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恒 叶联生
(1.华东交通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江西南昌 330000;2.徐州市体育运动学校 江苏徐州 221000)
随着时代的发展,体能测试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2020 年2 月27 日,国家体育总局竞技体育司发布《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强化基础体能训练恶补体能短板的通知》(以下简写为《通知》),文件要求各地要从落实“打造能征善战、作风优良国家队”和“道德金牌、风格金牌、干净金牌”指示精神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的高度狠抓体能训练,由此拉开了国家队、各地区开展体能测试的浪潮。然而,2020 年9 月多家媒体相继报道了游泳、击剑等项目部分运动员竞赛成绩取得第一的名次,却因基础体能测试未达标而无缘奖牌甚至决赛的事件。由于此次测试还关系到运动员的奥运资格,且受影响的项目范围较广、人数较多,一时间媒体的集中报道使体测争议达到高潮。为此该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探索体能测试及体能训练在我国的发展经过,探寻问题的起因。
搜狐等多家网络媒体,通过列举部分项目问题的结果及部分运动员传达“吐口水”的信息,对这次比赛增加体测的事件进行质疑,部分媒体通过举例全国象棋甲级联赛需要进行1000m、3000m 快走等测试内容,引发网友、体育爱好者的讨论,部分网友甚至表示竞技体育不需要体育测试。同时部分专家学者也发表意见:认为竞技水平提升,尤其对于高水平运动员来说,离不开基础体能的储备。只有运动员体能提高,相关项目才有发展的空间,从项目长远看体能测试十分必要。
如何体测是这次事件大部分媒体关注的焦点。这类媒体通过与相关专家、体育工作者进行对话,提出对体测的认同的同时,要求总局进一步优化政策内容,进一步细化体测内容,优化体测与比赛结合的方式与规程,使运动员在体能上取得突破,从而获取更好的比赛成绩。
笔者认为,媒体所反映的事件结果具有合理性。一方面是对实际发生事件的一种阐述,另一方面是对发生事件的初步阐述与讨论。传统观念上认为“体能是基础,技术是关键,战术是手段”[1]。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开始认为,尤其对高水平运动员来说,“技战术是基础,体能是关键”。这次事件的出现也反映出我国目前多种训练理念、理论的碰撞。为搞清问题的出现,需要进一步去探索体能在我国的发展,并提出相关看法与建议。
2.1.1 中国体能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国外体能发展较早且全面,而国内受到前期相对封闭及有关体育政策的影响,我国竞技体育与世界交流机会较少,过度注重单项训练且训练方法单一。改革开放后,由于我国竞技体育主要以发展乒乓球、体操、跳水等符合亚洲人灵巧的运动项目为主,因此对体能未能深入研究。直到21世纪初期,随着我国运动员体能训练不足的问题在足球等项目上暴露出来,才有了中国特色的足球运动员体能测试。如在足球有氧耐力体测中,国内之前采用的是12min 跑测试方法,而同时期欧洲YOYO测试法(YOYO体能测试就是要求足球运动员在相距20m 两个标志物之间,以加速度的形式进行间歇性的折返跑[2])已经普及[3]。由此体能在我国的发展存在滞后性,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2.1.2 体测内容简单,强度不高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在2020年2月颁布的《通知》,测试内容分为三大部分,即基础体能、躯干稳定和上下肢左右侧力量均衡性,测试内容过于单一,而大部分运动员被基础体能3000m跑项目所困扰,如“亚洲飞人”苏炳添3000m体测成绩为13'38",在测试标准评分中只得到1分。不仅是竞技体育,在我国普通中学生体质检测中,男子1500m和女子1000m等基础体能测试项目也存在不少学生未达标准的状况。有氧耐力项目测试表明,在我国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中,体能耐力存在长期短板。体能素质水平与国外水平存在差距,尤其是高水平运动员体能的缺失,因此,体能需要进一步提高。
2.1.3 增加体测对增强我国竞技水平的积极意义
