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主体”育人模式的水工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2021-11-18 07:17赵海滨李梅华张玉飞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双主体学徒校企

赵海滨,李梅华,张玉飞

(1.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2.云南云水工程技术检测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000)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社会上出现了企业“招工难”和高职院校“招生难”的尴尬局面,这说明当前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笔者通过对水利行业调研发现,虽然目前水利高职教育领域普遍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但由于缺少满足各方利益需求的机制,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不完善等原因,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种种迹象表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向与学生就业岗位错位,所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相对较弱,难以满足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校企合作育人“两张皮”的问题仍然存在。为解决目前职业院校与合作企业之间普遍存在的矛盾,破解“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难题,提高水利行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核心竞争力,为国家水利行业一线培养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亟须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路径。本文试以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黄河水院”)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以下简称“水工专业”)为例,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1 国内外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分析

1.1 国内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国内诸多学者针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了大量研究,在理论构建、顶层设计及实践应用等方面取得了较多成果。理论构建方面,郭全洲等人[1]分析了实施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的客观基础,构建了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个人—学校—行业—企业”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框架,并阐述了其运行机制;徐金林等人[2]从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现状与问题出发,分析了建立现代学徒制理论模式的依据,并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胡秀锦[3]通过比较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的差异,借鉴国外现代学徒制主要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我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简略模型;黄日强等人[4]分析了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主要模式和基本特征,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了不同主体的利益诉求及其应承担的责任,并提出建立以行业为主导模式的建议;李梦卿等人[5]梳理了我国现代学徒制“技工学校教育—半工半读教育—校企合作教育”本土化发展的历史脉络,并对现代学徒制在我国的本土化实践提出了多方面策略和建议。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运用方面,赵有生[6]、赵鹏飞[7]等研究者分别以特定的高职院校为例,分析了各自在与企业合作中的本土实践和特色发展,“互动融合式”“校中厂平台”“广东模式”等形式丰富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为其他院校提供了有益借鉴。

1.2 国外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相比于国内,国外现代学徒制研究更多集中在对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上。例如,比较典型的德国的“双元制”[8],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人才培养的任务,学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学生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学习,与企业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大大提高了就业能力。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制”[9]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的,联合社会各类主体一起,在TAFE模式的基础上运行,并有确定的培训项目和依据标准,项目广泛、方式灵活、对象多样且证书多样。TAFE是澳大利亚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的缩写,是澳大利亚直接承担职业教育的主要实体,TAFE虽然是学院,但实际上学员80%的时间是在工作现场进行工作本位学习,只有20%的时间是在TAFE进行学校本位学习,它实际上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学徒制度。新学徒制中,学徒在职业学校的学习主要由澳大利亚各州和地区内的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TAFE)承担。英国的现代学徒制主要由培训与企业委员会(TECS)负责[10],学习技能委员会(LSC)及技能资助局(SFA)负责学徒制培训项目的拨款资助及监督。英国高职教育强调能力本位,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而且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特别强调“关键能力”训练,普遍实行“三明治”合作教学计划,即实施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

综上所述,虽然国内外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了大量研究,但针对我国职业教育实际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尚不成规模和体系,已有研究多是对高职院校如何开展现代学徒制作了宏观的理论构建或顶层设计,在实践运用层面、专业特色模式创新方面明显不足,很多模式甚至直接“复制”国外模式,缺乏根据“国情”“专业”“校情”的本土化转换,执行起来问题较多。因此,如何在已有的国内外职业教育研究基础上,结合不同专业、行业特点,构建本土化的、具备行业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满足我国各个行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已经成为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亟待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2 水工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2.1 “工学结合·螺旋递进”式生产主导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为创建符合水利行业特点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课题组深入水利行业和区域大型企业开展调研,调查用人单位的水利人才需求、岗位分布、岗位资格标准、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业素养要求等。根据调研分析结果,建立了以校企合作为基础,校企联合培养,以学生(学徒)的技能培养为核心,以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为纽带,由学校、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深入指导的“工学结合·螺旋递进”式生产主导型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渐进式人才培育。同时,针对具体岗位提出“个性化培养”的具体方案,使学生逐步实现从学徒到准员工的角色转换,适应水利行业的准入制度对岗位职业资格提出的要求,缩短毕业生就业后的“适应期”和“稳定期”。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可概括为“一平台、二阶段、三递进、四定位、五对接”。

一平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校企共筑“双主体”育人平台,保障现代学徒制顺利实施。

二阶段:三个学期以学校为主——第一学年两个学期及第二学年上学期共计三个学期,学生在校学习,完成专业基础理论课程、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和专业基本技能课程的学习;三个学期以企业为主——第二学年下学期学徒入企轮岗实训,第三学年上学期跟岗实习,第三学年下学期顶岗实习,在职业岗位共计完成三个学期的实训、实习及技能训练,以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行为习惯,具备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达到“出师”标准,完成学徒到准员工的身份转换。

