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芥末酱
你被批评过吗?你被批评的时候第一反应是什么?有一种被击垮的感受,觉得自己很没用,自我价值感瞬间掉到最低点,难受中夹杂着羞耻感,丧失了让自己保持客观的理性和之前的自信……这类人被定义为“批评敏感者”。你是这样的人吗?
批评在日常生活中,其实并不少见。而“感到痛苦,被批评击倒”这一类表现,就常常发生在“批评敏感者”身上。这类人可能会有以下特质:
不稳定的高自尊法国著名心理学家克里斯托夫·安德烈、法国精神科医师弗朗索瓦·勒洛尔曾提出一种自尊类型叫“不稳定的高自尊”。拥有不稳定的高自尊的人,会期待从别人口中听到更多的对自己的赞美。有时候,他们也会通过强调自己的成功来自我吹嘘。但是,他们同时也会对别人对他们的批评或自己的失败做出激烈的反应。在他们的内心中,他们会把反对自己的声音当成是威胁,或者是去贬低那些批评自己的声音。
对“应该自我”要求比较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人格心理学家希金斯·托里提出“自我不一致理论”。他指出,个体知觉到的自我概念包含三个部分:实际自我、应该自我、理想自我。如果“实际自我”和“理想自我”不一致,会引起失望和抑郁;“实际自我”和“应该自我”不一致,将导致紧张、焦虑和内疚感;如果“应该自我”要求比较高的人被批评,就是“应该”做好却没做到位,这与他们的高期望不符。这种差距和落差感,会让他们产生消极的心态。
对环境的安全感不足在我们的成长环境里,一直有一种“奖惩文化”的氛围在,当这种感受被内化以后,我们就会害怕收到“不好”的评价。害怕在亲密关系里因为不够好而被抛弃,害怕在职场因为表现不佳而被淘汰。害怕批评,其实是害怕自己可能会无处容身;或者是,觉得自己已经无路可退,不能接受自己的“退步”。
容易被PUA越被否定,“批评敏感者”就越想获得肯定。这就容易让擅长PUA技巧的人有机可乘。太过把别人的评价放心上时,他们看待自己的方式与渠道就会变得单一,总会暗暗认为自己还不够优秀,不够完美。不断地追求肯定,也可能会让“批评敏感者”陷入一段被“PUA”的关系里。
成为无法享受过程的“完美主义者”“批评敏感者”因为害怕被挑剔,就拼命让自己无可挑剔。另一方面,我们也处于一套相互竞争和被评价的社会体系里。在很多时候,社会都要求我们要呈现一份完美的答卷。追求完美、慕强、无休止地向上追逐,就成了一种常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们很容易被焦虑填满,只关注结果是否能令人满意,而无法享受过程。
依靠外界反应判定自我价值一个人的安全感,与他的自我价值感有着密切的联系。可是,当一个人把自身的价值都寄托在他人的反馈上时,自我价值感和安全感也变得不稳定起来。他们会期待外界的正向反馈,一旦外界的关注度不足,他们的期待就容易落空,从而感到失落。当把自我价值感寄托在外界的反应时,可能最终会失去了真实的自己。
批评作为一种来自外界的负面评价,确实会影响个体对自我的感受。这种影响在“批评敏感者”身上更为加重了。那么,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不要慌,原地待一下。在遇到批评的时候,我们的第一反应大多是感觉受伤的,这时我们可以静静消化这个情绪,体会着这个受伤的感觉,看着它出现又消失。在情绪度过之后,我们可以问问自己,这个批评里,有哪些有价值的消息,这是一个怎样的机会。这种批评可能意味着,有人愿意给你机会进步。
其次,不要把批评的范围放大,锻炼自己应对“批评”时的心理弹性。心理咨询师陈海贤曾提到,“批评应该是过脑,而不是过心”。意思是说,批评是对行为的反馈,而不是对自我的否定。
从深层心理意义而言,我们之所以在意他人的批评指责,是因为我们在内心深处否定了自己的价值。因此,我们很容易把外界信息知觉成负面信息,去印证自己内心深处的消极自我概念,产生破碎感。而稳定的自我价值感,往往离不开一种感觉——“我相信我是好的”。我们可以尝试给自己写一个“价值清单”,来增强自我价值感。例如:1 你依靠什么来判断你的价值?2 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是什么?3 家人或工作伙伴常常夸你什么?4 一次失败的尝试可以给你提供哪些可改善的空间?……当我们有了稳定的自我价值感以后,就能体会到客观的批评只是就事论事,并不能否定你全部的自我。
再次,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我们可以去发现自己性格上的短板,从内心深处接纳自己的短板,以及留意这些短板可能会在工作、生活中带来的困难或阻碍。在这些短板出现时,要学会给自己积极暗示:不够完美并不重要,还有下一次,以后努力就好。
最后,扩充自己的心理资源。我们可以通过增强人际联结的方式,来补充自己的保护性资源。比如说加强和家人、朋友、恋人或其他信任的人之间的情感联结。当遇到不顺时,不妨和这些人进行交流,我们不仅可以从中发泄自己的情绪,还可以获得新的认知视角,以及解决问题的资源和建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