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赋能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应用研究

2021-11-21 05:45苗家铭姜丽丽戴佳俊
市场周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区块金融机构农户

苗家铭,姜丽丽,戴佳俊

(宿迁学院,江苏 宿迁 223800)

一、传统农业供应链金融存在的问题

(一)核实业务信息难

农业供应链金融依托核心企业信用为供应链上下游其他中小企业等主体进行综合授信融资。在融资过程中,验证农业企业、农户等供应链上的经营主体间的业务往来、交易背景真实性是授信业务开展的关键环节,也是农业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的重点内容。交易信息真实性难把控是影响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效率的重要因素。从企业方面来看,金融机构获取核心企业与上下游经营主体交易背景信息的方式传统单一,依靠企业提供的生产信息和财务报表等凭证来判定农业各供应链主体间交易背景的真实性,无法规避企业隐瞒、篡改真实经营信息。如农业核心企业为确保自身利益,维持信用水平和担保能力,会在自身经营情况出现恶化时有意隐瞒交易的真实情况。从农户方面来看,体现农户个人信用信息的有效途径较少,金融机构与农户之间没有一条较为成熟、有效的信息通道,想要准确掌握农户信息难度较大。另外,由于农村地区物流网点、从业人员数量较少,各地区农产品的产品特征、地理分布、生产运作方式大不相同,因此,农户生产经营和交易信息真实情况调查成本较高。

(二)协调业务合作难

一是农企与农户合作。我国虽属农业大国,但整体农业产业化发展程度并不高,整个行业分布没有形成规模化的网络结构,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也未能形成稳固的供应链结构。企业与农户之间的买卖关系直接单一,合作也呈现简单、短期、松散的特点,这种不稳定的状态容易导致农业供应链的断裂,最终影响农业供应链金融的业务安全。因此,农企与农户合作不稳定,农业供应链的数量和质量就难达到金融业务开展的准入标准。二是信息共享合作。受同业竞争影响,金融机构间普遍缺乏信任,不愿共享客户信息资源,信息孤岛现象严重,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共享平台。当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出现变化时,信息获取的滞后导致金融机构无法及时掌握企业最新情况,给相关业务带来风险隐患。三是产品创新合作。在农村金融业务中,商业银行始终发挥着主力军作用,在机构设置、人员配置、业务占比上,其他金融机构无法与之相提并论。但商业银行在围绕农业供应链开展的业务占比、产品创新和市场份额上力度明显不足,相较其他金融机构,商业银行提供的农业供应链金融产品相似程度高,同质化严重,缺少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创新合作。

(三)防控业务风险难

农业供应链金融通过供应链核心企业信用为链条上其他经营主体进行信用增级,主要解决上下游企业生产经营资金需求问题。这些需求大多以经营性贷款形式满足,用于购买种子、化肥、农药、农具等农业生产资料。在实际运行中,随着供应链的延伸扩大,相关经营主体的业务往来越来越频繁,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信息不对称,其中必然存在资金挪用和欺诈等行为,因此,传统的风险管理手段和经验已无法有效监督资金安全。如贷款发放为自主支付时,借款人获得贷款资金后很容易不按照经营性贷款合同约定的用途,将贷款挪用于消费或投资,具体变现为生活消费、股市投资、民间放贷,甚至用于赌博等。对于上述资金挪用,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缺乏突破性的风险预警和监控技术创新,不能及时准确地监督农业供应链条上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也就不能及时掌握借款主体的核心数据,企业财务信息和农户交易数据真实性存疑,资金安全性堪忧。因此,贷款资金安全风险监督手段没有创新突破将直接影响农业供应链金融的业务开展和效率提升。

二、区块链赋能农业供应链金融的意义

区块链技术与农业供应链金融的结合,可以将金融机构、农业企业和农户等参与主体的业务关系通过技术手段联系起来,使得整个供应链条上的信息可以实时传递更加对称,且真实可信不可篡改。因此,区块链技术可以成为开启农业供应链金融革新的钥匙,实现农业供应链金融更好发展,进而推动现代化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保障信息数据真实可靠

