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颖
摘要山东省潍坊市文华学校小学部以系统思维开展作业设计研究。首先是寻找作业设计与实施的“根问题”,确立作业设计的基本理念,即应设计满足学生发展基础需求和多维需求的作业。其次是通过搭建单元作业设计的整体框架、设计多维度下的作业内容与形式、保障各类型作业设计的合理分层,形成作业改革的行动支架。跨学科作业的设计,让学生能够综合、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实问题,培养综合能力,但同时也给教师指导带来一定挑战。
关键词 “双减”政策;作业改革;作业设计;单元作业;跨学科作业;经典任务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21)10-0031-04
作业管理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主要环节。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作业的质量折射着学校与教师的教育理念和专业能力,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学校办学的基本水准。学校如何通过高质量的作业设计,让作业与学生的素养提升、能力培养、个性发展建立关联,在全面育人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山东省潍坊市文华学校小学部探索以系统思维开展作业设计研究,整体建构与实施学校作业体系,不仅使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在实处,也让教师专业发展有了有效抓手。
作业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全员深度参与,否则就会产生表里不一的假研究、假改革。我校的作業设计研究始于对问题的反思,希望通过对问题的梳理整合,以及对作业设计目的的深度追问,厘清作业设计的理念,由此引领教师形成作业设计的基本共识。
1. 深入反思,寻找作业设计与实施的“根问题”
按照我校之前教学常规管理的要求,作业考核量化分值在教师绩效考核中占据一定比例,由此带来的直接结果,一是提高了全体教师的作业批改准确率,二是实现了作业每天、全员、全科反馈,三是学生作业书写越来越工整美观。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基层教师抱怨作业批改强度高,反馈密度大,但实际上作业的有效性低;二是教研组长反映个别教师为了得到作业量化分数,专门拿出课堂时间让全班学生“画”作业(即把作业工工整整地重新抄写一遍,以使作业美观不被扣分)。这引发了校级团队的反思,作业工整美观就是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吗?作业设计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作业要怎样设计才能实现目标?……
基于上述反思,我们梳理了学校在作业设计与实施方面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一是教师作业设计来源单一,一本课本+一本教辅成为布置作业的主要来源;二是作业内容选择相对随机,表现为凭经验操作,凭感觉布置作业,没有依据教学单元目标与内容进行匹配设计;三是作业形式单一,基本上是通过书写来完成的作业,作业设计目的集中指向知识掌握,缺少对学生素养落实与学科能力提升的关照,造成作业功能窄化;四是作业设计要求太统一,统一题目、统一内容、统一评价标准,但缺少针对性,缺乏依据学生个体差异有重点地设计与推送作业。我们将上述问题整合为一个问题,认为“提高作业针对性”是需要着重解决的基本问题。基于此,我们带领团队围绕“提升作业设计的针对性”这一问题开启了系列研讨,像研究备课一样研究作业设计。
2. 深度追问,明确作业设计的基本理念
我们从追问布置作业的目的开始,进一步明确学校作业设计的理念,即作业设计的核心目的是“作业是学生需要的作业”。这种“需要”必须满足学生发展的两个层次的需求。
一是满足学生发展的基础需求。也就是说,作业设计首先应基于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与形成的需求。这就要求初始阶段应设计以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为主的作业与练习,在此基础上,要通过反馈查漏补缺,为学生提供促进其学业改进的作业,最好建立能够分层实施的“作业库”。
二是满足学生发展的多维需求。即作业完成的过程必须能够促进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由于诸多能力和品格的培养无法通过简单的书面作业来实现,因此,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需求,我们需要设计具有探索性、实践性、合作性的综合作业。
我们认为,如果作业无意义,那么其数量再少都是负担,因为它没有解决学生成长的需求。因此,在作业设计研究中,我们追求以道驭法,不断追问:这个作业真的是孩子们需要的吗?我们的作业设计在哪些方面满足了这些需要?通过实践,我们体会到:好的作业是带着关怀挖掘每一个人的潜能;好的作业不只是知识的掌握,更是学习方法的操练与习得;好的作业能让学生、教师与家长满怀热情去完成;最重要的是,好的作业要充满趣味。
在厘清作业设计基本理念的基础上,我们以研究的方式投入作业设计改革,带领教师通过文献检索、问卷调研与多维互动,确立了单元作业设计的框架与思路,确保作业不是学生的“负担”,而是保障学生高品质学习以及锻炼思维、发展能力的有效措施。
1. 搭建单元作业设计的整体框架
整体而言,我们的单元作业设计以追求理解为目的,以教学大单元为基础,依据学科单元教学目标进行整合、重组,有层次地设计单元作业群,形成整体性、框架性的作业系统,在保障学生有效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关注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
从作业类型来看,我们从基础性作业布置走向综合性作业设计,其中针对每个作业类型,围绕单元知识与基本技能进行分层、分解,设计不同的难度指标和达标要求,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推进。例如:数学单元作业在运算求解、交流表达、推理证明、问题解决四方面设计了三个层次的达标要求,引导教师设计与评估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如针对交流表达这一项,基础水平表现为能够运用基本数学语言表达,也就是可以列式计算;中级水平表现为能够运用多种信息(语言、图表等)表征数学思维过程;高级水平表现为能够形成研究报告,系统表达研究过程。语文与英语(语言学习)学科的单元作业则围绕字词(单词)、语言要素与习作三方面内容,设计了三个层次的达标要求,引导教师进行作业设计。如习作的基础水平是分解支架、形成提纲,中级水平是撰写小品文,高级水平是综合写作。
从作业周期来看,则是从每天的双基作业走向每周的薄弱点改进作业,直至月度的综合素养作业,具体包括预习作业、课时作业、周末作业与月度综合作业。其中课时作业是为了掌握课时学习内容设计的作业,旨在明确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情况。周末作业主要是依据每周学生常见错误跟进设计,分层、分类推送学生完成,旨在查漏补缺。月度综合作业指向学生学科素养提升,通过设计经典任务,开展综合多元智能参与的研究性活动,作业形式以调查报告、演讲分享等方式呈现,需要小组合作完成。