第一,合理体测能促进高水平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升,并获得好的运动成绩。体测不仅是简单的测试,还是通过加强运动员体能训练,发展专项需要的运动素质,科学的体能训练有利于提高高水平运动员专项成绩。随着运动训练理论的发展,竞赛规则逐步完善,技战术的研究也受到了客观因素的制约和限制。因此,提高高水平运动员体能能力则成为获取运动成绩的关键。如谢正阳等在分析国外欧美运动训练理论研究态势中发现,国外学者运用文献法、视频解析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以橄榄球队的训练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切入点,深入研究了职业橄榄球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的运动损伤、营养补充、战术训练、效果评价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科学化体能训练的7 个步骤,切实提高了研究对象的训练质量,取得了优异成绩[4]。
第二,体测有助延长运动员运动生涯。科学的体能训练和测试能够延长运动员运动生涯,创造优异成绩。以篮球为例,刘彧含认为我国篮球体能训练相关训练方法较为落后,专业的运动教练较少,训练的系统性不足等,导致篮球运动中体能训练存在一定的问题[5]。何琼芬通过对比分析2009—2012 年3 个赛季的CBA 和NBA 职业篮球运动员的年龄分布情况,发现我国CBA球员开始参加职业联赛的年龄在18岁左右,而NBA 球员开始参加职业联赛的年龄在21 岁左右,即CBA球员要较NBA球员早3年进入职业球场。CBA球员的开始退役年龄约为29 岁,相比于NBA 球员34 岁,CBA球员开始退役的年龄要提早5年左右[6]。因此,体能水平的提高作为延长运动员运动竞技状态与生涯的必要条件,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在体测方面,应加强管理者、教练员、运动员对体能训练的重视程度。随着“健康中国2030”“体育强国”等战略的深入推进及体能训练专业获得教育部审批,体能训练越来越受到重视[7]。国家体育总局2020 年2 月下发的《通知》重点强调了体能的重要性。强调各备战单位“一把手”是抓住体能测试的第一份责任人,同时将体测与奥运资格“挂钩”,要求建立体能测试不达标警告机制,并通过国家队体能测试与训练津贴“挂钩”等一系列具体举措,从思想和政策行动上加强相关人员的思想意识。如增加国家男子举重、拳击、皮划艇等队伍的体能训练比重,个别项目要求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占比达到80%;游泳项目,叶诗文、徐嘉余通过增强体能也取得了自我的突破,在全国游泳冠军赛上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第四,体测是疫情导致奥运会延期背景下的“训练调整”。受到新冠疫情影响,东京奥运会延期举行。因此,奥运备战周期延长,训练计划也随之改变,对国家队、运动员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方面,对于老运动员来说是挑战,促使老队员通过体能训练保持竞技状态,保持和提高身体机能,并通过体能训练促进短板技术的发展[8]。另一方面,对于新运动员来说则充满了机遇。因体测是检验和发掘这一时期运动员竞技状态、新的夺牌竞争点的重要手段,可以辅助管理者、教练员在今年空窗期发现新的亮点、新的苗子,争取在东京奥运会上有新的突破。
2.2.1 对热点事件具体客观分析
竞技体育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理念,追求突破人体极限。各国也非常重视自身的优势项目,以图冲击奥运金牌。该热点问题关键因素也在于打破纪录和取得优秀名次,但运动员却因体测不合格无法取得奖牌成绩。对待热点事件需要深入探索问题,如一些媒体冠以“世锦赛冠军因体测失去奥运会资格”的标题,立刻吸引了社会讨论。实质上这也是由特殊时期造成的,要客观分析世锦赛的真实水平。如全运会与世锦赛冲突,我国一流运动员代表地方参与全运会而放弃世锦赛,或因运动项目技术或规则的变动,一些高水平运动员也不会参与世锦赛,这使得部分运动员竞技水平无法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2.2.2 举国体制利益分配及个体间的博弈
改革存在长期性、曲折性。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举国体制、三从一大等制度政策受到新思潮理论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历史因素[9]。而体测的出现又产生了积累事物的矛盾。比赛成绩、奥运资格则是矛盾爆发的“导火索”,是各方、个人的博弈的集中显现。人们要承认运动训练理论的发展性,要看清事物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均衡性,对症分析,积极处理。
(1)体能观念的博弈
