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刘华彬
宏德蜂业专业合作社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团结桥社区,2015年注册登记,由当地农户高洪根带头成立并担任理事长,主要经营蜜蜂养殖、花卉苗木和食用菌种植等。2020年,合作社被评为四川省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在团结桥社区,农民有养殖蜜蜂的传统,并且为一代一代地传承。大多数人都知道蜜蜂“采尽百花酿成蜜”,却少有人知晓背后蜂农的巨大付出,“远离城市居天涯,临时帐篷是我家;追花为蜜隐山里,青山绿水谁牵挂”,这首诗道尽了蜂农的辛酸。除了生产生活的艰辛,蜂农们还有很多苦恼,比如蜂蜜销售,由于四处追花夺蜜,蜂蜜往往只能就近摆在路边揽客,蜂农信誓旦旦,路人却将信将疑,甜蜜的蜂蜜卖不上“甜蜜”的价格。
高洪根是土生土长的团结桥人,从小就帮着大人们养蜂,对蜂农的痛楚感同身受。初中毕业后,高洪根干起了花木工程,事业不断扩大,思路也逐渐开阔。2015年,有一次他在邛崃市考察了一家国家级示范社,由此想到蜂农们也可以成立合作社,抱团解决面临的问题。于是,他与4户蜂农商议,大家一致同意,注册成立了宏德蜂业专业合作社。4户蜂农的养殖规模都在200箱以上蜜蜂(1箱有2群蜜蜂),以蜜蜂估价入社,入社后蜜蜂仍由成员自己管理,高洪根则以现金出资。合作社成立后,主要为蜂农提供以下服务:
1.组织销售蜂蜜。一是统一收购检测。成员的蜂蜜由合作社统一收购,制定统一的质量标准,定期把蜂产品送到专门的机构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才对外出售。二是打造自有品牌。合作社注册了“诚实的蜂蜜”等3个商标,以自己的品牌出售蜂产品,价格比之前提高了10%以上。三是拓展市场销路。合作社每年都参加各地的农产品展会,扩大蜂产品知名度。同时发力电商,开发淘宝、微商、抖音、天府云商等平台,构建了线上线下营销体系,产品销往四川省、重庆市、甘肃省、青海省等市场。四是打通产品物流。配备了小型冷冻设施,采用快递、空运等方式,把蜂产品直接送达客户,减少了污染风险和流通环节。
2.安排车辆转场。蜂农在一个蜜源地只能待1~2个月,就得转场到下一个蜜源地,两地之间可能相距上百公里。以前,蜂农们转场需要挑着蜂箱,到处找车运载,既辛劳又花费高。合作社成立后,设立了货运部,收集各方信息,为成员统一调配转场车辆、提供吊车服务。比如,有蜂农要从青海省返回成都市,合作社就会查询近期是否有从成都市到青海省的运输车,温江区是全国知名的花卉苗木基地,去往各地的货运车很多,协调这些货运车返程时装运蜂箱,既方便蜂农、节约运费,也为货运车主增加了收入。
3.提供在地服务。成员们外出放蜂都是集体行动,一条线地分布排列,大致每3公里1个蜂场,这样既保证每个蜂农有足够的蜜源,又可以互相照顾。合作社将成员分成3个片区,每个片区设1个管理员,负责该片区蜂农的管理与服务。一是提供信息服务,比如哪里的蜜源好,组织成员前往;合作社是中国养蜂协会会员,通过协会专家的指导,预警当下流行的蜂病等。二是提供技术服务,包括生产规范,确保蜂蜜的品质。三是维护成员的权益。2019年,成员们在甘肃省一个偏远山区放蜂,有成员的蜜蜂生病了,在当地购买了蜂药,没成想是假蜂药,死了不少蜜蜂。合作社指导蜂农将蜂药的包装拍照,经中国养蜂协会的专家鉴定为假药,于是向甘肃省兽药管理部门举报,最终获得赔偿,挽回了蜂农的损失。
4.购买生产资料。合作社为蜂农统一购买花粉、蜂箱、蜂王、蜂药、饲料(白糖)等生产资料。比如冬季花源不足,需要给蜜蜂饲喂白糖,合作社统一购买白糖,以优惠价格供应成员,比市场要便宜20%左右。
5.提供在家服务。蜂农一般春节出门,常年奔波在外,一年只能回来三四次,夫妻两人出去养蜂,老人孩子留在家里。合作社除帮助成员照顾家人,还帮忙代缴社保,代买人身保险,如发生意外,还帮助理赔。另外,合作社正和保险公司协商蜂群保险事宜。年底,蜂农们从各地归来,合作社邀请四川省农科院和四川农业大学的专家,开展蜜蜂养殖实用技术培训,讲授蜂病防治、蜂王选择、蜂产品加工等知识,提高蜂农的技术水平。
如今,合作社有蜂农成员60多户,大致占全区蜂农的80%,中蜂产地规模达1.5万群。2020年,合作社销售蜂蜜1000余吨,拥有蜂蜜、蜂王浆、花粉、蜂胶等近20个产品。
温江区是全国四大花卉苗木产区之一,花卉苗木是当地农业绝对的支柱产业,大量农户成立园艺场,种植花卉苗木,蜂农成员的承包地也是以种植花卉苗木为主。为此,合作社成立的第二年就开始吸收园艺场户成员,带动了周边园艺场户增收致富。
