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教材背景下“读写一体化”高效课堂的思与行

2021-11-21 07:44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养正中心小学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21年1期
关键词:读写一体化课例船长

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养正中心小学 施 妮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注重阅读与表达并重,努力做到“读写分编,兼顾读写结合”,如何研透教材,用好教材,实现优质教学,现就“基于部编版教材背景下‘读写一体化’高效课堂”要如何构建与实施,做如下两个方面的探讨。

一、取法乎上——研读教材先行,做到“懂、透、化”

在研读教材时,教师要努力朝着“懂、透、化”三个层次纵深推进。即:第一个层次:熟读教科书——“懂”,第二个层次:老老实实“下水”练习——“透”,第三个层次:琢磨怎样教学生读——“化”。同时,要聚焦教材的“读写分编,兼顾读写结合”是如何系统设计,多样联系,读写互促的,以在具体课例教学中有效实施。如,在细读习作单元和常规单元后,笔者有了如下发现与梳理。

1.习作单元,系统设计,以读促写

部编版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每册教材中都编排了一个独立的习作单元,这是突出习作教学独立地位的教材编写意图的体现。对比这八个习作单元内部内容和体例的编写,会发现编写思路突出了读写结合设计的系统性,每一单元都包括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和习作这五个版块。

这五个版块的系统设计,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习作教学相对独立的课程地位——习作既是单元学习的最终成果,也是构建整个单元所围绕的核心,还是单元教学活动组织的线索。同时,这样的设计还明确了“读写结合”的具体实践方式——读服务于写,循序渐进地、系统地丰富写的知识,提升写的能力。

2.常规单元,多样联系,读写互促

部编版教材常规单元的读写结合,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需要,设计比较灵活,联系结合的方式丰富多样,实现了读和写的相互促进。在读写结合形式上,多种多样,如课文后安排“小练笔”、习作内容和训练要素在不同维度上与阅读训练要素相匹配等。部编版常规单元小练笔和习作所体现出的读写结合元素,大致可以从以下四个维度来认识。

一是内容上的结合。内容上的结合,也是生活体验和情感上的共鸣,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效融合文本内容,有效链接,激荡起学生类似或相关的生活体验,成为表达交流的自然选择。这种读写结合,读激发了写的意愿,写加深了读的理解。

二是情感意愿上的结合。有些单元课文给学生带来了特定的情感体验,集中激发了学生某一个方面的情感,单元习作循着学生的情感体验安排习作任务。这种结合,课文阅读成为习作的情感动力,习作成为学生情感抒发的需要。

三是表达方法上的结合。单元选文都注重突出指导学生习得某一种表达方法。课文后的小练笔或单元习作更是将课文中习得的表达方法运用到自己的练笔和习作中的最佳范例。

四是能力上的结合。单元选文阅读注重培养学生某种思维,促进某种表达能力,单元习作任务也安排了相应能力的运用和提升。当然,四个维度的结合不是独立分开的,有时是几个维度同时融合,这既是读写结合的自然状态,也是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综合提升的着力点。教师要深度研读部编版教材中读写结合的编排意图,表现形式,以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寻找促进学生读写能力发展的更清晰的方法和路径。

二、实践为要——善用基本方法,助力课例实施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语文课堂教学要重视“读写一体化”教研,从而更好地领悟读与写的内涵,以达到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相得益彰,相互促进。立足教材,用好课例,可以尝试运用如下读写结合的基本方法,助力课例实施。

1.模仿法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经典的句式、段落以及篇章结构,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大有裨益。例如,典型的构段方式、精妙的遣词造句、典范的描写手法、精巧的布局谋篇等。例如,第七册第三单元选编的几篇写景的课文,结构方式就很典型,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这样典型的结构形式对学生写好景物做出了实例示范。学完本组课文,就可以安排学生用“总分总”的构段方式学写家乡的景物。

2.情节延伸法

有一些课文的结尾,虽意犹未尽却戛然而止,这就留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作为教师,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要懂得抓住这些空白点,引领学生在想象中进行练笔训练。例如,《爱之链》一文的结尾:“她轻轻地亲吻着丈夫那粗糙的脸颊,喃喃地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亲爱的,乔依……’”这样的结尾,意犹未尽。再看课后有一道习题是这样设计的: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以“乔依醒来……”为开头写一段话。我想,教材设计这样的练笔旨在让学生通过想象描写乔依夫妇的语言,感受他们夫妻俩这种善良纯洁向上的心灵,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训练了学生描写人物语言的能力。

3.主题提升法

就是写读后感和心得笔记。有的课例富有思想哲理,也蕴含感人的场面,适宜指导学生概括故事内容,深挖思想意义,写好读书笔记。例如,在学习《给家乡孩子的信》《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最后的姿势》等课文后,可指导学生自定题目,自选感受最深的一两个方面写心得体会,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完成习作训练。

4.文体改写法

很多唐诗宋词以及古文其实都是一篇篇很好的文章,我们把这样的文体样式变一变,就变成了一篇篇佳文。《滥竽充数》这则成语故事情节简单凝练,学生一读就懂。在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局限于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可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例如:“南郭先生混进来后是怎样给齐宣王吹竽的?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时,他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后来,齐湣王不要大家齐奏吹,而要他们一个一个地单独吹时,南郭先生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这样想象人物的内心活动、动作、表情,故事情节也就生动了。学生只要展开合理的想象,适当加以补充,就可以改写成一篇佳作。

5.体验人物内心法

有些课文,从文本内容表面看不到什么,但是仔细研读,就会发现,其实在文字的背后,还有着更深层的东西等着我们去挖掘。例如,《船长》一课的结尾这样说:“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此时的船长虽然“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但他的内心翻涌着怎样情感?人们“凝视”的背后,心底又在呼唤着什么?这里,可以设计一个乘客和船长对话的小练笔:如果你是被救的一名妇女,你会这样呼唤船长:“船长,快回家吧……”如果你是被救的一位儿童,你会这样呼唤船长:“船长,快回家吧……”如果你是那位最后被救的水手克莱芒,你会这样呼唤:“船长,快回家吧……”如果你是……船长会这样回答:“乘客们,我不能回家……”通过内心无声的对话,乘客对船长的崇敬和不舍之情油然而生,而船长忠于职守的形象也更加高大,更加深入人心。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对教师而言,只有这样学习,才能达到“思广则能活,思活则能深,思深则能透,思透则能明”的境界,才能促成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的生成。

猜你喜欢
读写一体化课例船长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船长”失格
课例
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读写一体化教学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读写一体化”在农村普通高中的有效实施
输出驱动假设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课例: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丢失
蚂蚁小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