需不需要体测的问题,关键在于管理者、教练员与运动员对体能在竞技体育发展过程中的定位。从我国20 世纪至今,便存在各时期运动员体能与技能关系的博弈,“运动员年龄越小,训练水平越低,则训练的比重越大;训练水平越高,则训练的比重越小”。与此相反,有一些专家和教练员认为任何一种运动项目的水平基础都是专项训练,而不注重一般身体训练;也有一些专家认为在基础训练与专项提高阶段,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的比例应均等,到运动员身心完全发育成熟后,再逐渐缩小一般训练的比例,增大专项训练的比例。这些观点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我国运动训练两种不同的指导思想,并在运动理论与实践中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因此,行业观念应尽快地与国际发展趋势接轨并逐步完善。
(2)新老运动员理念与现实的博弈
对于此次体测,很多运动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大体有四类人群:“免试”的运动员、体能较好的运动员、因体测影响成绩的部分高水平运动员及年轻的运动员。“免试”运动员具备冲击奥运金牌的实力或是运动项目内的核心成员。体能较好的运动员,基础较好,一般专项体能突出,具备国内一流的水平。部分老运动员受认知客观因素的影响,体能方面存在长期的“历史的欠账”,但具备丰富的经验和较为扎实的执行技战术的能力,存在奥运夺牌的可能性。奥运延期对年轻运动员发展存在一定机遇,年轻运动员要积极寻找突破自我技术与能力瓶颈的方法,直面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新局面。综上所述,运动员是事件参与者,是事件组成的重要因子,应该从实际角度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制定好符合各项目、各层次、各体系的体测标准。
2.2.3 体测方式方法上不全面
(1)体测方式的“一刀切”
体测的基础测试内容为3000m、背肌耐力、腹肌耐力、引体向上、卧推相对力量、深蹲相对力量、坐位体前屈、垂直纵跳及30m冲刺,基础体测主要以田径项目素质练习为主。从宏观层面囊括所有体测项目,且基础体测未涉及运动员身体形态、健康、专项体能训练等内容,这实际反映出我国体能训练专业理论及专业体能教练的缺失。因此,体能研究需要进一步借鉴欧美经验,如美国的体能研究不纠结于体能概念本身,更多地注训练方法、实际效果或是训练理念的更新[10]。
(2)体测标准要构建体系
体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对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体测要分别建立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不同运动项目、专业运动员与业余运动员评测体系,标准可以以运动员年龄为基础划分,测试内容从简到深,测试评价从单次测试到多次成体系测试,使体能真正作用于我国体育发展中。
认识到体能在现代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中的重要地位。加强体能与各项目间的紧密结合,提高运动员大运动量训练,适应高强度比赛及减少伤病,延长运动生涯。宏观层面,体能是所有运动项目的基础,并在高水平运动员技能中发挥关键因素。体能与体测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完善体测规程不仅有利于激励专业运动员成绩的提高,也能自上而下逐步引领大众体育和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因此,坚持体能与体测在我国新时代的发展具有必要性与长久性。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体教融合等新思想如同“粮草”。如今,国家对体育行业的高度重视是体育人的历史机遇。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大会的重要讲话,阅读领悟《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文件内容,解放思想。推动改革的发展需要多管齐下,要打破传统体育训练与体测观念,提高管理者、教练、运动员综合素质,支持体育回归教育,丰富文化知识,增强文化素养,培养运动智能和运动心理,不断学习体育先进理念与理论,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注入活力,努力实现体育强国的目标。
体测发展过程是漫长、曲折的,这要求脚踏实地,摸着石头过河。笔者认为,体测改革要以“以人为本”为行动思想,肯定人的历史价值与独特性,保障“多方利益”,不搞“一刀切“的政策。同时,体测改革要刚柔并济,在政策上严格执行,保持政策阶段性、延续性、合理性。政府组织在政策、财政上要向改革倾斜,褒奖先进,做好保障。改革之路上,要继续以科学、严谨、中立的态度解决我国体育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把问题化为潜力,从而迈向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