三递进:指学徒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不断提升。从企业认知,到轮岗实训,到跟岗实习,再到顶岗实习,实现职业基础素养与能力、职业专项素养与能力、职业综合素养与能力的递进提升。

四定位:指不同学习阶段受教育者身份、角色定位的变化,即“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

五对接:指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2.2 校企“双主体”育人年度任务的实施

为实施“工学结合·螺旋递进”生产主导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将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与企业的人才需求结合起来,根据专业特点,制订水工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年度计划(如表1所示)。

表1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校企年度任务表Tab.1 Annual task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talent cultivation

第一学年,以学校育人为主,学徒大部分时间在校学习基础理论知识,训练基本技术技能,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到校讲座,企业专家、行业大师到校接纳学生为学徒,学徒到企业了解企业岗位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

第二学年,上学期,学徒在校继续进行专业基础知识及专业基本技能的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与师傅保持沟通交流,部分课程由企业师傅在校内指导学生完成;下学期,学徒带着明确的学习任务进企业轮岗实训,跟随师傅进行工作体验,熟悉岗位职责、职业标准和生产过程,完成岗位专业技术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部分专业理论知识由校内导师在企业讲授完成。

第三学年,上学期,学徒结合岗位要求进行跟岗实习、实际操作,由校外师傅进行专业指导,完成职业综合技术技能学习和训练,同时,校内导师定时入企对学生进行职业拓展课程讲授和指导;下学期,学徒正式进入企业生产项目进行顶岗实习,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完成专项技能训练和顶岗任务,实现从学徒到准员工的角色转变,校内导师通过远程跟踪进行业务指导。

3 水工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践探索

3.1 产教融合,共建共享,共筑“双主体”育人平台

为保障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顺利实施,黄河水院联合现代学徒制合作企业云南云水工程技术检测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特色学院“云水学院”,校企双方基于云水学院“双主体”育人平台,在育人机制、招生制度、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全面开展合作。平台充分发挥了学校的教育优势和企业的技能培训优势,对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等进行决策、规划、统筹、协调,实现了校企双方互惠互利、共赢发展。同时,结合专业特点,成立了由职业教育专家、企业行业专家等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了委员会的章程、职责、工作制度、保障制度等,签订了合作协议,校企双方共同规划并评审专业建设方案,定期召开咨询会议,开展校企合作相关工作,形成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准确把握行业最新发展信息,指导优化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和更新教学内容,为试点改革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3.2 校企联合,“导向式+多元化”招生招工一体化

现代学徒制的培养对象具有双重身份,既是企业的在岗员工,也是院校注册的在籍学生。为充分保障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权利和义务,黄河水院采用“导向式+多元化”招生招工一体化方案。校企双方根据企业的需要,制订招生方案,明确培养岗位、培养数量、培养模式、学生权益、入职要求等内容,签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书》。校企共同对现代学徒制方案及招生招工工作进行宣传,让符合招生条件的学生及家长及时了解现代学徒制招生招工实施方案。校企双方对报名学生进行面试招聘(招工),学校、企业、学生签订《现代学徒制教育培养合同》。目前,该试点专业共招收2018级、2019级和2020级3个年级学生共109人。招生招工一体化方案以单招方式试行,分为“笔试+面试”两个环节,面试专家从校企双方专家库里随机抽选产生,共同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考核,择优录取。该方案的实施,体现了现代学徒制“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毕业即就业、校企联合培养”的核心内涵,通过学校、企业双主体育人,教师、师傅双导师教学,学生、学徒双身份学习,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通过《现代学徒制教育培养合同》明确相关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3.3 建立专兼结合、校企互聘共用的“双师双能”师资队伍

黄河水院开展了“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并重的师资队伍建设,选拔聘请企业专家和技术骨干为企业师傅,与学校“双师型”骨干教师一起,组成现代学徒制师资团队,广泛开展学校与企业人员互聘、双向挂职、横向课题联合研究等工作。学校组建了20人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团队,专兼职成员比例达到1∶1,满足教学任务要求,其中兼职教师队伍成员由企业考核推荐,选派一线技术技能人员为带徒师傅,师傅均具有工程师资格或班组长职务,并具有三年以上工作经历。带徒师傅严格执行岗位技术标准,通过示范、指导、检验等环节,对学徒进行现场教学。学校每学期根据专业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制订教师下企业实践计划表,选派专任教师到企业进行锻炼,积累实践经验,进而提高教学和实践能力。另外,学校成立了水利名师工作室,为企业师傅教学能力提升提供培训服务,同时把教研活动设在企业工作现场,在工作现场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知识和企业工作难题研讨,通过边研讨、边实践的形式,提升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执教能力。通过专兼结合、内培外引等方式,造就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的“双师双能”教师团队。

