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建林,樊 霞
(1.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财经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5;2.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1)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开放创新广度与深度日益增强,科技创新疲态逐渐成为影响后发经济体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有效推动企业创新持续性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管理和经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的重要议题,并通过多种途径积极鼓励企业进行对外研发创新活动试图实现持续性技术创新与突破[1]。为此,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尤其是战略性知识密集型企业纷纷尝试将研发分支机构向外延伸甚至进行全球布局,构建基于研发区域边界拓展的区域泛域化协同创新网络。
研发区域边界拓展是组织破除传统 “本地资源—本地创新”思维惯性,跨越本地空间局限进行跨界知识搜索与学习,以获取多区域跨组织异质、互补性资源的战略模式,突出强调组织对外创新资源整合、吸收与利用从而提升企业技术革新与竞争优势[2]。然而现有文献关于研发区域边界拓展与创新关系的探讨却形成不一致结论。大多研究基于知识基础和社会嵌入理论,认为企业拓展研发区域边界是一种外嵌性知识获取活动,通过跨区域多元知识互动与融合可形成互补性资产并逐步构筑企业核心创新能力。部分研究[3]则基于组织经济学视角,认为企业研发区域边界拓展将引发一系列成本与管理困境,进而对企业创新产生抑制。形成这一分歧的重要原因是企业研发区域边界拓展过程忽略了组织行为因素的细化考量,如Ogbanufe等[4]认为创新不仅源于主体特质本身且与组织认知行为息息相关。为此,基于研发区域边界拓展过程探索企业战略认知行为因素对创新持续性影响构成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
通常,企业超越本地空间局限进行多区域研发分支机构布局将承受国内和国际两种区域形态挑战,随着全球经济不断加速融合,传统国内国际二元边界逐渐模糊并呈现区域一体化演变趋势。同时,企业于外区域开展研发创新活动不可避免将面临诸多不确定性致使传统基于理性人假设科学理论决策失效,如何高效进行战略抉择亦是困扰企业持续创新的重要难题。在此背景下,企业进行研发分支机构布局将形成新区域结构特征,该特征将如何影响企业持续性创新?而启发式规则是复杂环境下根植于组织团队的简单认知与行为准则,可为组织创新战略提供重要决策依据[5],但现有研究对其影响创新逻辑机理缺乏深入剖析。进一步,企业对外研发创新过程始终处于研发区域边界拓展结构和组织简单认知与行为决策共同影响当中,故而其两者对企业创新持续性是否存在协同效应亦有待系统揭示。
(1)企业研发区域边界拓展结构。现有研究对研发区域边界拓展认识主要来自国际商务和经济区域两个流派。基于R&D国际化,国际商务流派学者如Cantwell等提出 “所有权—区位—内部化” (OLI)理论模型,认为历史文化、制度、经济水平、科技和资源丰富性等是构成国与国之间差异的主要因素,将国家地理边界作为企业对外研发创新活动空间变量,系统分析文化距离、制度距离、认知距离和管理距离等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6]。经济区域流派学者[7]则继承与发展了国际商务流派关于区位的认知,认为企业研发区域边界拓展过程中区位因素由位置和空间两部分构成,位置是区域分析最基本单元且不同位置布局将形成多元化空间形态。但在该流派看来,亚国家区域 (省、洲际)才是企业对外研发创新主要地理边界并从区域临近性和协同性视角分析了其对创新的影响。