2. 设计多维作业内容与形式
在具体设计单元不同层次和周期的作业时,我们提出要通过多元内容和形式的呈现,使单元作业能够满足学生的多感官参与,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一是作业内容多元。即作业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并且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可以通过“练习”“思考”“观察”“调查”“探究”“小实验”“做一做”等多种方式呈现。例如:在四年级数学《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我们设计了体验活动作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一亿张纸摞在一起有多高”“数一亿张纸需要多长时间”,然后体验“一亿有多大”。这一体验性作业中包含了地理、生物、计算、生活常识等多领域知识,让学生首先基于多元内容建立起知识体系和框架,然后从知识理解走向能力迁移,在探究中发展高阶思维。
二是作业表现形式多元。我们设计了综合实践类、讲解类(数学作业)、演讲类等不同形式的作业,以培养学生规划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针对中年级学生,以“让每个孩子敢于当众演讲”为目标的综合作业,要求学生自主完成从话题选择、讲稿撰写、PPT或小视频制作到公开演讲全过程的准备与操练,然后利用每天早读前的10分钟进行展示,演讲结束后还要接受同学提问。这样的作业设计,在提升学生素养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力和思辨力。
3. 保障各类型作业设计的合理分层
在作业设计中,分层是贯穿始终的一个关键概念,分层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作业的质量和能否实现因材施教。设计分层性作业,也就是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从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学习风格入手,让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
其一,从作业数量上分层。作业量增减的依据是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对其发展的要求。例如: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以复习、巩固类作业为主,基础较好的学生则额外布置预习、写读后感等作业;在布置寒假作业时,教师可给平时书写较差的学生额外布置练字任務。
其二,从作业难度上分层。作业的难度应略高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遵循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原则,给学生一个可以选择的范围。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根据不同类别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作业,作业要有层次、有梯度、难易有别。例如:语文学科对于读书笔记类作业,初级以摘抄为主,中级以概述为主,高级以谈感受、评价为主;针对“四大名著”阅读,则充分考虑不同能力学生的水平,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推荐阅读青少年版本,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推荐读原版。数学分层作业分为A、B、C三级难度,教师会同时推送,并给出建议,“教师建议”题目属于必做题目,学生在完成后可以补充练习。
在单元作业设计中,对教师最具挑战性的是月度综合作业设计。月度综合作业又称跨学科作业,以经典任务的形式呈现,其目标是通过设计具有真实情境、与真实生活问题相联系的任务,让学生能够综合、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实问题,能够在多元复杂的现实背景中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现实并提炼观点,体验完成综合任务所需要的学习品质与意志,并在合作中体验团队交往与有效沟通的重要。经典任务的设计与实施需要关注如下两方面问题。
1. 设计经典任务的基本关注点
经典任务设计要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运用基本概念,强化理解与运用,突出综合能力培养,从而将提升知识和能力的二维课堂变成多元智能培养的三维课堂。
以五年级的经典任务之一—《设计招标方案》为例,在《多边形面积》单元学习后,我们依据课标要求“五年级的学习要注重数学实践活动的展开”,设计了如下经典任务—
此项任务的实施流程包括“发布任务、分组分工—测量计算、设计纹样—市场调查、定制地毯—学生竞选、产生评委—展示汇报、竞标中标—评价反思、报告总结”六个步骤,学生历时一个月完成。
通过对实践案例进行反思,我们梳理了经典任务设计与实施的几个基本关注点。一是关注真实情境,即要将学生带入真实的问题情境中,真实地经历不可预测的问题及挑战,体验知识在真实生活中的运用并形成可迁移的能力与素养。二是关注任务的综合多元,任务设计要融合学科间互相关联的知识点。三是关注过程完整,即在设计中要突出任务流程、达标标准和小组成员角色分工,保证团队中每个学生都能认领到自己的挑战性任务。四是关注开放性与多维建模,即任务设计要具备开放性和可选择性,突出主体创造而非模仿。五是强调基础关联、可操作,即任务设计要与学生当下的学业内容有一定的相关性,同时具备可操作性,任务设计的难度既要符合学生现阶段的能力,又要适度增加一些挑战性,同时要基于现实不断修正。
2. 经典任务设计对教师指导带来挑战
经典任务作业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特别是高阶思维的运用与发展。但与此同时,经典任务设计与实施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正视的问题。其中很关键的一个,是经典任务有效完成需要教师转变思维与指导方式,要求教师能够运用项目学习的教学策略进行有效指导。首先,教师必须最大程度地还原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并根据学生年龄段的特点进行情境调整,将复杂的生活情境进行二次创设;其次,教师前期要做大量的调查研究,不断推敲并确定任务环节,这样才能创设适合学生的、真实的问题情境;再次,教师要能够及时转换角色,站在学生的立场亲自上阵进行演练,提前修复任务设计中的各种问题;最后,要确定经典任务评价维度,包括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同时要对学生的任务评价进行指导,给每位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编辑 谢 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