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郎尼玛
(西藏昌都市察雅县卡贡乡中心小学 西藏 察雅 854300)
数学和语文共同构成了小学阶段课程系统的主干,数学可提升小学阶段学生的理性思维水平,良好的思维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基本要求。小学阶段的学习是思维能力的筑基期,但是小学生的注意力在上课时易分散,会对良好的课堂秩序产生破坏性,因此教师应该研究如何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教学的质量。教师可以通过加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性体现、开展启发式数学教学、提高训练强度等方法,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良好的思维能力可以对事物进行更加准确地观察、更有效地分析,通过判断与比较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良好的思维水平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小学阶段是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逻辑的关键阶段。分析方法科学,思维过程的表达就正确,思维能力是学生的基本素质,提高思维能力不能一蹴而就,需循序渐进。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传统灌输式教育已经与新时代格格不入,将思维能力的培养渗透入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并进行强化教学,能够夯实学生数学的学习基础。教师以理论知识的教授为基础,重在加强思维能力训练力度,以增强学生的推理能力为目标,使抽象的思维变得更易理解,可让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学习方法的掌握齐头并进,为以后的学习和其它科目的学习打好基础。
3.1 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教师需将培养学生思维本领的教学目的渗透至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学活动的进行,变现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教育目标。在课堂讲授和课后作业中都要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思维能力锻炼。在课堂上提出数学问题时,教师要让学生在说出答案的同时,对解答过程进行表达,即使学生们回答问题错误,教师也应该通过帮助学生分析和纠正产生错误思维的过程而形成正确的思维过程。例如在讲授克与千克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问学生1千克棉花和1千克铁块哪个更沉重?学生往往会不思考就回答出铁的质量最重,教师没有必要直接否定学生答案,教师应该让学生认真思考和分析所提问题的语言,问题是比较重量而不是比较物质形态,让学生从度量的角度进行研究,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3.2 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在授课中不能进行灌输式教育,如果教师在课堂从理论的讲述到分析问题的思路,不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学生不主动思考,学生就无法真正理解数学理论,更无从锻炼思维能力。教师在数学知识传授过程中,应该通过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进行引导,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考过程,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以圆周率的讲解为例,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周率这个概念是怎么回事,为了让学生知道怎么得出来的圆周率,就可以先给学生讲圆形的各个部位名称,然后向他们布置作业,首先要上网搜索有关中国古代数学史中关于圆周率的资料,了解中国古代数学成就,提高其研究兴趣,然后自己加工或寻找现成的圆形物体,再按教材中的方法进行圆周率的测算。上课的时候,教师让学生汇报自己做作业的情况,学生会发现无论是谁、无论用了什么样的物体,最后计算出来的数值都是3.14,圆周率的算法是统一的,这样学生就能更好理解圆周率的概念。
3.3 形成活跃的课堂气氛。数学的学习是枯燥的,如果再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更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教师要活跃课堂气氛,开展情景式教学,打开学生们的思路,让他们有耐心听讲,认真听讲,有兴趣听讲,乐于主动学习。之前教师和学生分立于讲台的上与下,老师讲、学生听,没有互动性,这种教学方式应该被历史摈弃。以混合运算的讲授为例,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了教学,通过让学生分成小组建立模拟小商店,通过进行货物的买卖过程中的体验,让学生理解和学会混合运算,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数学的应用广泛,与理科各学科联系紧密,从中学至大学,数学学习的难度在增加,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是以后数学学习的基础,只有打牢小学阶段数学之基础,以后的数学学习过程才能顺风顺水。小学阶段数学和语文都是基础课程,掌握数学和语文知识,是提升生活能力的重要步骤。小学阶段要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师必须从思想高度重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思维能力,通过运用引导式教学、多媒体教学、分组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的思考、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激发学习兴趣,数学的学习质量才能提高,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