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研究综述

2021-11-21 12:58张朝军上海师范大学
灌篮 2021年8期
关键词:锻炼者体育锻炼中学生

张朝军 上海师范大学

随着近些年我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物质生活的不断富足使得当下人民大众对于健康的认识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身体上的健康,而更多的是注重在身体健康的基础之上,更大程度地追求心理健康。现如今,心理健康俨然已成为衡量现代人身体全面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

中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其体质状况及心理健康对于国家日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强,中学生要面临升学压力及家庭社会的期望,他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逐渐增长,其心理健康状况也日益受到关注。中学生的心理正处于一个从不成熟慢慢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此时期是生理、心理和思想发展变化的特殊时期,其由于心理不成熟会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会充满着矛盾和冲突[1]。以往有关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约10%至30%的中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各种心理问题和症状,有些研究结果中的比例甚至更高[2]。通过以上文献研究可知,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不乐观,众多心理学家及广大教育学者都在不断通过多种方法途径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因素及优化展开研究,希冀能够改善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众所周知,体育锻炼的其中一种目的是增进身体健康,它也可以更好的调节和促进锻炼者的心理健康,可以使锻炼者达到更好的身心健康。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相辅相成,如果锻炼者可以积极的参加体育锻炼,那么这不仅可以增进身体健康,还能调节和促进人的心理活动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从而能更好的推动自我意识的发展、锻炼良好的意志品质、培养健全的性格,为心理健康的发展提供更良好的基础。

基于此,对中学生心理健康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就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及时代价值。研究者普遍关心的问题是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效果收益如何?而想要获得这样的答案,首先必须清楚体育锻炼如何促进心理健康等基本问题,这就自然而然涉及到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等问题。

一、相关概念及标准

(一)体育锻炼的定义

《辞海》指出:体育锻炼是指借助太阳、空气、水等自然条件下通过体育运动来增强锻炼者的体质,并且进一步加强人体对有效预防某些疾病的方法和对外界不断变化环境的适应能力[3]。在高等学校教材中解释为:“体育锻炼是指锻炼者根据自己的现实情况而进行自我选择的锻炼方式,运用各种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手段,并结合卫生措施和结合自然界的力量,以体育活动来达到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丰富文化生活和支配余暇时间的目的[4]”。还有权威书籍中对身体锻炼的定义为:“身体锻炼是一种身体活动,目的是以身体锻炼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和丰富文化生活[5]”。

(二)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人对现实生活所具备的一种良好的适应状态。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并且,没有心理疾病是评定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最基本的条件,而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则能够维持自己的心理健康,可以积极主动的减少问题行为和解决心理困扰。可以发现,心理健康的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不同年龄,不同社会文化、不同时代呈现不同的标准[6]。“心理健康虽然不是指十全十美的绝对状态,但却可以展现出个体在本身及环境许可的范围内能所能达到的最佳心理功能状态[7]。心理健康又可以称为心理卫生,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指心理健康状态。二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8]。

二、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当代的中学生,他们具有更多的优良品质,如有更强的接受事物的能力,可以更快的获取信息,知识面也比较广,思维敏捷等,但相当一部分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也确实存在问题,特别还存在有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还比较严重,并且这个趋势还呈上升趋势,其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9]。

有学者在2000年对部分学校的高中各年级有心理问题学生的比例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发现,高一、高二和高三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所占的百分比分别是:32.4%、25.0%和26.8%。经检验,发现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与年纪存在着明显的差异[10]。

三、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现状

从目前国内外研究发现体育锻炼主要是对心理健康效益和心理治疗效益两个方面来进行研究论述。体育锻炼对于心理健康主要表现在:(1)体育锻炼可调节情绪;(2)体育锻炼可协调人际关系;(3)体育锻炼可促进认知能力;(4)体育锻炼可增加运动愉快感。体育锻炼对心理治疗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体育锻炼可降低焦虑;(2)体育锻炼可治疗抑郁;(3)体育锻炼可改善强迫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

四、研究述评与总结

通过上述文献梳理,本文对体育锻炼、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其评价、我国中学生体育锻炼研究现状以及国内外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进行综合梳理。

首先,目前学界对于体育锻炼的定义还没有得到统一和明确,各学者都从不同维度对体育锻炼进行解读。通过综合归纳可得,无论是体育锻炼还是身体锻炼,都是身体活动的下属概念,是体力活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对人体体质健康产生益处的主要内容。所以可以得出结论就是,只有科学的身体活动才能达到良好的锻炼效果。

其次,由于人的心理活动是复杂多样的,所以对心理健康的界定也难以统一。虽然当前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于心理健康的定义进行解释,但其基本观点是一致的。即心理健康是个人与环境的和谐,是个人美好生活的努力方向。它们的共同之处,我们认为的心理健康强调的个体内部的调节与其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它指的是在智力水平正常时所产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一种可以更好的处理内外部关系的良好状态。

另外,国内学者针对于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80年代,调查多以实践调查为主,且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不少问题,形势不容乐观。国内各项研究也表明我国中学生不良心理现象主要有:独立意识欠缺,依附性心理强;群体意识较差,环境适应能力较弱等问题。

最后,从所收集资料的结果目前国内对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中可以看出,体育锻炼的心理效益虽然不具备一种全面性理论模式说明,但是体育锻炼无论是健身功能还是健心功能都被大家所公认。总体来说,体育锻炼对中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它是一个开放型的教育活动,我们应该从以往所习惯的思维模式中跳出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才能更好的认识到体育锻炼在提高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中带来的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锻炼者体育锻炼中学生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关于赛艇训练中的有氧训练探究
太极拳运动对提升锻炼者静态平衡能力的研究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每天慢跑可延缓细胞衰老
锻炼者对社区体育志愿者服务的满意度调查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