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春峰
(大庆师范学院 黑龙江大庆 163712)
“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这是新女排精神。2020 年5 月22 日,时任中国女排队长的朱婷在2020 年全国两会首场代表通道采访活动中说道:“女排精神就是要升国旗、奏国歌,哪怕是第三名也要努力争取。女排精神不是胜利时才有的,而是一直存在的。”有时候明知得不到冠军,仍然竭尽全力,不在乎胜负,这种信念一直都在。这是女排精神,也是民族精神。像无数次运动赛场上国歌响起,国旗升起一样,听着、看着这样的话语和场景,不禁让人肃穆、崇拜,那燃烧的爱国热情腾地升腾起来。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体操课程是高校体育专业基础课程,以往的高校体操教学中更多地重视体操技术、技能的掌握以及体操教学能力的提高,而忽视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关怀。在体操教学中,培养学生懂政治、讲政治,突显高校育人理念的改革终极目标,不是为了感染学生,而是为了赢得学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体育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操是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在高校体操课中进行课程思政,将品德教育、思想教育、文化教育、科学教育等有机结合,是新时代高校体操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总体要求。在高校体操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体操技术、技能的同时,感受体操运动的精神,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的情怀,树立具有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意识和道德意识,在健康体魄的同时,健全人格,最终实现体育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1]。
高校课程思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和核心目标,在新时代思想的指导下,高校各类课程积极响应,在体操课程中已认识到其特有的育人功能,在提升自身课程质量的同时,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走体操教学与思政课融合之路势在必行,同时也能体现体操课程立德树人新任务的根本作用。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赋予了高校教育振兴民族、富强国家的历史使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在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接班人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加强课程与思政相融合。一方面要紧跟新时代思想的步伐,培养全面的人才[2],要求体操课程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进行教育导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学科布局、专业发展以及各学科的交叉等方面,做好课程支撑和顶层设计,形成全面的协同育人模式,通过高校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劳动等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践行课程思政在融入体操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良好作用。通过体操教学的学习,让每一位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016 年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强调,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展现高校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和强化提高所有任课教师的育人责任,基于这种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理论[3],加强高校体操课程的思政建设,推进体操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必须在体操课程教学中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素养,培养学生掌握体操技能的同时,关心学生心理健康,关注学生思想教育的育人情怀,在体操课程教学中,促进学生勇敢、顽强、拼搏、团结等意志品质的养成,全面实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展现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新面貌。
高校体操教学中,一直以来不同程度地存在体操课程与思政教育“各自为政”的脱节现象,集中体现在体操教学中的“四个不够”,即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认识不够、对课程中思政教育元素的挖掘不够、体操课程教师思政教育意识与能力不够、课程与课程思政之间的协同不够。
无论是什么课程,也不管高校课程具有多么重要的功能,摆在首位的,必然是为社会培养人才,那么“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一直是教育者探寻的哲学问题。我国高校必须明确: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全面的人,德育排在第一位[4]。
在调查中发现,多数教师在体操教学中都存在同样的困难——很难寻找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即便是找到了,也存在思政教育元素挖掘得不丰富、不准确等不同程度的问题。对于基本体操、轻器械体操、器械体操、体操健身等方面,哪些内容可以挖掘出思政教育元素,哪些内容不能挖掘出思政教育元素把握得不够。这也是困扰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走访调查中发现,部分体操课教师只重视打好体操基础,学好体操动作,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政课的事情,很难把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统一起来,缺少在体操教学中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意识,不能在体操教学中传授技能的同时,完成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层面上的引领[5],而偏重于“教书”,缺失于“育人”。还有部分教师,虽然认识到在体操课程中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但对课程内容的把握上存在课程间的协同度不够、教学过程中进行课程思政的动力不足、教师进行思政教育的能力不足等问题。
