育家,但他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倡导以及对中国音乐思想的阐述在近代文化历史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梁启超的音乐思想,是出于中国社会比较复杂的背景下,在晚清闭关锁国的政策下,他宣传新的思想,冲破封建礼制的枷锁,引入新的音乐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20世纪学堂乐歌的发展,他在受到了儒家“礼乐”的教化功能的同时,吸取西方的音乐美学、哲学等思想,流亡日本时积极关注中国国民教育。纵观他的思想,缺乏完善性与理论的指导,并且可以看到带有深深的历史局限,但是回到中国近代复杂的历史背景,不得不承认他是中国近代音乐思想的先驱之一。梁启超对近代的教育章程、制度、音乐教育以及对20世纪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产生了推动与影响,最重要的是对中国人音乐思想具有一定程度的启蒙意义,即使在以突出音乐审美功能的当代,也不能忽略到音乐“修身”“治世”的作用。

注释:

①梁启超著,舒无校点:《饮冰室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5页。

②张依:《梁启超艺术情感思想研究》,浙江理工大学2018年硕士论文。

③梁启超著,舒无校点:《饮冰室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58页。

猜你喜欢
梁启超思想音乐
梁启超的开场白
梁启超:“我已经是流亡的经验家了”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音乐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音乐
阿吾(一首)
秋夜的音乐
有感梁启超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