3.4 构建工学结合“双主线”交叉课程体系

水工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根据毕业生的服务面向、就业部门、就业岗位(群),通过专业调研和邀请企业专家、技术能手参与等方式,共同确定该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岗位、业务范围和工作领域。通过分析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任务和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从知识、能力、素质等三个方面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依据职业核心能力、专业核心技能、职业拓展能力(职业发展潜力)的培养要求,构建了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术技能课程+学徒岗位能力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的课程体系,将专业素质教育和专业素质训练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学校课程侧重于理实一体化,从行业概况到一般的专业理论,再到专深的专业理论,以使学生达到触类旁通;企业课程侧重于实际工作问题,从简单技能到一般技能,再到复杂技能,以使学生达到熟能生巧、日趋精湛的程度。根据学生(学徒)的职业能力成长规律,分三个阶段设置课程,即职业基本技能阶段、职业专业技能阶段和职业综合技能阶段,每个阶段都分别有对应的学校课程和企业课程,通过实施校企“双主线”交叉课程体系,满足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要求。

3.5 工学结合,育训一体,校企“双主体”育人

水工专业国家级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工作依托云水学院校企“双主体”育人平台,实现校企人才培养“全程共担”,人才培养过程“分段实施”,各段实施“工学交替”。以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线,以职业岗位需求为目标,将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与职业资格认证课程结合起来,通过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即“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教学组织形式,开展“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递进式的人才培育,真正实现把课堂“搬进”现场,把课堂“搬进”工程一线。通过现场实操进行案例教学,采用“一对一”上课的“师带徒”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融会贯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效提升学生动手操作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入企轮岗实训、跟岗实训和顶岗实习三阶段的企业岗位实习任务训练,实现从职业基础素养与能力到职业专项素养与能力再到职业综合素养与能力的递进提升。同时,开展师徒传承“拜师仪式”、企业文化教育、职业规划与职业素养教育等活动,将企业文化融入专业文化,将专业文化融入专业核心技能,职业精神与职业能力有机融合,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积极弘扬劳动精神、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努力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合作能力、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了解企业概况、感受企业文化和熟悉企业组织架构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渐明确企业发展方向,建立企业文化认同感,明确自身“双重身份”,为他们后续更好地进入企业学习、融入企业、适应岗位等奠定良好基础。

3.6 建立多方参与的考核评价体系和诊断改进机制

打破传统的评价模式,综合考虑国家职业标准、企业岗位胜任力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等因素,建立以职业技术能力为核心的“四结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将基于教学过程的形成性评价与基于企业工作任务的真实性评价结合起来,实行“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课内评价与课外评价相结合、知识评价与能力评价相结合”的动态考核评价机制。在学校完成的学习内容,由学校组织考评:理论考评占30%,技能考核与仿真操作考评占40%,平时表现和学生素质考核占30%。在企业完成的培训内容,由企业组织考核,具体分为三部分:①师傅考核,着重考核能力与规范,占50%;②职业素养考核,着重考核工作态度、遵守劳动纪律情况和职业素养表现等,占25%;③企业绩效考核,以工作成果、产品数量、劳动质量为考核内容,占25%。同时,校企共同打造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目标链和标准链,按照招生招工、人才培养过程、人才培养质量3个一级指标,招生质量、招工质量、人才培养目标与标准、课程目标与标准、教学过程、就业质量、社会评价、技能证书等8项二级指标及年招生人数、报考率、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就业满意度、“双证书”获取率等25个三级指标,建立现代学徒制专业人才培养监测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依托学校的教务管理平台、专业发展中心、云课堂和教学评价平台等信息化平台,对监测指标实施动态监测和预警,形成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诊断与改进机制,对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进行持续优化、提升,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表2 现代学徒制专业人才培养监测指标体系表Tab.2 Monitoring index system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professional talent cultivation

4 结语

探索与实践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体现,对打破校企合作瓶颈、探索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都具有重要意义。项目试点工作基于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结合水利行业特点,构建“工学结合·螺旋递进”式生产主导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打造水利行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新样板,通过三年多的实施运行,已经形成了一套可推广、可借鉴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经验。但是,未来尚需进一步强化校企合作力度,拓展产教融合深度,丰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创新成果,为培养水利行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开拓切实有效的途径。

猜你喜欢
双主体学徒校企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魔术师的学徒
冯鑫:一个乐视学徒的生死困局
芬兰大多数学徒是成人学习者
浅谈通滩中学“双主体——三环节
现代学徒式教育教学分析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