传统农业供应链模式下交易主要是靠信息的直接交互,即使交易双方面对面交流,也难免了解不够深入,存在难以逾越的信任阻碍。区块链技术通过共识算法、非对称加密等技术可在完全陌生的节点间建立联系,且所有信息数据都记录在区块链上,上链后信息难以篡改、安全可靠。因此,在数据信息的积累和披露方面,区块链技术具备先天的技术优势。区块链技术赋能农业供应链金融,能够减少信用信息和交易信息的获取、构建成本,解决供应链企业资金信息和交易信息不可信的问题。有助于实现金融机构更加准确真实地掌握农业供应链各参与主体的财务状况、收支情况和经营能力,避免了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而形成的骗贷、骗保等现象,对提高金融机构开展授信、保险等业务的意愿起到了非常大的积极作用,最终提升了金融资源的配置、运转效率。

(二)助力业务合作机制建设

金融业务的开展是基于信任的合作,而区块链又被称为“信任的机器”,两者具有天然的契合性。区块链基于非对称加密、点对点传输、智能合约等技术架构可以从技术层面实现完全去信任化。这种去信任化可以将原先的信息传递转变为价值传递,价值的核心是共识,共识又会带来更多的信任和合作机会,进而产生更大价值。如区块链通过智能合约技术,用程序语言来代表金融交易中的业务逻辑,数据信息、债权资产等都可以在技术赋能下以数字形式进行价值存储和转移,并且所有流程公开透明,在保证交易安全性和准确性的同时,为农业供应链各主体合作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共赢机制。其优势在于保证了各主体权责明确、交易方便,最重要的是实现了数据信息价值的拆分和变现。如区块链可以实现核心企业的信用额度拆分,拆分后的额度可以在链条上的多级参与者之间进行传递,各级参与者能共享核心企业的信用,打通了各层级参与之间的信任通道,便于供应链相关主体更紧密地合作。

(三)优化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

金融风险普遍存在于金融业务中,是金融活动的内在属性,金融风险管理是金融机构的主要工作和任务。区块链技术对金融风险管理提供了便捷的手段,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风险管理的完善。区块链构建的新的信用机制下,所有上链信息公开透明、真实有效,有助于业务风险的事前预警、事中监控。区块链的时间戳功能,可以保障所有节点数据信息不可篡改。金融机构搭建区块链系统后,可以通过读取链上交易行为的分布式账本,随时监控涉农企业、农户的真实信息,实时掌握农业供应链的运行动态。结合大数据算法,对供应链上可能发生的经营风险进行预测,避免因链上各主体经营恶化而引发的违约行为。区块链的可追溯性,可以确保供应链上的资金流动轨迹清晰可查。金融机构通过对链条上的资金流可视化监测,可以增加企业、农户对贷款资金使用的规范程度,减少了资金违规使用的可能性,减轻了金融机构风险防控工作的负担,降低管理成本的同时提升了农业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的精度和效率。

三、区块链应用于农业供应链金融的模式

(一)以银行和核心企业为主导

首先,在区块链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平台上,核心企业可对其在银行授信额度内的应付账款金额进行确权并签发凭证;其次,其他供应商在与核心企业有贸易往来的情况下通过上述凭证进行结算,凭证可在不同参与主体之间进行拆分流转;最后,凭证的所有人可利用凭证从银行获得贷款。这种模式下,核心企业充分利用银行授信额度为供应链各级参与主体背书,将其他主体对其形成的应收账款在链条内流转,可以流转至供应链末端的小企业或农户端,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供应链各主体的融资需求。

(二)P2P农业供应链金融平台

将上述模式进行拓展,农业核心企业不仅可以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也可以将资金端从金融机构延伸至个人投资者。将P2P供应链金融平台内嵌区块链技术,这样的操作模式下,供应链金融平台可以和更多的核心企业合作,可以将金融触角延伸至链条上离核心企业更远的中小微企业和农户。因此,在实际操作中该模式有助于为农业供应链带来更多的资金来源。

