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芳
(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礼乐街道新民小学 广东 江门 529060)
著名教师于漪老师认为:课的开端必须有眼前一亮的效果,而导入是课的起点,教师应想方设法打响这第一锤,唤起学生回忆,激活经验。兴致盎然、引人入胜的导入确实会瞬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这一过程必须是依据教学内容来确定导入的形式,利用导入充分地发挥出学生的主动性,感受到数学的魅力,真正地提高了数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趣味是课堂教学的调剂品,小学阶段的学生受年龄、心智发育的制约,上课注意力容易被干扰,40分钟的课堂学习,要求他们都能集中精神是件困难的事情。如何把他们吸引到课堂上?教师应要别具心裁地创设生动、有趣,富有童真的故事、谜语、小游戏等有趣味性活动的插入到新课,使学生有兴趣地继续并坚持学习。例如在学习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时,引入孩子喜欢的音乐作为切入点,老师先用铃鼓示范节拍“xx xx xx”,问学生:接着老师会怎样拍?学生在听节拍时心也在默默地被节拍烙印在脑海里,很容易地拍打整齐、动听、一样的节拍。为了加深构建模型,又拍出第二组节拍“x xx x xx x xx”,学生再一次经历刚才的过程。来到第三组,教师故意拍出没有规律的拍子,学生在延续拍的时候觉得吵、不好听,他们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会这样呢?通过自身体验,很快就明白个中缘由,也顺势地揭示新课内容。
复习导入是老生常谈的方法,也是老师喜欢和常用的方法之一。根据小学数学的知识体系连贯性的这一特点,新授课前联系教材内容借助复习旧内容重新构建知识形成的模型。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重温了旧知识,还让学生延伸到掌握新知识的学习方法,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从而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例如:教学《公顷的认识》,(1)先利用旧知复习导入,填上适合的面积单位并用手势比划一下各自面积的大小,接着呈现学生熟悉的东湖公园应填什么面积单位,通过复习唤起学生对面积单位的认知经验,并以一个新的问题引发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新知的引出产生于学生的认知冲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1](2)让学生描述已学面积单位的由来,指出它们有多大。利用建构旧知的经验来建构“1公顷”的面积单位,帮助学生在直观层面上更好地形成“1公顷”的表象,知识之间产生迁移新知。
疑是产生思考之始,也是学习之端。根据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好胜心理的特点,在新课伊始之际巧妙地设疑置问,引领学生进入奇妙的学问世界,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发现和解决疑问。在教学《年月日》这一课时,一般老师会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新课,为了增加“年、月”的神秘感,先让学生帮忙解决老师的困惑。“明明和文文是同班同学,明明说今天是他第8个生日,可文文却说他只过了1个生日。”话音刚落,课堂顿时沸腾起来,觉得文文记错了是不可能的事,可老师却坚定文文说的话是事实。全班同学疑云骤起、陷入沉思,很想知道当中的奥秘。这时,教师灵机一拨说:“同学们呀,答案就在这节课学习的新内容里,只要用心地学就能找到答案。”课前使用诱导性的语言引出悬疑,拉开了新课的序幕,营造积极上进的课堂学习氛围。
现今科技发达,现代化教学逐渐在课堂上普及,它能解决较难的学术问题。新课导入时,教师首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学生在绘声绘色的演绎中不知不觉投入到教学情境,增强学习数学的使命感,从而把知识活用到生活。例如教学《自行车里的数学》,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变速自行车和儿童自行车比赛的视频,学生观看后感到疑惑不解:为什么变速自行车会比儿童自行车慢?在强烈的好奇心驱动下,联系生动的情境和已有生活的经历,学生会产生速度是否跟齿轮结构有关的初步猜测,接着新课内容相继亮相登场。又例如教学《周长的认识》,利用多媒体呈现一场蚂蚁爬行比赛的情节,请同学们谈谈谁赢了?同学们议论纷纷,觉得这场比赛不公平,两只蚂蚁的起点和终点不一样,从而顺势地引出周长的概念。对于抽象的概念和公式,在讲授的过程中很难用言语或文字表达,通过直观形象的动画演示能轻易地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层层剖析,让学生更容易地掌握和理解。充满趣味、有趣的导入不仅仅有利于学生的表象记忆,更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里,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巧妙地创设有效及富有艺术性的新课导入,能为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拉近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距离,体验到数学知识不是只有枯燥乏味、一成不变的概念、公式等,学生在充满趣味性、探究性的课堂里从“我学会”转化为“我会学”,理解与掌握小学数学知识。新课导入的技巧还需老师不断研究、探讨,从而优化课堂,为高质高效的小学数学教学奠定坚固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