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珊
中原科技学院,河南郑州 451400
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的应用需要结合不同的课程内容在教学组织方式和教学侧重点的把握上找到良好的切入点。从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的应用意义上来讲,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有利于为学生在学校教育阶段创建更加丰富的时间平台,从而为学生的个人职业规划发展提供帮助,在参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其也能更全面地发现个人在专业学习中的问题,进一步从实践角度实现改进和优化。
之所以要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讨论这一课程教学中产教融合模式的应用,与这一课程本身的特征有直接的关系,这些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产教融合在酒店餐饮服务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适宜性。
所谓的实践性,主要是指酒店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要能够适应现代化的旅游业与酒店业发展状态,在打好理论知识的学习基础后,更需要积极通过实践教学的开展为学生课程技术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提供条件[1]。这主要是由于酒店管理和服务的相关课程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只有通过不断地积累实践经验,才能逐步提升个人的实践应用能力,从课程教学工作开展的角度来说,即使是理论知识部分的教学,也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找到适当的切入点融入典型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产教融合模式的融入应用,能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学习案例资源和组织实施平台。
除了基础的理论课程学习和实践应用能力的教学,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师在教学引导上重视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灵活性的同步引导和提升。即在完成了基础的课程学习要求后,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领悟能力,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方法,实现其课程技术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针对性提升,产教融合模式中多种不同类型的资源以及现实的教学实践平台能够满足这一课程能力提升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要求,与这一课程能力提升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要求相匹配[2]。
传统教学模式在酒店餐饮服务与管理相关课程的教学中进行应用受到客观环境的限制,且限制的主要方向是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开展效果的影响。尤其是对于管理类课程而言,具体的教育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要想切实起到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的目的,时间教学的开展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当产教融合的教学组织模式与相关专业课程教学实现融合后,能够为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更加丰富的实践学习素材和平台。鉴于这一展业学习中会涉及多种不同类型的实践情境,因此有了产教融合的模式,学生的实践学习能力提升的要求会得到更好地满足。
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在具体应用时需要教师可和专业学习的要求对教学组织开展的模式和思路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调整。这实际上是对教师的教学组织实施能力的一种考验和提升契机。当教师在实际的教学组织中适应了这种新的教学组织模式的应用方法,也意味着其自身的综合能力素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从专业教学发展的角度上来说,不断地实现思路上的发展和更新也是取得更好地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
在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背景下,一部分高职院校学生有机会进入到现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学习和体验。对于企业来讲,这个过程也意味着企业对参与学习、实习的学生具有观察和选择的便利条件。对于学校和企业来讲,就创造了一个双向选择的机会。企业可以在学校方面组织学习和实习的过程中实现对专业人才的观察和选拔,这不仅能够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一条合理的路径,对于企业来说,也是帮助企业更精准地吸收专业人才的有效方法。
产教融合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组织方式,与酒店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的结合是这一课程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一种创新尝试,在具体的结合应用环节中,新的教学模式应用必然会对课程的学习起到一定的促进提升作用。
产教融合模式的应用能够实现将多种类型的资源集中起来为课程教育服务的效果。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实践教学不仅是课程教学内容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产教融合模式下所体现出来的典型优势,且由于产教融合模式往往是建立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动教育模式,学生在参与教学实践或进入到真实的企业环境中进行观察实习时,其所受到的实践教育力度和内容的多样性与真实性都是非常高的,学生在参与这部分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也能够更突出地反映出学生专业学习的真实水平。对于学生来说,这对于提升其实践学习能力,拓宽其实践学习的渠道和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开放性与综合性是现代企业发展建设以及课程人才需求的一个典型特征。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高校教育阶段所指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开放性,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主要强调的是产教融合模式的应用,对具有不同层次学习需求的学生所提供的不同类型或者侧重点的教育培养条件。从宏观上来讲,产教融合模式是将具有多元化和综合性特征的教学资源和平台结合实际需求,通过改造优化引入到实际的课程教学环节中,依托企业的资源条件、技术能力以及环境平台达到优化课程教育质量的目的[3]。不同的学生可在产教融合模式下选择不同的实践训练侧重点,具体到岗位实习的阶段,不同的学生也可以结合个人实践能力的薄弱点选择不同的岗位参与实践学习的过程中,在这种情况下,实践教育环节在内容形式上的开放性都得到了显著地提升,人才培养效果必然能够同步优化。