现有流派共同点是认可企业研发区域边界拓展重要价值,强调于外区域建立科学实验室、技术创新联盟或研发中心以实现网络化、泛域化创新资源吸收与利用。两者区别在于前者聚焦企业跨国研发创新行为,后者则重点关注国家内亚区域层面对外研发创新活动。而随着开放创新和经济全球化持续助推,传统国家和亚国家区域边界逐渐模糊并对两流派关于企业研发区域拓展边界认知形成新挑战。首先,区域一体化趋势下现有研究缺乏将国内国际两种形态空间边界进行融合分析,不符合企业对外研发创新的本地—超本地—国际演化规律,容易引起企业研发区域边界拓展研究空间断层。其次,现有研究大多是表象分析企业是否进行跨区域研发创新,而对企业跨区域研发创新规模及其研发分支机构布局网络形态等缺乏足够关注。Frow等[8]认为任何形式的企业对外研发创新活动必将呈现一定区域结构特征且这种结构很可能产生不同创新效应。正如其后续研究,企业基于多样性区域开展研发创新活动是企业持续吸收、学习与利用外部资源或知识有效途径,同时也需注重合理研发网络布局。为此,基于企业对外研发创新过程的区域边界拓展结构可细分为区域多样性和区域分散性两个基本维度,进而探讨其对企业持续创新影响机理。
(2)启发式规则。管理实践中存在一种悖常现象,即虽然在市场进入前企业花费大量资本搜集市场、技术、竞争对手等相关信息,但大多情况企业战略决策是基于管理层意识或认知做出。Luan等[9]致力于战略决策直觉或无意识智力研究,认为经验亦或直觉是一种抽象启发式,当人们认为需要 “做”但无法解释缘由时,启发式规则便产生作用。这不但可让企业规避多种无谓付出且一定程度能够实现管理层行为认知与环境匹配即 “生态理性”。认知科学指出商业活动通常涉及不同地域、竞争对手以及多元政治、经济与制度,环境复杂性加剧企业创新过程不确定,故企业管理团队无法获取全面信息亦无法基于现有科学模型精准预测结果,只能依赖启发式进行决策。
启发式规则是管理团队在以往经验基础上日渐形成且较稳定的主观认知与行为统一,可通过工作或学习生活经历不断丰富、完善和解构,一旦外部环境与之相匹配便能立刻激活[10]。人脑如同环境适应工具箱,不仅融合经验认知,同时允许工具箱持续学习与灵活进化。其工作原理便是利用认知与行为集合进行快速创新决策,意味着启发式规则既能在环境匹配中发生作用,又能与环境交互不断演化。为此可将启发式规则界定为当面临复杂不确定性环境时有利于管理团队快速作出 “好的”决策的一系列简单认知与行为准则[11]。其特征是:①环境不确定性是前提基础;②强调以简单对抗复杂性;③团队认知与行为而非个人意志;④半结构性并非一成不变通用规则。
关于启发式规则分类,当前主要从企业能否利用外部机会及其掌握外部信息数量进行识别,如低阶启发式和高阶启发式,其中低阶启发式包含选择启发式和流程启发式。前者明确企业面对机会应采取的行动方向 (开发何种产品、进入哪类市场等),后者规定了企业面对机会应遵守的行动规范 (如定期反馈或组会制度等)。区别于低阶启发式,高阶启发式强调组织同时把握多个机会的能力 (如时态和优先级启发式)。前者与企业捕获机会的步调、顺序和速度相关 (如明确各时期做什么、频率及逐步实施等),后者则将机会进行排序并强调将有限资源聚焦好的机会[12]。另外,亦有研究[13]根据信息需求及能否创造新机会进行启发式分类,如 “最快识别” “取最好” “快速节俭” “1/n”等启发式。在此基础上,魏江等将启发式规则归结为机会利用型和机会创造型两大类,认为企业目标主要聚焦如何把握与利用外部机会以及如何在不确定环境中发掘和创造新机会。本研究亦将基于此分类试图探索企业对外研发创新过程中启发式规则对创新持续性具体影响机制。
(1)研发区域边界拓展结构与创新持续性关系。在企业对外研发创新中,区域多样性表征企业对外研发创新分支机构区域分布多元化。其对企业持续创新影响可从3个方面阐释:①知识属于隐形资产并构成企业创新核心要素,企业知识资产整合与创新能力可对企业外部进入形成 “隔离机制”构建企业在位优势[14]。企业基于多区域构建研发分支机构初衷便是获取目标区域异质性互补资产充实企业知识库形成持续创新累计效应。加速了不同区域多元知识持续交互,其本质类同源源不断知识获取进而可持续促进企业创新。②区域多样性意味能轻易嵌入区域外企业和学研机构等多元组织,通过构建协同创新网络或战略联盟持续发挥其知识益处效应[15]。