对于园艺场户成员,合作社除帮助对接客户销售花卉苗木、提供技术支持外,最重要的一个任务是带动他们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从2013年开始,随着房地产业发展减缓,整个花卉苗木市场需求开始减少,园艺场户普遍面临产品滞销,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和痛点就是同质化严重。为此,合作社在温江区农业职业经理人协会(高洪根担任该协会会长)的帮助下,赴浙江省、广东省等地考察学习,引进新品种苗木和先进的种植技术,比如引进了标准化容器苗生产技术,在成员和周边园艺场户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合作社还与国内领先的园林绿化养护品生产企业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结成战略合作伙伴,为成员提供技术和农资产品支持,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从2017年开始,在温江区农业农村局、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的支持下,合作社开始在林下套种姬松茸、竹荪、羊肚菌及其他食用菌。经过几年示范推广,研究集成了林下大球盖菇、林下羊肚菌、林下竹荪3套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合作社为成员赊销提供菌种和种植辅料,价格比成员自己购买便宜;帮助成员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建设恒温大棚,安装自动喷滴灌设施;积极开展产品质量认证,2020年合作社的姬松茸和竹荪获得了绿色食品证书;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成员的食用菌产品,组建电商团队,将产品空运销往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在采摘季举办“亲子采摘节”,联系生鲜超市到成员基地收购鲜菇。2021年,合作社正在建设烘干房和冷藏库,建成后将对成员的食用菌推出保底价收购政策。
如今,合作社带动了近200户园艺场户发展。仅林下食用菌套种,合作社就带动发展500亩以上,带动的园艺场户每户年均增收5万元,成为成都市立体农业和循环农业的一个亮点。
一直以来,合作社按照财务会计制度要求,委托四川上上策财税咨询有限公司代理记账,健全成员账户,设立专门的银行账户,编制会计报表。合作社成立以来,每年都有少量盈余,除维持合作社运营和扩大发展外,也向成员分配。这些年来,合作社带动和服务了大批蜂农和园艺场户,还帮助8户贫困户脱贫、3名退役军人和1名大学生成功创业,但合作社在市场监管部门注册的成员仍为5户。为尊重既定事实和坚持合作初心,经所有注册成员一致同意,合作社视带动的蜂农和园艺场户为平等的成员,为他们建立账户,从2020年开始参与分红,当年合作社共分红89万元。
当下,合作社正在忙着办理成员的注册事宜。合作社带动的成员尤其是蜂农,无法亲自前往注册。好在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简化了注册流程,推出了人脸识别认证措施,成员不用亲自到场,通过一个软件进行远程认证就可以了。预计用1个月的时间,所有的未注册成员都将完成正式注册,合作社的注册成员就由5户增加到了200多户。到年底,合作社将召开成员大会,进一步规范各项制度,其中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要求所有成员都要有一定的现金出资,比如出资500元以上,同时,明确合作社的盈余主要按成员的贡献大小来分红,成员贡献的主要内容就是与合作社的交易额。
下一步,合作社将加强对成员的服务,提高成员参与市场竞争和应对灾害的能力。计划在3年内创建自己的系列产品品牌,5年内建设蜂蜜深加工生产线;同时,结合温江区的产业优势和生态优势,不断促使园区变景区,培育特色民宿、创意农家乐等新业态,传承鱼凫文化,实现全方位收益,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