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小凤
(西藏拉萨市第三高级中学 西藏 拉萨 850000)
要想在高中语文教学融入传统文化教育,需要教师切实开展符合学生性格特点的日常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课堂引导者的作用,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这是影响学生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前提。在开展高中语文日常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和形成学习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再加上西方文化的渗入,致使部分青少年降低了他们的文化自信。青少年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假如他们缺乏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可与继承,可能会影响我国传统文化的持续性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主要体现在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人文精神内涵上,这不但有利于青少年日后的身心健康发展,还有利于我们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而高中语文教材文章的选取就包含了很多涉及爱国、修身和勤学等方面的优秀民族品质,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文章分析与理解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树立和形成健全和完善的人格与品质。同时,高中语文教材还能够牵引学生进行自我审视,学生在深刻体会和感受传统文化内涵与历史意义的基础上,逐渐提升了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底蕴,这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高中教材涉及和选取的文言文大多都融入了古代文人墨客面对国家危难时表现出的舍身取义和爱国情怀,使得学生不仅能够深刻体会和感受华夏儿女的人格与精神魅力,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这些对于学生今后继承和发扬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2.1 创造传统文化氛围,学生深刻体会传统文化价值。人类的成长与发展一定会伴随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人的认知、表现和价值观也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想要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些传统文化氛围,这样有利于学生深刻体会传统文化价值,了解传统文化的人文内涵。
例如,在学习《离骚》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关于屈原投江殉国、端午和楚辞等方面的视频资料,增加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直观感受。另外,高中语文教师还应该开展贯穿学习全过程的传统文化学习。
文化产生和发展于人类的活动当中,对此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开展应该将引导学生置于实际的活动中去,才能使学生将传统文化素养内化为自身素养,外化为道德行为。例如,教师可以针对部分习惯上课迟到的学生,将背诵古诗词或者讲传统美德故事作为惩罚的方式,这样既能够约束学生上课迟到的行为,又可以促进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融入。同时,还会传递“尊师”的传统文化思想。再如,教师可以借当前传统节日的气氛组织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活动,以端午节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以“端午习俗知多少”“楚辞诗歌朗诵”等主题的活动,学生在为活动的有效开展准备和搜集相关端午材料的时候,能够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和习俗的进一步了解,而在正式开展有效文化交流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申到“理性爱国”的教育上。
2.2 融合语文教材,了解传统文化内涵。为了引导青少年对优秀传统文化有效地继承和发扬,新课程改革对于高中语文的文章选取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不但增设了关于传统文化的学习专题,还增加了五十八篇古诗文的学习与背诵。与此同时,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开展紧贴语文教材的日常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夯实语文文学素养的同时,充分了解和感受语文学习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而这需要教师对高中的语文教材内容进行反复和深入地探究与挖掘,在挖掘、了解和总结其中蕴含的关于思想、道德、哲学、人伦等方面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高效而有重要意义的语文教学和人文素养教学。
例如,在学习《师说》的时候,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工作,针对作者创作文章的背景和写作意图进行资料的搜集和分析了解。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章情境的创设与体验,使得学生在深入理解和掌握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真正的为师之道。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现在实际的教学情况,一起探讨和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耻于从师”的现象?如何成为一个一心传道授业、解疑答惑的良师呢?通过这样结合与挖掘教材知识内涵,引发学生思考,在培养和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现实的社会问题进行探讨与反思,进而深化对于相关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继承。
2.3 深挖文字间蕴含的民族文化,学习和继承传统文化。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经过漫长的历史长河不断完善与改革而最终形成的,它蕴含了我们民族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人文与爱国情怀,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而文字作为传承传统文化的载体,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文字间蕴含的民族文化,使学生在接受语文日常教育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进行潜在的学习和继承。
例如,在学习《赤壁赋》的时候,苏轼在创作这篇文章的过程中运用了很多对偶式的铺垫,这其实可以体现我们民族特有的对称性思维。而对于文章中不同语句之间的平仄押韵,也能突显出汉字及语言的魅力,仿佛每一个字都蕴含着丰富的感情,使得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深刻体会作者少年时的意气风发和对于保家卫国的热忱。此外,学生的作品鉴赏水平与能力是体现学生语文文化素养与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融入传统文化的语文教学时,也应该围绕语文作品的鉴赏进行。高中语文教师应该传授学生阅读和分析文章的技巧和能力,这对于学生日后语文文化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只有在具备一定分析和理解文章内容技巧的基础上,才能品读更加优秀的古今著作,进而在不断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与现实嘲讽意味的过程中,感受和体会我国古今文学作品中所展现的传统文化,促使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受到影响,这对于学生日后的良好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
2.4 重视讲究区域传统文化的差异性,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人们都开始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针对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融入教育,高中教师也应该注重讲究区域传统文化的差异性教育,因为这样会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更有利于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
(1)教师可以利用文化优势将传统的区域文化与汉文化有效地结合教学,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教育内容。
(2)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民间的文化活动,如猜灯谜、看皮影等。
(3)要重视传统文化的创新教育。创新是促进传统文化延续与发展的内在动力,文化的创新可以将新的活力注入到传统文化中。
综上述,语文学科是蕴含和承载传统文化的载体,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深入挖掘其教材中所含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并结合实际情况为学生营造传统文化气氛,在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探究产生兴趣的基础上,进而开展融入传统文化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