从客观上来讲,教育教学资源条件对于教育效果的限制是非常显著的,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的应用需要多种不同类型的教学资源进行支持。部分院校由于现实条件和经费的问题导致其在建设产教融合教育教学基地时受到了客观条件的影响和限制,存在即使在形式上建立了产教融合模式下的实践基地,但其在实际作用的发挥中存在形式化的问题。
由于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需要多方面的设计和规划,因此在具体的落实环节,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复杂性会非常高,即使在前期的组织规划工作中能够确保实际的教学开展得到有效地规划,但在具体落实环节中,由于会受到多种不同类型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教学组织开展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反复或者某一环节的工作执行落实出现问题的现象,不断完善和规划教学形式的组织改革思路是实现这一教学模式到全面应用的重要前提条件,也是充分发挥这一教学模式积极作用。
基于上文的分析可知,产教融合模式和酒店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的应用在客观上就具备一定的适宜性。这也能够为这种教学模式与课程教育的有机融合提供一定的便利条件,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需要分别从资源条件、教学目标、教学融合方式等三个方面入手实现改革和优化,以便充分发挥出产教融合模式的积极作用。
产教融合模式的应用在高校课程教育中需要启动校企合作模式,将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纳入到课程教学的结构体系中,通过高校与企业方面的合作教学达到企业为课程教学提供资源条件,高校为企业定向培养相应人才的效果。在初步推进产教融合模式发挥作用时,需要高校方面对外加强宣传推广,通过合理有效的宣传吸引来源于企业的关注度,一方面这能够为社会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平台和机会,将社会实践环节的开展依托企业这一平台进行。另一方面,学校方面在人才培养工作中还应当注意文化方面内容的渗透,重视专业文化素质和酒店餐饮服务文化的同步渗透教育,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对个人的工作责任和工作目标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取得更好的实践效果。此外,社会实践工作的开展还应当基于课程教学的要求定期做好组织规划,做到能够结合不同学生在实践学习中的薄弱点和问题开展针对性地实践锻炼,切实提升学生在社会环境中参与实践的能力水平,优化学生的个人的综合能力素质[4]。通过产教融合模式实现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学习能力的目的。即从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素质角度出发,强调通过引进更多更加具有先进性和适宜性的实践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实践学习能力和操作能力。
人才培养工作对于酒店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来说,其培养的目标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实操能力,还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对于学生其他方面综合素养的提升。从更为宏观的角度上来说,现代社会环境下的酒店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的人才,不仅要具备良好的理论知识水平和过硬的技术能力,在个人的心理素质、沟通能力、情商方面也要达到一定的高度[5]。这主要是由于酒店餐饮与服务管理课程学习后,实践中的工作对象是具体的受众,因此,更考验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水平,高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当是利用产教融合模式中的多元化资源条件和技术方法培养出专业技术能力与综合素质水平都达到了一定高度的人才。因此,教师在教学当中应当注重对于学生心理素质、承受能力、服务意识、沟通能力等多方面的培养。
在具体的教学组织环节中,教师可结合具体的课程体系内容结构,在教学组织实施环节进行优化调整。以不同的内容侧重点为切入点,实行针对性的技术能力培训。注意在培训教育计划制定的环节要合理规划各层次培训工作的难度,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安排和规划产教融合模式的应用流程。例如,在酒店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基础的理论知识教育教学环节中引入应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和技术,并且依托理论知识的教学框架,带领学生进入实训基地对于酒店餐饮管理与服务工作开展的环境和运行模式进行观察[6]。另外,在管理模式应用以及服务意识培养的相关课程教学中,教师则应当借鉴项目教学法的组织实施模式,以产教融合为背景,设置一个典型案例,提出具体问题,让学生进入实践基地寻找素材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或者由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带领学生进入酒店餐饮管理服务的岗位中进行实地的工作流程观察和体验,让学生对于这一课程在实践应用中的要点和工作方法产生一定的现实体验感,从而帮助学生对照自身找到相关内容学习中的问题和不足,依托实践实现个人课程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
通过分析可知,在高等院校教育的酒店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中,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的融入不仅符合这一课程的实际特点,在教育教学应用中也能够为提升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提供一定的帮助。相关课程的教育人员和高校方面应当重视结合课程实际和企业人才需求做好教育教学的改革工作,分别从客观上资源条件的提供以及主观上先进教育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为优化产教融合模式酒店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