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教育政策法规与师德》教学路径

2021-11-18 09:17刘子睿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5期
关键词:政策法规学前教育课程思政

刘子睿

摘要: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这对与培育一线工人最为紧密的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照文件要求,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当将“课程思政”元素纳入到日常教学之中。只有进一步深化教育政策法规与师德课程改革,创新授课模式,优化考评机制,才能真正培养出服务地方经济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学前教育;课程思政;政策法规

1.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政策法规与师德》教学现状

《教育政策法规与师德》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也是教师资格证笔试的考察内容之一。课程主要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政策动态;明晰幼教领域中相关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能从法律的角度重新审视教师和幼儿的角色,加深对幼儿园教师职业的认识。

2.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作用

“课程思政”是将正确的价值观灌输在学生学习的教材中,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对工作严禁的态度、对技能创新的态度和对国家的无私奉献,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课程思政”理念是一种优秀文化的传承,能够激励人民前行。同时将“课程政治”理念融入到《教育政策法规与师德》的教学中,可以发挥法律类课程的人文育人功能,从多方面规范学生的行为。

2.1激励作用

“课程思政”是高等教育服务地方的最好结果,可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行业、企业的具体化。通过学校的课程学习,对学生和进入行业的实习生可以起到正面的激励功能,使学生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国家。宣传和践行“课程思政”理念,发挥其激励作用对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梦,有着很强的伟大的意义。高职院校《教育政策法规与师德》课程应注重“课程思政”精神的融入,尤其是工匠精神的培育,以工匠精神为职业价值标准,引导高职学生向工匠大师学习,树立远大职业理想,珍惜职业荣誉,将来在企业实践中形成优良的职业作风。

2.2规范作用

“课程思政”是当代高等教育教学的核心,一切教学活动围绕“课程思政”理念开展。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的高职院校,从课程内容引入,规范学生的从业标准,使企业满意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学习的学生,了解企业的行为准则,熟悉企业的雄伟蓝图,企业帮助学生了解从业环境。高职院校《教育政策法规与师德》课程注重“课程思政”理念的导入,规范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坚持工匠精神的企业和个人,使学生依靠内心坚定的信念和信仰。从业人员的追求目标和对从业成员具有强大的约束和规范。从而让企业、社会和国家满意。

3.《教育政策法规与师德》课程中思政元素

3.1 政策意识、法制观念、教育情怀

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要思想和基本方略之一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本课程涉及政策法规的基本常识,学前教育领域重要的政策法规,“两会”中的学前教育热点话题等,具有较浓厚的政策和法律气息。

3.2 儿童观、权利意识、师德师风

儿童观的重要性体现在它决定着人们如何对待儿童。儿童作为人发展的重要成长阶段,是与成人平等的权利主体。本课程涉及联合国的《儿童权利公约》,它肯定了生存权、发展权、参与权和受保护权是儿童的基本权利,使得儿童权利保护有了国际共识和保障;结合社会熱点的儿童权利受到严重侵害的托幼机构“虐童”事件,逐步渗透丰富的儿童权利内容,激发学生的儿童权利保护意识;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树立和巩固正确的儿童观。

4.融入“课程思政”的《教育政策法规与师德》教学路径

《教育政策法规与师德》课程中的育人元素得到挖掘和梳理之后,还需在课程实践中得以运用才能发挥更大的效力。为此,本课程十分注重育人元素的动态性、生成性,关注学生习得育人元素的成效。

4.1 关注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动态和政策走向

由于政策是为实现当下社会发展目标的行为准则,具有政治性和时效性。因此,对于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学习需与时俱进。本课程密切关注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状况,同学们在小组合作的形式下,积极关注并梳理国家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新任务、新指示,“两会”中的学前教育热点话题,近期的托幼机构“虐童”事件等资讯,甚至围绕某一话题进行深入剖析,加深对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深刻认知。因此,关注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动态和政策走向是学生政策意识、法制观念和教育情怀的具体体现。

4.2 关注并依法维护幼教中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幼儿及幼儿园教师是幼教中非常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她们都依法享有相应的权益。通过对儿童权利保护基本内容的了解和对托幼机构“虐童”事件的深入剖析,学生的儿童权利保护意识得到提升,会主动关注实习、生活和新闻中的儿童权利保护事件,分析事件中儿童权利保护的主体及其法律责任,并提出富有建设性的维权建议。学生深知幼儿园教师也是保护儿童权利的主体,应制止有害于幼儿或其他侵犯幼儿合法权益的行为。教师在履行应尽义务的同时,也享有薪资及福利待遇、五险一金、休息、法律救济等方面的权益。学生作为准幼师,对这方面的关注度较高,能为入职后的权益保障奠定基础。

5.结束语

《教育政策法规与师德》教师应当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立德树人教育,提高其政策意识、法制观念,树立和巩固学生正确的儿童观和教师观,提高权利意识,严肃师德师风,依法执教的能力。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科学理念、秉持系统思维。其中,专业课程与思政理念相互结合是教学过程中最为关键和最难解决的部分。本课程厘清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内在关系,在思政课程的价值引领下,深入挖掘并梳理专业课中的育人元素,积极响应“三全育人”的思想号召,有力地推进育人元素的渗透与运用,实现了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

参考文献:

[1]吴艳,“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育人元素的挖掘与应用-以《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为例,教育现代化[J],2019.03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R].2016.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38

猜你喜欢
政策法规学前教育课程思政
新形势下绿色建筑全过程管理模式研究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对中药类保健食品的认识及研究开发策略
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法规实施评估研究
个人高净值客户跨境投资业务背景与需求分析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