同时,这一过程亦是组织开拓新兴市场重要途径,压缩了传统 “研发—市场”距离,本地创新本地销售一体化对外研发创新模式一定程度缓解了组织交易与寻租成本,良性循环能直接或间接对企业持续创新产生正反馈[16]。③通过多渠道学习组织获取新知识机会更大,基于多区域研发分支机构布局意味着企业可持续开展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一方面企业可快速摆脱知识路径依赖,构建新理念、开发新市场或技术领域进行突破式创新。另一方面又可结合自身吸收能力持续改进现有技术知识与能力进行渐进式创新。综上,企业基于多区域构建研发分支机构有利于提升创新持续性能力,故提出H1:区域多样性对企业创新持续性存在积极正向影响。
在企业对外研发创新中,区域分散性勾画了研发分支机构区域网络分布形态。具体而言,研发分支机构布局是集中分布还是分散分布很可能形成不同创新效应。如区域经济学派[17]认为企业从过度分散研发网络中获取创新资源难度更大。而相对适中研发分支机构所形成创新网络或产业集群更有助于实现企业规模优势和范围经济,通过相对临近组织学习、信息共享和知识转移企业可持续吸收网络创新知识溢出。实际上,企业对外研发创新面临机遇和挑战并存,需适度把握区域分散 “尺度”问题。一方面,区域研发分支机构布局过于空间临近易引起企业短视、组织惰性、资源冗余以及技术同构等问题从而对企业持续技术与管理创新形成抑制[18];另一方面,随着企业对外研发创新区域分散性逐步扩大,一系列管理与技术问题亦将对企业持续创新形成掣肘。这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①过度分散研发区域网络会增加企业市场进入成本 (如搜寻、协调和交易成本等)高筑企业持续创新资金压力;②不利网络成员形成基于信任长效合作关系无形增加了企业核心知识与技术溢出风险;③可能削弱组织内部管理和外部资源配置能力增加企业持续对外研发与创新不确定性。鉴于此,企业试图构建创新持续性能力应把握适度区域分散原则,故提出H2:区域分散性和企业创新持续性间呈现明显倒U形关系。
(2)启发式规则与创新持续性关系。启发式规则是一种自适应性认知与行为 “工具箱”,一旦不确定环境与之匹配便立即激活并影响组织创新决策。为此在对外研发创新过程中企业无需获取过多信息亦可避免复杂推理与逻辑计算,一旦预期方案涌现便可迅速实施战略[9]。其潜在含义是启发式规则并非致力 “最优解”,而是试图匹配 “好的”解决方案,这深刻反映企业认知与行为因素适应性、节俭性、准确性和稳健性特征。因而启发式工具箱可提供灵活多元解决方案,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复杂或变迁企业总能匹配对应启发式。
从启发式规则分类看,机会利用型启发式认为在不确定性动态环境中企业将面临多种创新机会,能否有效利用或挖掘创新机会体现了主体认知与行为特质并构成企业持续创新差异重要因素。启发式规则的一种权变机制便是将企业机会利用能力、创造能力和目标进行对比,揭示通过潜在机会识别、优先级、步调及实施等获取及利用最有潜力机会流进而持续构建创新优势。故而在企业对外研发创新中机会利用型启发式包含团队选择、利用多元创新机会并以此耦合积极因素的过程,重点突出管理团队创新机会把握能力及预见能力[5]。持该特质组织往往具有敏锐洞察力可快速捕捉稍纵即逝外部机遇,对目标区域政策、市场环境、文化特征等外部因素关注较多,能确保企业战略部署与新进入区域环境适配且结合环境变化持续进行企业创新战略调整,一定程度弱化了组织试错风险因而可腾出更多资源和精力进行持续创新,故提出H3a:机会利用型启发式规则对企业创新持续性有积极正向影响。
对比而言,机会创造型启发式是关于 “非有利”环境下,组织如何进行机会创造的一种简单认知与行为规则。虽然机会创造型启发式不否认经验和试错学习重要性,但其更突出组织即兴发挥、组织学习和持续创造能力。具备这种能力企业管理团队通常充满活力,深谙激励员工发挥创意和分享创新之道[19],因而无论面临何种外部复杂环境企业总能开拓新机遇。例如,在企业对外研发创新中,组织团队对于进入何种区域、如何进入以及攻坚哪些市场或技术领域等都有明确战略安排并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此外,具备机会创造型启发式企业能及时纠正执行偏误如通过实时环境扫描、市场反馈,定期跨部门组会等确保企业战略适时调整与升级。可见,机会创造型启发式拥有高度灵活和组织学习性,是企业构建创新能力实现持续创新重要机制,故提出H3b:机会创造型启发式规则对企业创新持续性有积极正向影响。
