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竞赛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1-11-18 11:42李庆谷少伟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学科竞赛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李庆 谷少伟

摘 要: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待。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问题显得日益突出,学校学科竞赛体系建设也面临归口复杂、缺乏宣传引导、教师缺乏热情等诸多问题。针对以上问题,从学科竞赛体系、宣传通道、制度保障三个方面的建设实践介绍了学校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经验,最后对基于学科竞赛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学科竞赛;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途径。加强创新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1]。为了推进素质教育,高等教育就更加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2]。由于学科竞赛对推进高校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改革、改善办学水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研究基于学科竞赛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

学校学科竞赛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

1.管理体系有待明晰。学校学科竞赛由多个归口部门管理,教务处、学生工作办公室、研究生院、团委、各二级学院等都有各自负责牵头的竞赛。在实际运行中,出现创新创业资源的分散及重复建设,各部门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分工不够明确,一定程度存在步调不统一的问题。

2.宣传体系有待健全。由于缺乏有效的宣传引导,学校长期存在学科竞赛氛围不浓厚的问题,不少学生会因为考研、出国等各类活动时间冲突而放弃学科竞赛,半路退出的情况频频发生。

3.教师热情有待提高。由于长期缺乏对指导学科竞赛教师工作量的肯定,导致部分教师不热心竞赛,部分指导教师认为“学科竞赛就是做公益”,致使有热情的学生找不到竞赛指导教师的情况时有发生。

基于学科竞赛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1.建立规范的学科竞赛管理体系。由于建立学科竞赛组织管理平台可以有效提升学校学科竞赛的管理和服务水平[3],自2020年起,学校致力开展学科竞赛的信息化建设工作。组织各学院、各相关部门完成学科竞赛管理系统的培训工作并正式启用,完善了2017年至今198项竞赛、逾万条竞赛奖项、指导教师信息的录入,建立了良好的学科竞赛信息化管理体系,对各类学科竞赛进行入库管理,既规避了竞赛的无序发展,又可以指导现有学科竞赛规范发展。在学科竞赛管理平台,既实现了不同学科、不同学院的学生组队参赛、跨学科交流,又整合了学校各单位相关资源,重点向已有入库赛事倾斜。通过启用本科生报告管理系统,开设各类高水平竞赛的介绍和培训讲座,学校还邀请获奖团队或个人进行经验分享报告,多角度推动学校学科竞赛有序发展。开设不到1年,目前通过报告系统预约、签到的学生已逾10万人。

2.开拓广泛的学科竞赛宣传通道。高校“双创”教育要有效推进,必须创新思维与方法,推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思维与方法的创新则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融入“互联网+”的发展环境,运用新媒体这一新媒介推动双创教育工作[4]。学校开设了“北京化工大学创新创业”公众号,专门面向本科生宣传、介绍各类竞赛情况,发布竞赛报名通知和反馈获奖情况,短短数月订阅人数近七千人。学校还研制了“北化竞赛云平台”小程序,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展示、项目简介、团队介绍、原理展示、演示视频等方式宣传优秀学生作品。学校搭建了校级的“学科交叉工程创新实践中心”,建成包括数字化工厂设计、先进材料、产品柔性制造、人工智能、绿色化工、生物功能材料六个学科交叉创新实验室,建有生物与制药类实物生产线、创客空间、创新创业展览展示大厅等场所。通过各类宣传展示活动,全面支持学生开展科研训练、工程训练、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此外,学校利用现有“学科交叉工程创新实践中心”展厅,通过主题展览、主题报告、主题竞赛等活动,邀请本科生体验创新教育的新思路,共享创新实践的新成果。在2020年结束的科创周中,近3,000名学生参观了展览。

3.形成有效的学科竞赛保障机制。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关键之一,是要着力培养建设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专兼职结合的创业教师队伍[5]。为了鼓励一线教师指导学科竞赛,学校发布了《北京化工大学本科教学育人工作量认定方案》,对教师指导学科竞赛、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做了相应工作量的认定,充分鼓励教师带竞赛、出成绩,并积极推动与学生专业学习相关度高、开设内容相对完善的竞赛培训转化为创新创业类课程。同时,为积极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學校评选了校级“优秀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并把相关事迹进行广泛报道。学校出台了《北京化工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学分认定管理办法》,要求本科各专业学生应获得不少于4学分的创新创业教育学分方可毕业。根据2020年首届参加实践学分认定的学生情况,有五千余项项目为学生通过学科竞赛认定了实践学分,超过总认定人数的60%。

基于学科竞赛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展望

1.充实师资力量。学校可制定更为完善的激励政策,激发教师指导学科竞赛的热情。同时,要注重竞赛指导教师的成长和进步,开展定期指导培训,提升教师指导水平。可邀请外校相关领域竞赛负责人或指导教师开展讲座培训等;为教师提供学习平台,组织教师参加学术研讨等活动;为创新创业教育专任教师提供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的机会,通过切身体验与实践,教师可以获得第一手经验,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与指导能力。

2.完善课程体系。学校可再增设一批内容齐全、满足不同年级需求的创新创业类课程。目前,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主要通过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组织参与创新创业大赛、短期模拟实训实践、创新创业沙龙等形式开展,下一步可利用现有资源,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国际贸易、会计、统计等涉及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进行内容整合,形成创新创业类课程群。

3.提高品牌建设。学校正积极建设各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品牌,促进各学院形成“一院一赛”的新格局,推动学校由就业教育向创新创业教育转变。但部分学院仍存在目标不清晰,任务不明确,在服务创新创业活动中角色缺失的问题。学校下一步将明确各类学科赛事的任务指标,将成果产出与绩效考核进行挂钩。学校将协助各学院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品牌,开展各类品牌建设活动,如创新创业榜样评选、创新创业成果展、高水平创新创业报告等,推动各学院形成特色鲜明、品牌过硬的竞赛。

参考文献:

[1]武海英.加强高校创新教育[N].人民日报,2015-03-11(7).

[2]严薇,杨天怡,袁云松.学科竞赛与创新人才培养[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12):107-108.

[3]胡沁涵,王亚男,杨季文,等.高校学科竞赛组织管理平台的研究与实现[J].福建电脑,2021,37(9):75-78.

[4]温大勇.新媒体视阈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评《创新创业:思维、方法与能力》[J].新闻爱好者,2021(8):107-108.

[5]陈希.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J].中国高等教育, 2010(12) :4-6.

(作者单位:北京化工大学教务处)

猜你喜欢
学科竞赛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学研赛”并重的计算机类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艺术专业打造“众创空间”模式研究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