(三)区块链供应链生态圈

该模式主要应用于具备较强资金实力和技术优势的公司,如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公司和专业的区块链公司。这些公司为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搭建区块链平台,平台可联通整合链条上的核心企业、资金需求方、资金提供方、数据信息服务方等相关方,各相关方形成完整的农业供应链金融合作关系,共享数据资源,共同维护区块链节点。该种模式下,平台以撮合为目的,不负责借贷,只负责应收账款管理,将应收账款、合同存证实时存入区块链;出资方通过平台在线追溯验证应收账款资产。

四、区块链赋能农业供应链金融存在的瓶颈

(一)技术进入门槛高

区块链技术较复杂,在我国农村金融中的应用落地较少,现阶段很难广泛普及。从软硬条件两个方面分析,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农村地区没有建设完成较为成熟的金融基础设施、网络设备等,导致农业信息化、科技化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这一客观条件严重制约了区块链技术在农村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二是农村地区没有与技术应用相匹配的人才储备。由于农村地区条件艰苦,薪酬待遇较低,很难吸引大批人才入驻,这就导致农业区块链应用的推广很难开展。

(二)应用场景拓展难

区块链和农业供应链金融结合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拓展其在农村的应用场景。但区块链在农村金融业务中的应用吸引投资少、落地周期长的情况较为常见。原因在于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落地后短期内的投资与回报不成正比。这将使农村金融机构很难负担也缺乏动力去探索区块链在农村金融中的应用。再者,农村地区财政资金并不充沛,很难承担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投资成本,科技型公司很难将目标对准农村市场,最终导致应用场景落地遥遥无期。

(三)安全风险隐患大

区块链和农业供应链金融结合的过程中,技术安全风险隐患不容忽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应充分提高认识,主动克服安全风险挑战,避免以下情况发生:一是因区块链技术在农村金融应用尚不成熟完善,可能导致区块链滥用错用而引发应用错配问题;二是因农村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较弱,对数据管理不善而可能导致客户隐私信息泄露;三是因农村金融市场监管相关法规不完善、监管方式落后、监管力量不足而导致业务监管缺位,未知风险频发。

五、政策建议

(一)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

政府和金融机构应着手布局区块链应用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增加农业发展的投入,积极完善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升级农业相关的生产、监控、运输等设备;加大从政策、资金等多方面的支持引导力度,鼓励农村金融机构积极投资、研发和搭建区块链技术平台。另外,相关部门应重视区块链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一方面通过多渠道向农业从业人员宣传普及金融区块链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展示金融区块链应用的成果,让更多的人看到区块链技术的好处,从而乐于加入其中;另一方面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充实专业队伍,为区块链技术在农村金融中的应用做好长期人才储备。

(二)推动技术应用型研究创新落地

一方面,政府应注重对金融机构的激励约束,从国家层面落实好相关配套设施和政策支持,鼓励金融机构积极立项区块链技术应用型研究并落地;建立区块链金融业务相关的指标和考核体系,积极推动相关金融机构做好区块链技术的业务标准化对接,而后通过目标化考核引导,促进区块链金融的产品落地和业务体量增长。另一方面,地方应注重对科技型公司的招揽和对接,从地区发展层面为高水平科技公司的入驻和合作创造条件。通过税收优惠、租金优惠等方式,为高水平科技公司与地区农村金融机构和农业龙头企业合作创造有利条件,推动多方合作,共同研究区块链在农村地区的场景落地,充分发挥区块链在农村金融中的技术优势。

(三)完善区块链金融运行安全保障

首先,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区块链技术应用政策和制度的顶层设计,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制定区块链在农业供应链金融应用过程中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营造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使农村金融机构、农业供应链上的经营主体等相关方在参与对应场景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其次,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农村区块链金融业务的指导和监管,主动发现区块链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和问题,积极做好业务风险提示,提升监管的力度和精度。最后,农村金融机构应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设计符合区块链金融业务特点的风险管理体系和指标,提高风险管理手段和技能。

猜你喜欢
区块金融机构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新麦走出好行情 农户丰产又丰收
生产专业化促进农户收益提升
《红楼梦》的数字化述评——兼及区块链的启示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一场区块链引发的全民狂欢
区块链助力企业创新
区块链投机者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