进一步,由于作用机制不同,不同启发式规则其持续创新效应很可能存在较大差异。结合两类启发式可发现当复杂环境中呈现好的外部机遇时,机会利用型启发式便会立刻被激活,企业精准把握并及时利用机遇可对持续性创新形成积极影响。而无论企业面临顺境亦或逆境,机会创造型启发式均可对持续创新产生积极作用。事实上,机会利用型启发式影响机制较为狭隘,其作用模式对外部环境或信息存在较大依赖,管理团队倾向于 “风险规避”对促进企业持续创新相对有限。而机会创造型启发式程度高的企业属于 “风险偏好”型,尽管其创新行为难免遭遇一定风险,但企业更易拓展创新思维形成新想法,且不渝于特定情境不惧挑战,试图通过新思维或方法超越既定目标或任务实现持续创新突破,故提出H3c:对比机会利用型启发式,机会创造型启发式规则对企业创新持续性影响更大。
(3)研发区域边界拓展结构与启发式规则交互效应。在企业对外研发创新中,区域边界拓展结构和启发式并非相互独立因素。区域边界拓展是组织宏观层面战略设计,而启发式属于团队微观层面战术决策,当两者并存很可能对企业持续创新产生某种交互效应。具体而言,企业对外研发创新中区域结构复杂环境增加了创新不确定。一方面,企业基于多区域构建研发分支机构将面临外部政治、文化、市场和制度挑战,如新进入区域市场或制度不健全,缺乏规范有效信息披露机制。而基于核心利益保护,新开发区域目标企业也缺乏动机公示自身经营状况;另一方面,企业对研发分支机构进行区域网络布局容易产生一系列组织、协调与管理难题[13],如组织冗余、技术同构、创新惰性及搭便车等。以上为启发式规则发挥作用奠定了应用基础。
结合启发式规则职能机制,在进行多样性区域研发分支机构布局时,高机会利用型启发式企业只需对目标区域政策或经济等宏观环境中的机遇形成基本认识,确保组织创新战略与宏观环境相匹配,极大程度弱化创新外源性干扰因素。从组织搜集与获取资源成本视域看,在复杂环境下企业获取详实信息过程一是需要消耗巨大人力、时间和交易成本;二是对相关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和储存,亦会增加额外资本投入[11]。而机会利用型启发式能够通过弱化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和企业区域多样性布局的信息需求,提升企业创新资源利用率。从这方面看,启发式规则能有效缓解企业创新对外部信息依赖进而对持续创新形成积极影响,故提出H4a:区域多样性和机会利用型启发式规则同时使用对创新持续性有显著正向影响。
研发分支机构区域网络布局过度临近或分散均不利于企业创新[20]。而启发式规则可通过弱化区域分散性负面效应进而对企业创新产生影响。具体而言,企业管理团队机会创造型启发式可通过两种作用机制发挥功能。其一是内部协调机制,高机会创造型启发式组织往往存在较完善跨部门沟通渠道、信息反馈和定期组会制度等,研发机构可就具体问题进行共享、交流与磋商从而缓解内部组织冗余、技术同构和协调管理难等问题。其二是内部竞争机制,高机会创造型启发式组织通常具有完善的内部激励机制如奖励创新先进个人、优秀创新团队或对末位创新进行淘汰等,可有效规避区域分散性诱发的组织创新惰性或搭便车现象。故机会创造型启发式可通过影响区域分散性进而对企业创新持续性形成积极效应,故提出H4b:区域分散性和机会创造型启发式规则同时使用对创新持续性存在显著强化作用。
本研究重点探讨企业技术层面创新持续性问题,因此主要聚焦中国知识密集型行业。同时基于研究对象代表性、完整性、连续性和获取便利性考虑,以制造业上市企业为样本并结合信息变更或退市等情况,对研究对象进行剔除、整理共计获取244个样本企业,时间跨度为2007—2019年。样本主要包含电子元件、机械制备、能源、信息技术、医药、家用电器等10余个技术领域。
(1)因变量。创新持续性反映企业创新的连续性和长期变化趋势,因本文重点探讨企业技术层面创新,故参考Angela和何郁冰等的观点视创新持续性为独立变量并以企业相邻年份专利申请量之和环比增量对创新持续性进行表征:
式中,SEIit代表企业创新持续性,NPAit为企业i在第t年的专利申请量[21]。
(2)解释变量。本文有3个解释变量。
