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裸裂尻卵黄囊期仔鱼形态发育研究

2021-11-20 02:41陈彦伶杨焕超李青芝涂全宇赵华一
四川农业科技 2021年8期
关键词:日龄发育黄河

陈彦伶,杨焕超,李青芝,刘 钊,涂全宇,赵华一,李 华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水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 成都 611731)

黄河裸裂尻(Schizopygopsispylzovi),隶属鲤科、裂腹鱼亚科、裸裂尻鱼属,俗名为鱼景鱼,小嘴湟鱼和小嘴巴鱼,天然分布于我国兰州以上黄河水系的干流、支流以及附属水系,为黄河上游主要的经济鱼类,是我国特有物种,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后备种质基因库的重要组成部分[1-3]。国内学者对黄河裸裂尻的相关研究主要在其人工繁殖[4]、遗传生物学[5-8]、胚胎发育[9]等方面,对于黄河裸裂尻仔鱼早期形态发育方面未见文献报道。

本研究对黄河裸裂尻卵黄囊期仔鱼的发育特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以期丰富黄河裸裂尻仔鱼发育期的基础研究,为黄河裸裂尻苗种培育提供基础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用仔鱼来源与饲养管理

实验用仔鱼来自崇州鸡冠山基地养殖的黄河裸裂尻亲鱼人工催产所得的受精卵,运送到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成都基地孵化获得。养殖用水为曝气后的地下井水,溶解氧为8.3~11.8mg/L(平均10.1mg),pH值为6.52~7.89。

实验期间用孵化框60cm(长)×40cm(宽)×30cm(高)放置在平列槽内,水深保持在15cm左右。仔鱼8日龄开始投喂,开口饵料采用蛋黄用纱布过滤的滤液,每天投喂4次。实验过程中采用底排换水,每天排污1次,养殖期间水温保持在(18.0±1.0)℃。

1.2 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仔鱼出膜当日记为0日龄,每天随机抽取10尾,用Leica DM2500体视显微镜观察10尾样本的外部形态变化,用zen软件采集图像,测量全长、体高和头长、肛后长的各形态学指标,精确到0.01mm。

实验数据均表示为平均值±标准差。采用spaa 22软件和EXCEL 2010分析处理数据,使用Photoshop 2015进行图片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黄河裸裂尻卵黄囊期仔鱼发育的形态特征

初孵仔鱼,全长10.19±0.32mm,头长1.58±0.05mm,鱼体透明,身体纤细,鳍褶较窄,头部与卵黄囊尚未分离,与身体纵轴成90°,勾向卵黄囊弯曲,呈弧形,卵黄囊前段为圆球状,后部呈棒状,囊内隐约可见血管;眼无黑色素沉积,耳囊清晰,位于眼后方。初孵仔鱼侧卧于水底,尚无游泳能力。

出膜后第1d,全长10.70±0.49mm,头部稍微离开卵黄囊。胸鳍原基出现,半月形。心脏在卵黄囊前下方,心房、心室清晰,心脏收缩舒张有力头部与卵黄囊分离,卵黄囊前段呈圆形,内血管明显增多,有血液流动,口凹开始形成,向两边凸显呈三角形,眼囊轮廓清晰,视网膜有黑色素沉积,眼囊前方有椭圆形嗅囊。鱼苗多静息在水底,侧卧,偶有挣扎性游动。

出膜后第2d,全长11.92±0.63mm,仔鱼头部前端上抬与身体保持平直,肉眼观眼睛为淡灰色,肌节之间的血液循环明显,卵黄囊整体成长条形,仔鱼能靠尾部摆动以螺旋轨迹迅速游串。

出膜后第3d,全长12.70±0.62mm,下颌开始闭合,眼黑色,头背部出现少量黑色素,鳃盖开始张合。眼球虹膜上的“银光层”出现并迅速增多,胸鳍进一步增大呈扇形,运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卵黄囊前段仍为球状,后部呈棒状,仔鱼活力加强,受惊后在水底快速乱窜。

出膜后第4d,全长13.29±0.43mm,仔鱼口张合次数约40次/min左右,4对鳃弓的鳃丝均进一步发育,卵黄囊进一缩小,尾鳍鳍条开始出现,头部、躯体上部以及肌节和卵黄囊之间大量分布点状黑色素斑。

出膜后第6d,仔鱼全长14.55±0.49mm。鳃盖开始节律性的张闭,鱼鳔出现,鳔清晰可见,体积较小、单腔,尾鳍角质化。鳔室上以及肌节和卵黄囊之间黑色素斑浓密,鳃盖张合次数约90次/min。

出膜后第8d,全长15.20±0.41mm。鳔一室,略圆,解剖镜下呈黑色亮斑。仔鱼平游并分散于各个水层,肠管黄色,沿着卵黄囊上的体腔向尾部延伸,开始摄食,此后进入混合营养期,尾鳍下叶呈圆弧状。

