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爱民
近年来,湖北省枝江市坚持把农村合作金融创新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抢抓全省首个农村合作金融创新试点市机遇,勇于探索、久久为功,推动组织链、政策链、金融链、产业链“四链”同构,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推动了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三农”。目前,全市通过农村合作金融平台累计办理涉农担保817笔8.24亿元,发放涉农贷款29.09亿元,撬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资59亿元以上,市农担公司天雨公司成为全省首家县级专营涉农业务的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
枝江市始终坚持以系统思维推动改革创新,不断织密服务网络、健全平台体系,推动新型经营主体由“单兵突破”转向“抱团作战”。
一是建立到底到边的组织体系。组建市农民合作社联合会(社),成立8个镇(街道)农合联和9个特色产业农合联,吸纳会员472家,辐射80%以上新型经营主体和70%以上农户。聘任176名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特派员,收集贷款需求、了解贷款堵点、做好政策宣讲、加快担保审批,以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二是建立全面覆盖的信用体系。运用农村网格化建设基础成果,整合部门信息,集成信息采集、数据分析、征信评估等功能,建成农村合作金融征信系统,实现新型经营主体信息录入和征信评级“全覆盖”,为金融机构贷款投放提供“身份认证”。
三是建立激活产权的交易体系。积极推进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成立枝江市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建立市镇村三级农村产权交易体系,推行农村综合产权“一站式”服务,激活农村土地、房屋、林权、水面养殖权、大型农机具、活体动物等各类资源要素,累计交易1462笔,金额4.1亿元以上;办理产权抵押贷款138笔,金额1.4亿元,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新型经营主体融资渠道有效拓宽。
聚焦新型经营主体体量小、抵押弱、融资难等痛点难点,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打好政策和服务“组合拳”,打通融资梗阻、畅通金融血脉。
一是政府“增信”,着力破解贷款难。建立1亿元农村合作金融涉农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引导合作银行按照5~10倍比例放大,为经营主体授信。积极探索联保贷、农合联会员贷等模式,推动农合联会员联合增信、合作共赢,新型经营主体贷款需求满足率连续5年达85%以上。
二是部门“助力”,着力破解贷款贵。统筹金融、财政、农业农村、人社等各部门金融支农资金,每年预算300万元作为补充基金,引导合作银行执行低利率,天雨公司减半收取担保费,新型经营主体贷款年均综合费率下降3个百分点,办理时长由1个月缩短到1周,累计节约融资成本4500万元。
三是科技“赋能”,着力破解贷款慢。积极推行线上金融服务,在宜昌“市民e家”政务服务平台开设枝江市“农合联会员贷”窗口,开展线上批量担保业务,实现30万元以下贷款线上办理、即申即享。
始终把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金融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拓宽新渠道、探索新模式、集聚新资源,为稳住农业“基本盘”提供有力支持。
一是创设产业发展基金。设立乡村振兴发展基金和肉牛、柑橘、粮食等特色产业发展基金,按照乡村振兴“622”(风险损失由天雨公司、镇街道、银行按6 :2 :2比例承担)和特色产业“442”(风险损失由天雨公司、市农业农村局和镇街道、银行按4 :4 :2比例承担)的模式,有效分散风险,撬动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将更多资金投入农业、投向农村。通过设立300万元肉牛产业发展基金,撬动金融机构投放贷款3600万元,带动近亿元社会资本投入肉牛产业发展。创建300万元的粮食产业基金,2021年上半年发放担保贷款近4000万元,惠及水稻种植、农资供应、社会化服务、收购加工全流程。
二是健全产业保险体系。创新开办畜牧、水产、柑橘、蔬菜等特色农业保险,市财政给予60%保费补贴,推动政策性保险扩面提标。目前,累计办理特色农业保险111笔,补贴保费164万元,保险额度达6500万元,有效稳定了农业生产、保障了农民利益、抵御了农业风险。
三是做强产业公共品牌。在全省率先推出县域农产品公共品牌——“枝滋有味”,由天雨公司整合运营,聚集品牌商标授权单位26家,授权产品167款,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销售农产品超3亿元。“枝滋有味”入选全省“面对面”服务建设十大重点公共品牌,获评湖北省服务业“五个一百工程”重点品牌。
下一步,枝江市将进一步推动“理念再深化、目标再提升、服务再创新”,加快实现从单一的银担合作向线下线上结合、间接融资直接融资结合的金融服务体系转变,从解决经营主体融资难向推动金融与产业深度融合转变,从探索农村合作金融新路径向争创全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试验区转变,努力打造农村合作金融创新升级版,让金融活水活化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