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婷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实验小学 江苏 淮安 223100)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将生活化思维融入和渗透进去,强化实际生活和教材内容的有机结合,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基于教材知识内容的理解,而且在学生充分感受的前提下,教师在实施针对性的讲解和阐释,就能够让学生对科学之中的奥妙进行深入学习理解,强化学生科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助力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比如,在进行小学科学《水的特性》相关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依据,将难度适宜的问题提出来,帮助和引导学生实现深入思考:大家知道水拥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在何种情况下才能够得到显示?在学生基于问题的深入分析和思考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物质的三种形态”相关知识点引出来。在课堂教学中生活化现象的渗透时,教师可以借助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形成基于事物的新认知、新思维。比如夏天的时候,超市的冰箱上面为什么总会盖上一层布?由于教师提出的现象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但学生基于现象的原理并不了解,因此这样的生活化问题能够强化学生科学知识探究心理的激发。这样的教学模式与实际生活更加贴近,能够让学生更加主动、活泼、积极地进行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生活化教学要想取得理想的成效,教师需要强化实践活动的组织和设计,对教材中的内容真实性进行验证。小学阶段科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借助所学到的科学知识有效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小学科学生活化思维的应用应当将教学重点聚焦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难以对整个课程中所蕴含的科学内容进行全面展示,课堂教学往往只让学生从原理层面对科学进行了了解,但一些原理的形成原因需要借助课外实践活动来获得。因此教师要强化生活化课外实践活动的合理组织、精心设计,帮助和引导学生更加深入的进行教材知识内容的学习、理解和把握。比如在进行小学科学《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相关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寻找合适时机组织学生进行实际考察活动的开展,将活动目标聚焦到对水域污染程度的研究和分析上,在调查结束之后,让学生尝试撰写出调查报告,并将自身的意见和建议提出来。传统教学中,小学科学知识传授过程相对模式化、书面化、单一化,对于学生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是极为不利的,而真正的科学知识需要学生以实践为依托进行学习和证实,在实践活动过程中,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教材中学到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拓展,而且由于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那么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就能够得到培养,对于小学生科学探究热情和学习兴趣的提振是非常有益的。
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强化生活化思维的引领,自觉转变传统的教育思维理念和方法模式,真正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主体地位之中,自身发挥好服务和辅助、指导和引导作用,让学生更加主动积极的进行知识的学习和认知。教师应当将教学的重点聚焦到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和培养上,除了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学习之外,还应当着力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认知能力的提高,帮助和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更快更好的成长,让他们真正理解和把握科学的内涵和真谛。基于此,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强化生活化道具的借助,并以此进行教学的精准化设计,让学生从传统课堂的制约和束缚中解脱出来,更加主动、活泼、生动地进行知识的学习,对科学学习的美妙和体验进行充分感受。比如在小学科学“找拱形”相关知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拱桥的制作,在各个小组完成制作之后,教师可以任意选择一个小组,让小组的组长带着本组的作品到讲台上进行展示,并且对整个作品的制作过程进行分享,之后教师给予充分的鼓励和点评,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让学生对制作原理和制作过程进行充分了解,而且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双赢的效果。在生活化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先对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进行了解,以学生的情感和个性为出发点强化教学的科学化、合理化设计,从而带动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全面提升。同时在实验教学中将生活化思维融入其中,能够让学生对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科学进行了解,强化学生良好生活观察习惯的培养,为学生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和提高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