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孝赵,李子涵,李苏楠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是智能制造的基石,针对目前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且中国制造业到了转型关键期,一些制造业企业的高技能人才需求数量增加,一方面是企业缺乏高技能人才[1];另一方面是高职高专毕业生难以就业,这一矛盾共同体的产生,如何解决?通过调研江苏地区部分高职院校,并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状况,得出狠抓高职院校的改革与创新,这样才能融入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2]。近几年来,有些高等职业院校的成长已取得了社会和企业的认同,为企业输出了很多质量合格的高技能人才,经过总结,高职院校需要深入推进工商融和、订单培养、课程嵌入、顶岗实习、工学交替等综合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以江苏省智能制造为例,江苏省“十三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到2020年,全省智能制造水平明显提高,智能装备应用率、全员劳动生产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3],形成较完整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体系,部分关键技术与部件取得创新突破,工业软件支撑能力明显增强,智能制造新模式不断完善,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领先的智能制造先行区[4]。为了满足这一条件,务必进行建设智能制造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高技能人才才能适应当前的智能制造产业发展。
为了全面了解江苏智能制造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笔者先后走访了典型智能制造企业,设计了问卷调查进行实地收集,同时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了访谈,取得了可靠的样本数据,为今后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和培育指明了方向。
从笔者设计的调查问卷“学生初次就业首岗技能中的突出问题”问卷数据收集统计来看,初次就业的学生基础还是比较薄弱,首岗的岗位匹配度不高,在校的学习知识与工作岗位实际需求有脱节问题,统计数据中表面匹配度为58%。
从智能制造企业问卷调查“企业最关注员工技能中的哪个方面”中看,企业很看重企业员工对技术的专研精神,解决问题锲而不舍的韧性,体现了企业对工匠精神的追求。
从智能制造企业调查问卷“企业在招聘高技能人才时注重员工哪方面的能力素质”的数据统计来分析,制造业企业管理人员对高技能人才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和沟通应变能力这几个统计数据分析中,创新能力占比最高78%,其次是自学能力占65%。
从智能制造企业调查问卷“贵公司的高技能专业技术人员需要掌握哪些方面的职业技能”的统计数据分析表明,制造业企业对高技能人才技术需要更加多元化的技能知识,要求高技能人才具有综合性的职业素养,这就为后期职业院校进行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参考依据。
将企业实际项目嵌入专业课程教学,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引领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将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与企业实用项目紧密融合,实现工学结合,学用结合[5]。具体实施有以下4个方面:第一,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课程教学目标;第二,根据职业能力要求,确定课程教学内容;第三,根据真实工作环境,完善课程教学条件;第四,根据课程教学规律,加强教学过程管理。
如某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师生携手某知名企业“双十一”项目对接《C2C电子商务平台实训课程》,该课程在2019年“双十一”期间,协助公司成功实现销售目标1.5亿元。通过参加“双十一”在线销售活动,学生们掌握了电子商务的运作过程,并体验了“双十一”电子商务的热点场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企业与学校之间的近距离联系,实现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人才培养“双赢”。
经过调研,江苏制造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主要来源是高职院校,通过调研三所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综合分析了他们培养的目标,重点调查了其中一所职业院校的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且设计了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的调查问卷,具体见附件。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标准和企业有所不同,主要是将学生培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强大的技术能力,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够通过现代职业技能考核”的人才,除了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外,还需重点掌握这一专业实践工作的基础能力和基本技能。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中实行“双证书”制度,即每一位符合毕业条件的毕业生都具有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毕业证书,且还获得技术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
依托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充分发挥“商科”和“工科”两大专业群的组合优势,大力探索“工商融和”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突出能“工”会“商”、一专多能的复合能力培养,希望让工科类专业学生在获取工科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同时,又掌握一些商贸、管理、营销的基本知识,让更多的学生掌握相关的职业技能;商贸类学生在获得营销、贸易和管理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同时,又掌握一些简单的工业生产过程、安全用电知识、 计算机辅助制造等工科类基本知识。
根据制造业企业需求,开展校企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模式,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可以根据制造业企业需求,设置课程的培养进度,同时可以和企业工程师合作,进行校企教材编写,最终根据企业的定制要求来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比如与莱克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莱克电器班,与上海智翔集团发展有限公司 合作的智翔班,与江苏正大富通汽配有限公司合作的正大富通班,并对这些班级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
高职院校可以对所有学生安排半年以上顶岗实习,包括毕业实习、工学交替等形式,使学生通过岗位工作,边实习边学习,切实提高职业技能能力。当然,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顶岗实习的全过程管理,通过“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网络管理平台”,落实学校和企业双指导教师,通过网络手段保持学校与企业、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相互联系互动,动态交流,实时管理,不断提高实习效果。
截至2019年年底,江苏省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414.8万,位居全国第一,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量有905人,提前超额完成了江苏省“十三五”规划目标,说明高职院校通过以上教学改革的实践,明显提高了高技能人才培养效率,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动手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同时得到提高,最终提升了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路径。当然,高技能人才培养策略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涉及多方面、多领域、多维度,由于课题组成员知识、时间、经验的不足和相应条件的限制,尚有一些问题未能加以更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