研究发现,部分体操课程与思政课程存在不同程度的培育机制不健全、保障机制不健全、激励机制不健全、评价机制不健全的“四不健全”现象。比如,高校教育管理部门推进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主体责任和职责尚不清晰,协同育人的体制机制亟待建立,教学体系中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撰写上仍偏重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目标上[6]。高校各类课程与思政教师的教学科研交流合作机制还没有形成,各级各类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成果难以形成显性成果,激励机制尚未建立,同时对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成果很难开展评价等,都是制约课程思政协同创新发展的机制问题[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才能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一方面,加强教师学科前沿知识的学习。教师对前沿不了解、不掌握,缺失对体操教学的专业性方向教育,学生对该课程不知不解,很难在教学中产生反响,所以教师要具备该专项前沿知识,博学智慧,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将课程内涵内化给学生。另一方面,要通过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培训,利用线上视频自学、线下集中培训的方式,宣传优秀师德师风、先进个人或先进事迹,通过耳濡目染的学习,强化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众所周知,体操是一项集高、难、美于一身的项目,体操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和体育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中具有不可轻视的作用。在体操课程教学中显示课程思政的优势,寻找思政教育的切入点,充分挖掘可融入思政教育的资源,让体操课程与思政教育完美结合。
4.2.1 在体操教学内容中寻找思政教育的优势
体操课程蕴含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体操教学内容丰富,涵盖竞技体操、基本体操、健美操、体育舞蹈等项目,再加上体操比赛形式的多样性,其动作的高难美,内容的惊与险,深受学生的喜爱,相比其他项目或课程,在课程思政融入方面和体操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协同育人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
4.2.2 在体操教学内容中寻找思政教育切入点
在体操教学中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通过观看体操比赛,让学生了解我国优秀体操运动员的辉煌成绩,在比赛视频结束后,为学生讲解优秀体操运动员的训练历程和先进事迹,在获奖视频中聆听赛场奏响的国歌和仰望冉冉升起的国旗,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提升民族自豪感,让学生懂得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努力,就像反复练习体操动作一样,都能掌握技术动作和发展自身能力。
在体操教学中可培养学生的顽强拼搏精神,提高竞争意识。众所周知,“体操苦,田径累”,体操课程由于项目特点对体能要求和身体与器械的协调程度要求特别高,比如在做单杠骑撑前回环动作时,因动作需要双手握单杠,在杠上旋转一周,经常练习的学生手掌会出现硬茧,持续训练会导致硬茧破裂或掀开,这时就需要学生凭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克服伤痛,才能继续训练,达到完成动作的目的。再者,在体操教学中,实施各部分以赛代考,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如在广播体操考核中,以广播体操比赛的形式进行考核,让学生在“比学赶帮超”的激烈竞争中高质量完成教学内容。
在体操教学中可培养学生创新创编能力,提高赏析能力。随着OBE 教育理念的逐步深入,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学生在体操教学中,能充分发挥自身才能和优势,提高创新能力。比如,在徒手体操或轻器械体操创编中,让学生按徒手体操创编的原则和方法,利用体操器械或徒手创编一套广播体操,并在教学中演示,并配以音乐伴奏,在教学相互评价和音乐选择中培养学生对广播体操动作和音乐的赏析能力。
在体操教学中可培养学生教案撰写能力,提高教学能力。在体操教学中,通过准备部分实习活动,让学生提交完整的教案,让学生掌握一般类体育课的3或4个部分,即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或是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并掌握体操课程教学中各个部分的教学内容,同时完成教案的撰写,在不断修改完善之后,通过教学演示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在OBE 教育理念和课程思政理念的指导下,以任务驱动为手段,在体操教学中设置情景教学环境,让学生以闯关的形式完成任务,完成团身前滚翻、前滚翻、远撑前滚翻、鱼跃前滚翻等一系列进阶动作,不断提高技术难度,提高自信心。在培养学生教学能力方面,可以教授学生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如“危急时刻”的情景,通过观看消防战士通过攀爬、翻越动作救助被困人员的真实视频,模仿消防战士进行情境救援,以此进行有意识的责任意识、抗挫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渗透,这有助于学生形成终身体操和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在教材、教学内容、教学大纲、课程目标中,体现体操课程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体现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教育,要加强教育管理部门对课程思政的推进主体责任,建立健全课程思政的培训制度,建立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教师的合作交流平台及教学科研合作机制,通过全员、全过程、全课程的育人理念,建立全员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等多角度评价制度,对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成果进行评价、鉴定和奖励。总之,要完善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全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没有思政教育的体操课,是没有灵魂的。体操课是载体,思政课是核心,以课程思政为一手,第二课堂为二手,社会实践为三手,让课堂、校园、社会无缝对接。要加强体操课程思政建设,实现思政教育与体操课程的融合,使体操课程的多样性目标与思政教育的育人本质同向同行。在高校体操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可谓任重而道远,在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体系、课程评价体系、体操教学育人功能的机制构建、体操教学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功能、协同创新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