区域多样性:在企业对外研发创新中,区域多样性衡量企业基于不同区域进行研发创新的广泛程度。结合Chacar等[22]研究以企业在不同区域建立研发分支机构数量进行代理测度如R&D子公司、科学实验室和研究院所等。
区域分散性:刻画研发分支机构基于多样性区域布局的离散程度。借鉴Scherngell等[23]研究以企业总部所在地和各研发分支机构所在地平均球面距离代理测度 (距离越小说明研发分支机构分布较为集中)。
启发式规则:文本在识别和凝练个体认知与行为层面具有良好信度与效度,且通过定性文本分析可将信息转化为定量测度的数据文件。Osborne等[24]认为企业年报是反映组织认知与决策机制重要依据,年报中词汇含义揭示组织认知范畴且词频可反映其重要程度。故本研究以样本企业年报中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内容为启发式规则测度依据。首先随机抽取20%样本企业年报,采用Rostcm6分词软件对文本进行分词提取,并邀请两位认知与行为领域的学者独立对分词展开主观评价,初步识别机会利用与机会创造型启发式规则。然后,基于Likert五分位量表邀请5位认知与行为领域的学者对初步识别的启发式进行评分验证,如关键词得到3位以上专家较高评价则可用于表征对应启发式,关键词及其文本与编码见表1。最后结合已识别关键词采用QSR Nvivo6软件对剩余80%样本进行两种启发式规则分词匹配,成功匹配的关键词及其数量表征启发式规则类型和作用程度。
表1 启发式规则对应匹配关键词及其相关语境识别
(3)控制变量。控制变量包括企业规模、企业年龄、所有权、研发强度和技术多样性。参考已有研究的做法,企业规模以年度总资产取对数进行代理测度,企业年龄由考察期和企业成立期时间差表征,所有权性质则根据虚拟变量进行识别,研发强度以企业R&D支出占营业额比例表示,企业技术多样性程度结合专利三级分类号和信息熵指数进行综合测度。
结合现实情况本研究控制变量和自变量均采用滞后一期探讨其与因变量关系。相关变量均值、标准差和相关系数矩阵见表2。因变量均值是3.829,标准差为1.652,表明不同行业或企业其持续性创新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各变量相关系数均未超过0.6,初步判定变量间不存在严重共线性。控制变量均与创新持续性存在显著正或负向相关关系,解释变量则与创新持续性在不同水平上保持正相关,初步验证研究假设部分合理性。为了深刻揭示变量间内在机理及其协同关系,还需结合回归模型进一步检验。
表2 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首先对变量多重共线性问题展开分析,vif值均不超过1.46意味变量间无明显多重共线性。同时,根据Hadri检验对面板单位根进行验证,原假设通过表明潜变量无明显单位根。进一步,探讨数据协整性问题,结果原假设不通过表明面板数据整体稳定性良好。最后,结合变量数据特征采用混合最小二乘模型对假设关系进行一一验证。
以企业创新持续性为因变量的回归结果见表3。其中,模型M1揭示了控制变量与因变量间关系,模型M2~M5是在控制变量基础上分别添加解释变量研究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模型M6和M7则分别探讨自变量对因变量交互效应。由模型M2知区域多样性回归系数为0.095且在p < 0.001水平显著,表明区域多样性对创新持续性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假设H1通过验证。企业基于多区域构建研发分支机构更容易持续催升企业研发创新能力。模型M3中尽管区域分散性回归结果为正且不显著,但其平方项系数在p < 0.01水平显著且呈现负相关表明区域分散性和创新持续性存在显著倒U形关系,假设H2通过检验。意味研发分支机构区域网络分布过于临近或分散均不利于企业持续创新需保持适度分散性。
