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提出世界历史理论,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更对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诸多问题都具有启发式的指导意义。通过简述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创建的思想渊源,着重分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世界历史理论,进而以历史与现实相统一的眼光观察当代中国发展与世界潮流的关系,展现出马克思新世界历史理论的强大生命力和活力。
【关键词】 世界历史;《德意志意识形态》;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B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3-0056-02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一书中,马克思构建了他的世界历史理论。他认为世界历史的发展基础是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随着生产、交往的不断延伸,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依赖性加强。而生产与交往作为历史发展的动力,在世界是一个整体的社会中,个人的解放与发展的实现是在世界历史之中完成的。马克思提出的世界历史理论有着其现实价值,尤其是结合目前我国提倡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去领悟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中的思想,有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来源
“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传给它而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1]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同样是在批判与继承维科、空想社会主义及黑格尔的思想上形成,世界历史思想最典型的著作之一就是他们的合著《德意志意识形态》。
在古希腊时期,就有很多关于世界历史理论的著作。比如,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就在他的《历史》一书中描述了古希腊时期多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活状态,展现了最原始的世界历史,被尊称为“历史之父”。古希腊之后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伴随着文化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的不断壮大,加强了世界各国之间的交往,为世界历史理论的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并且极大推动了世界历史理论的形成。
(一)空想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
对世界历史理论有所描述的,有圣西门、傅立叶等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们。他们描绘了对未来社会生活的憧憬,其思想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有一定的启示。
圣西门通过对欧洲社会历史的研究,以及根据人类理性的变化发展将历史进行阶段分析。在圣西门看来历史是新制度、先进的制度代替旧制度的前进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傅立叶的思想与圣西门的相近,只不过是他所构想的社会是一种“和谐社会”,这样的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他认为和谐社会的过渡是自觉自愿的和平过渡,可见,他的历史观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他的思想中仍有可以参考的价值。
(二)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
黑格尔是首个运用辩证法,从哲学历史观的视角对“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进行论述的哲学家。在黑格尔看来,世界历史是世界精神的体现者,是能自我发展、自我解放的,世界历史的发展就如同太阳的东升西落,是从东方发展到西方。
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有三个要点,一是世界历史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存在,是绝对精神,而我们看到的人类社会是绝对精神表现出来的样子;二是世界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一个由多国家多民族的组成的整体,民族历史离不开世界历史,同时又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三是世界历史是一种绝对精神是自我回归运动。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在批判继承前人思想、吸收合理的思想精华的基础上,结合唯物史观的方法,将人的现实活动作为其动力与基础,开始构建他的世界历史理论。
二、《形态》中的世界历史理论基本内容
马克思在《形态》中所提出的世界历史理论,不是平常所认为的世界历史,它关注人的现实生活,从现实中得到启发去观察历史的变化。这一理论是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之上,是马克思用历史角度来考察问题,给后来人们研究世界历史提供了一种新角度。
(一)“现实的人”世界历史形成的前提
当人类文明诞生之时,人类世界的历史就开始了,世界的历史也就是人的历史。“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2]在《形态》中马克思将“世界历史”阐明为真实存在的社会运动,而这运动是“现实的”,在其中的人也不是抽象意义上的人,而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也正是由于人们是实践活动,历史开始成为一门真正的实证科学。
(二)生产力和交往的发展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动力
在马克思看来,生产力的发展会促进分工的发展,而分工就会形成交换和市场的扩大,这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在《形态》中交往即交往形式是一种物质关系,指的是生产关系。由于生产力的推动,交往形式也由原先的个人之间的关系发展为地区、民族之间乃至国家之间的关系。同时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交流将会越来越多,与世界历史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变成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三)历史成为世界历史
生产力和交往的发展促进了国家间的交流,也让马克思发现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转变,即“历史成为世界历史”,他指出:“人们的世界历史性的而不是地域性的存在同时已经是经验的存在了。”[3]历史开始向世界历史转变,由原来狭隘的区域民族历史转变为日益相互依赖的世界整体历史。世界历史的转变有其客观性,是可以通过经验的方式证明的,可以从人们的衣食住行生活中得到验证。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在扬弃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关注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提出的科学理论。在《形态》中所论述的实践观反映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科学性。除此之外,其理论还在探索人类解放以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这也是马克思研究世界历史理论的主要原因,也有助于进一步理解马克思是世界历史理论的重要性。
三、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启示
当今世界是一个风云变幻的世界,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缺失,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交流与来往越来越多样化,这些都是世界历史的组成部分,对世界历史产生影响,同时也受世界历史的影响。在当今世界面临多种风险并存的情况下,习近平主席审时度势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一理念是对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可见,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的深入理解,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顺历史之潮流
在《形态》中马克思指出世界历史的发展的必然规律是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交往日益增多,世界逐渐变成一个整体。而当今世界信息化、全球化迅猛发展,整个人类社会处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浪潮之中,也存在着不和谐的声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应运而生,这一理念顺应并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如习近平主席所说的:“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4]人类命运共同理念是对当代国际问题解决的构想方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崇高理念,顺应时代潮流。
(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坚持开放包容精神
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理论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虽然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促进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但是也带来了普遍性的异化,再加上资本主义的扩张方式,是一种殖民扩张的不平等方式,最终必然会被社会主义所取代。因此,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时,要努力构建国家间的平等关系,同时秉持开放包容的精神,尊重人类文明多样性,主张各国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和冲突,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未来。
总而言之,在《形态》这本著作中蕴含了马克思对世界历史理论的重要认识,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体现了马克思学说的科学性。马克思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现状分析,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规律,叙述出一个正在发展为整体中的社会、世界。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对世界历史作出了较为丰富的论述,但未对世界历史作出详细介绍,仅是对世界历史作出了一个抽象的概述。但是其中关于世界历史理论的重要论述在今天的世界仍然具有参考价值,在目前世界一体化不断加深的今天,学习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不仅有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也有助于对当今社会所面临的各类国际问题提供了思考方向,是指导正确理解当前世界的科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12.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46.
[3]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63.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72.
作者簡介:
宁凤萍,女,壮族,广西南宁人,硕士研究生,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