出膜后第10d,全长15.54±0.40mm。尾椎明显上翘,尾柄骨初步形成。卵黄囊在鳔室下方的前半部分呈前大后小的锥形,后半部分呈细线状。

出膜后第11d,全长16.11±0.49mm,卵黄基本吸收殆尽,消化道内普遍有食物出现,仔鱼主要依靠外源性营养,仔鱼开始平游摄食。

出膜后第12d,全长17.06±0.42mm,消化道内有大量食物出现,仔鱼完全依靠外源性营养。尾鳍开始分叶,鳍条20枚并开始第一次分节。

2.2 黄河裸裂尻卵黄囊期仔鱼生长发育变化

黄河裸裂尻卵黄囊期仔鱼日龄与体长、全长、体高、肛后长进行回归分析,其生长变化趋势呈现函数关系(图2)。早期仔鱼的全长(LT)与日龄(D)呈二项式关系,生长方程为LT=10.195+0.851D-0.027D2(R2=0.941,n=100),其中:LT表示仔鱼全长,D表示出膜时间,n表示样本数;早期仔鱼体长(ST)与日龄(D)呈立方关系,关系式为ST=9.551+1.130D-0.101D2+0.004D3(R2=0.953,n=100),ST表示仔鱼体长;早期仔鱼的头长(HT)与日龄(D)呈立方关系,生长方程为HL=1.550+0.227D-0.027D2+0.001D3(R2=0.953,n=100);早期仔鱼的肛后长(PT)与日龄(D)呈二项式关系,生长方程为PT=2.724+0.378D-0.016D2(R2=0.982,n=100)。

图1 黄河裸裂尻卵黄囊期仔鱼日龄与全长、体长、头长和肛后长的回归曲线图

表1 黄河裸裂尻与其他裂腹鱼亚科早期仔鱼发育特点的比较

3 讨论

3.1 黄河裸裂尻与其他裂腹鱼亚科鱼类的仔鱼发育差异分析

将黄河裸裂尻仔鱼分别与其它裂腹鱼亚科的卵黄囊仔鱼时期发育的特点进行比较,见表1[10-20]。黄河裸裂尻初孵仔鱼出膜后全长与裂腹鱼亚科中的其他种类对比,大于厚唇裂腹鱼、光唇裂腹鱼和伊犁裂腹鱼,与长丝裂腹鱼、重口裂腹鱼和拉萨裂腹鱼相近,小于软刺裸裂尻、短须裂腹鱼,推测黄河裸裂尻初孵仔鱼在裂腹鱼亚科中属于中等类型,裂腹鱼亚科仔鱼早期各器官组织差异较小、发育过程相似。黄河裸裂尻仔鱼出膜后11d后卵黄囊消耗殆尽,与软刺裸裂尻时间接近,短于拉萨裂腹鱼、厚唇裂腹鱼和重口裂腹鱼。

3.2 黄河裸裂尻早期发育与环境适应性

本研究发现黄河裸裂尻鱼卵黄囊在5日龄前被快速吸收,卵黄囊形态由圆球状变为棒状,吸收趋势与大渡软刺裸裂尻鱼[10];仔鱼的口、眼、鳃、尾鳍等功能性器官在孵化后前5日进行快速分化发育,卵黄物质同步的快速利用于仔鱼胚后发育。孵化后第8d肠道贯通,进入混合营养阶段,开始摄取少量人工饵料,在孵化后第11d卵黄吸收完全,仔鱼活动水平和摄食强度增加,生长迅速,频次增多。及时投喂开口饵料,让仔鱼从内源性向外源性转换的过渡时期,可避免仔鱼“不可逆点”的出现,减少仔鱼早期死亡[21]。黄河裸裂尻鱼生活的环境一般分布海拔较高,喜爱生活在清澈的冷水环境之中,以植物为主要食物,如藻类和一些生活在水中的植物碎屑为食物,同时也以一些生活在水中的昆虫为食[8]。黄河裸裂尻仔鱼为了适应水温和其他环境条件,黄河裸裂尻鱼通过长期进化,为了更好地适应饵料生物匮乏的环境,降低仔鱼在短时间内摄食不到外源营养而死亡的风险,从而提高仔鱼的成活率,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早期发育生物学特点。但关于黄河裸裂尻仔鱼卵黄囊确切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根据本次实验观察,进入混合营养期的仔鱼,卵黄囊未完全吸收,卵黄囊被大量吸收,呈细条状此时段,仔鱼生长缓慢;随着仔鱼摄取外源性营养能力增强,生长速度加快。根据黄河裸裂尻仔鱼早期发育特点,选择在开口初期投喂充足的开口饵料,使其能顺利渡过开口期,过渡到外源营养期,提高鱼苗的成活率。出膜后黄河裸裂尻仔鱼为了更好地适应贫营养型水体,卵黄囊存在时间较长,降低了仔鱼因摄取不到外源营养而死亡的风险。因此,黄河裸裂尻早期仔鱼发育过程有较长的混合营养期,以适应性其生境。

猜你喜欢
日龄发育黄河
初配日龄对杜洛克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初配日龄对丹系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黄河』
别忽视了小儿发育迟缓
不同去势日龄对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蛋鸡合理投料量
冰川是发育而来的
动物变态发育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