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奚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高中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新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提出了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分别是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高中数学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课程标准,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出发,为从数学运算维度构建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数学运算
引言:近年来,数学运算方面的题目在高中数学学习中要求逐渐增大,对于教师教和学生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的数学运算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粗心大意、基础薄弱等。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中应重视落实核心素养,并将其渗透到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以此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一、重视基础教学,加强思想渗透
深刻理解、熟练掌握数学概念、公式定理、运算法则等基础知识是培养数学运算核心素养的前提,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提高对基础教学的重视度。由于高中数学教材中大部分基础知识都是数学理论或数学成果,所以大部分学生会认为基础教学比较枯燥乏味,且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在这样的情况下,高中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通过采用创设情境法、合作学习法,以及借助多媒体、实物等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以此使学生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而不是通过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应付考试。
例如:在《二项式定理》这一课程讲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学运算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借用多媒体为学生介绍二项式定理的发现与演变,使学生了解数学文化历史,以及知识产生的思想过程。在讲解新知这一教学环境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提出“(a+b)^2、(a+b)^3是怎样得到这些展开形式的?”“如何求解(a+b)^4的展开式?”“(a+b)^2、(a+b)^3、(a+b)^4公式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等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可以在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中观察多项式的要素,以及运算规律,并明确运算法则与应用,从而实现培养学生数学运算核心素养。
二、注重意识培养,养成良好习惯
在高中教学中,很多学生经常会出现非常简单的题目却计算错误的现象,归根结底就是因为他们在数学运算中缺少良好的意识与习惯。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运算的培养,使他们能够以认真的态度审题,在找好解题方向后再落笔。同时,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随时准备草稿纸,并运用草稿纸进行演算和检验,以此保证学生的解题思路清晰,即使出现错误也能够对运算步骤进行准确的检查。长此以往,学生会形成良好的意识与习惯,数学运算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例如,在讲解“数列”这一数学知识的应用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运算核心素养。由于解答“数列”数学题需要大量的运算,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准备草稿纸,并认真审题,避免因为看错符号,或者思路不清产生计算错误。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可以熟练掌握运算方法,如错位相减法,裂项相消法等,并进行灵活的应用,以此提高运算速度、运算准确性。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统一检验自己的答案。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不仅能深化认知结构,提高数学运算能力,还可以认识到认真审题与应用草稿紙计算,检验的重要性,对于他们发展数学运算素养产生良好的影响。
三、丰富教学形式,激发运算兴趣
教师教学的思维方法、运算习惯、教学形式对学生有着示范的作用。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习内容与学生情况灵活的选择教学形式,并合理的运用板书向学生展示运算步骤和思维过程,这样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数学运算核心素养。同时,教师要有一个良好的运算习惯,在教学中规范的书写板书,以此在潜移默化中规范学生的运算步骤。除此以外,教师应为学生搭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平台,在课堂中建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师生关系,从而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数学运算兴趣,让他们更积极的投入到教学中,并在此过程中逐渐提高运算能力。
例如:在《等差数列》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创设情景法导入新的课程,通过讲解“篮球运动员在NBA的罚篮训练次数”的故事,激发学生运算兴趣。教师带领学生初探等差数列的性质后,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使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和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探索数学规律。为了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运算思维,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新知解决题目,并在此过程中懂得通过数学运算分析事物,从思想上产生具体的概念,从而实现数学运算素养的渗透。
结束语:总而言之,培训学生核心素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应提高重视度,并通过注重基础知识讲解,培养学生良好意识与习惯,丰富教学形式等方法,在课堂中有效的向学生渗透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许雅红. 浅谈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课堂教学中数学运算的维度[J]. 新课程(下),2018(05):214.
[2]郭贞. 例谈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课堂教学中数学运算的维度[J]. 数学教学通讯,2019(09):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