模型M4与M5分别揭示不同类型启发式实证检验结果,其回归系数都为正且在1‰水平显著,表明两类启发式规则对企业创新持续性都有积极正向影响,假设H3a与H3b通过检验。进一步对比两类启发式回归结果,尽管两者显著水平一致但前者系数是0.489,后者为0.502,表明对比机会利用型启发式,机会创造型启发式对企业持续创新影响更大,假设H3c得到支持。模型M6中区域多样性与机会利用型启发式乘积项系数估计值为0.072 (p<0.001),假设H4a通过验证。表明企业基于多区域构建研发分支机构和管理团队机会利用型认知与行为共同使用对提升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具有积极正向影响。模型M7中区域分散性平方项和机会创造型启发式乘积项系数估计值为-0.021 (p<0.001),假设H4b通过检验。表明在企业对外研发创新中企业研发分支机构区域分散性和机会创造型启发式同时使用可对企业持续创新形成积极强化效应。
表3 回归分析结果
采用变更回归模型和数据结构方法对分析结果稳健性进行验证,结果见表4。首先,消除政治或经济因素可能带来的冲击,排除2008年经济危机前后相关年份数据,缩短面板仅以2012—2019年企业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其次,考虑企业属性差异可能引起研究偏误,根据知识密集程度将企业划分为高、低知识密集型,另由于企业知识密度越大其持续创新累积效应越强,因而以较低知识密度企业为对象进行二次验证。最后,结合调整的样本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系统检验。模型Ma1~Ma7分别与表3中模型M1~M7对应。各变量回归系数正负和显著性水平大体一致,表明研究结果具良好稳定性。
表4 稳健性分析结果
本文基于中国制造企业上市公司2007—2019年数据,系统分析对外研发创新过程中企业研发区域边界拓展结构和启发式规则影响企业持续创新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在企业对外研发创新过程中,区域多样性对企业创新持续性存在积极正向影响。区域分散性和企业创新持续性间呈现明显倒U形关系。管理团队启发式规则对企业创新持续性有积极正向作用,但相对而言,机会创造型启发式对企业创新持续性的影响大于机会利用型启发式。一方面企业研发区域边界拓展结构为管理团队启发式发挥作用奠定环境基础,而另一方面启发式规则又能弱化研发区域边界拓展潜在负面影响。因而,区域多样性与机会利用型启发式同时使用有利于促进企业持续性创新,区域分散性与机会创造型启发式同时使用可对企业创新持续性形成积极强化作用。
基于以上发现,在对外研发创新过程中泛域化构建研发分支机构不失为一种提升企业创新持续性能力和竞争优势有效途径。企业试图突破本地局限,基于多样化区域构建研发分支机构可加速多元异质、互补性知识交互与融合,形成 “成功孕育成功”累积效应。但企业进行研发网络区域布局应保持适度分散原则,研发分支机构区域网络布局过于空间临近容易诱发企业短视、技术或组织同构及资源冗余,过于分散又可能引致组织信任危机、机会主义风险等。同时,由于启发式是组织团队认知与行为能力的体现,是一种复杂环境适应性工具箱能与外部环境形成 “好的”匹配,且信息需求少、响应迅速、灵活性和允许即兴发挥等可大幅缩减企业创新成本与试错学习风险。故企业对外研发创新需重新审视启发式规则作用机制,重视团队把握机遇尤其主观能动创造外部机会能力的培育。
企业对外研发创新过程需注重研发区域边界拓展和启发式规则两种创新机制的协同作用。一方面,企业基于知识获取目的多区域构建研发分支机构需积极发挥机会利用型启发式功能机制,如结合组织敏锐洞察与判断能力迅速识别目标潜在技术、市场、文化、制度等区位优势有选择、有步调靶向实施区域开发策略;另一方面,企业对研发分支机构进行区域分散性布局需积极发挥机会创造型启发式决策模式,如定期开展跨部门组会,构建多渠道资源共享、知识交流与信息反馈机制,形成创新 “守门员”制度等,通过弱化区域分散性潜在负面影响提升企业持续创新能力。
最后,本文抽象揭示企业研发区域边界拓展、启发式与创新的关系,并未涉及企业生命周期的考量。事实上企业成长周期、知识基础、战略目标与创新模式的迥异可能引起差异化创新效果。同时,研究仅从单个企业主体出发探索影响创新持续性的因素,而忽略了多主体网络、社会资源、制度化水平等外部因素影响。后续研究可基于中小型企业以及非制造业等领域样本进一步探索,以期丰富企业创新持续性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