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的礼乐文明

2021-11-18 04:30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礼乐乐章

●杨 赛

(上海音乐学院,上海,200031)

引 言

商汤于公元前17世纪灭夏建国,盘庚于公元前14世纪迁都殷,周武王于公元前11世纪会合西南诸族灭商,商共传17世,立31王,统治约600年时间。[1](P11)商的礼乐十分丰富,礼乐体系非常健全。胡厚宣、胡振宇《殷商史》研究了商的宗教思想和礼乐思想,李纯一《先秦音乐史》介绍了商代的乐舞与乐器。[2](P39-66)商的音乐文学史料主要保存在《诗经·商颂》中。

一、商乐与《商颂》

《汉书·礼乐志》:“自《夏》以往,其流不可闻已,《殷颂》犹有存者。”[3](P1038)《商颂》也是商史最重要的史料。司马迁说:“余以颂次契之事,自成汤以来,采于《书》《诗》。”[4](P109)商本有风、雅、颂,已然建构一个完整的歌诗体系。郑玄《诗谱序》:“迩及商王,不风不雅。”孔颖达正义:“汤以诸侯行化,卒为天子。《商颂》成汤命于下国封建厥福,明其政教渐兴,亦有风雅。商周相接,年月未多,今无商风雅,唯有其颂,是周世弃而不录。”[5](P4)由于周初制礼作乐时,并没有把商风、商雅纳入传承范围,所以商风、商雅在西周中叶已经荡然无存。

幸运的是,商颂却得到部分保存。灭商后,周封商族于宋地,较好地传承了《商颂》。郑玄《商颂谱》孔颖达正义:“以周用六代之乐,乐章固当有之。故得有《商颂》也。”[5](P788)《黄帝颂》《颛顼颂》《喾颂》《尧颂》《舜颂》《夏颂》等先王之乐也都在各自宗族封地传承,最终没有纳入周太师的礼乐体系,没有传承下来。商族在宋地以《商颂》禘先祖,被微子启等人传承下来,一直传到戴公。《国语·鲁语》:“有正考甫者,校商之名颂十二篇于周之太师,以《那》为首。”[5](P787-788)郑玄《商颂谱》:“自从政衰,散亡商之礼乐,七至戴公时,当宣王大夫正考父者,校商之名颂十二篇于周太师,以《那》为首归,以祀其先王。”[5](P787-788)孔子的五世祖正考甫得《商颂》十二篇,献给周大师。

《商颂》十二篇后来逐渐遗失了七篇,孔子录得五篇编入《诗经》中。郑玄《商颂谱》:“孔子录诗之时,则得五篇而已,乃列之,以备三颂,著为后王之义,监三代之成功,法莫大于是矣。”[5](P787-788)孔颖达正义:“今诗是孔子所定《商颂》,止有五篇,明是孔子录诗之时已亡其七篇,唯得此五篇而已。王者存二王之后,所以通大三统。夏之篇章既以泯弃,唯有《商颂》而已。孔子既录《鲁颂》,同之二王之后,乃复取《商颂》列之,以备三颂,著为后王之义,使后人监视三代之成法,其法莫大于是,言圣人之有深意也。”[5](P787-788)关于《商颂》究竟为商时歌诗还是周代宋地之诗,学界一直的争论,各持一端。[6]王国维《说商颂》一文据甲骨卜辞,从名物、制度、文辞比勘等方面力主商颂为宋地歌诗。[7](P53-55)从礼乐传承的角度上说,我们无法否认《商颂》与商乐的密切关系。[8](P295-299)《商颂》是我们研究商的礼乐文明最重要的文字材料。

今存《诗经·商颂》五篇《那》《长发》《烈祖》《殷武》《玄鸟》凡十六章一百五十四句,主要歌颂成汤、中宗、高宗三位商王的功德。孔颖达《商诗谱》正义:“受命谓成汤也,中兴谓中宗、高宗也,《商颂》五篇唯有此三王之诗。”[5](P787-788)《商颂》在周代应有完整的乐谱,可惜乐谱至汉代已经不存,历代补度曲也很少见。明朱载堉《律吕精义》用工尺谱补度《商颂·那》,系现存较早《商颂》乐谱。清乾隆《钦定诗经乐谱全书》补度《商颂》五首乐谱,包括箫谱(埙、箎、排箫同)、笛谱(笙同)、钟谱(磬同)、琴谱、瑟谱等,系现存最全《商颂》乐谱,本文引其中的笛谱即人声谱,略作参考。

二、商祀契、相士、汤《玄鸟》《长发》乐章

商的始祖是契,契后繁衍十三代,迁都八次,至于汤(即天乙)。汤征伐昆吾和夏桀,结束了夏桀的残暴统治,通过武力即位,故又称武汤、武王。《尚书·伊训》:“惟我商王,布昭圣武。”[5](P114)汤成就了殷商的王业,又称成汤。《尚书·多士》:“成汤革夏,俊民甸四方。”[5](P237)汤即位后,即颁布《汤诰》:“古禹、皋陶久劳于外,其有功乎民,民乃有安。东为江,北为济,西为河,南为淮,四渎已修,万民乃有居。后稷降播,农殖百谷。三公咸有功于民,故后有立。昔蚩尤与其大夫作乱百姓,帝乃弗予,有状。先王言不可不勉。”[4](P97)司马贞《史记索引》:“先王指黄帝、帝尧、帝舜等言。”[4](P97)汤表示要继承黄帝、颛顼、喾、尧、舜、禹等先王的道统,向皋陶、后稷等贤臣学习,为百姓造福,反对蚩尤祸害百姓。自然,汤要传承历代先王的乐统,但其详情已经无从考实。

汤灭夏之后,特意保留了夏社。《尚书·汤誓》:“汤既胜夏,欲迁其社,不可。作《夏社》《疑至》《臣扈》。”孔氏传:“汤承尧、舜禅代之后,顺天应人,逆取顺守,而有惭德,故革命创制,改正易服,变置社稷,而后世无及句龙者,故不可而止。”孔颖达正义:“《左传》云:‘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后土为社。有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自夏已上祀之。’”[5](P109)《史记·殷本纪》:“汤既胜夏,欲迁其社,不可,作夏社。”[4](P96)夏社为夏族祭祀先祖之地,自然要传承夏的礼乐。汤保留夏社,就是要传承先王的乐统、礼统、道统和政统。《吕氏春秋·古乐篇》:“汤乃命伊尹作为《大护》,歌《晨露》,修《九招》《六列》,以见其善。”[9](P286)孔颖达《诗经·商颂》疏:“是成汤作《濩》乐之事也。《晨露》《九招》《六列》之乐,盖《大濩》之乐别曲名也。”[5](P709)这个注疏有误,混淆了传承与创作。《墨子·三辩》:“(汤)因先王之乐,又自作乐,命曰《护》,又修《九招》。”[10](P36)这个说法比较符合实际。汤一方面传承了先王的礼乐如《九招》《六列》,一方面制作新乐如《护》和《晨露》,主动融入黄帝一脉礼乐体系,既与历代先王老百姓结成广泛的部落联盟,又有效加固本宗族势力,夯实统治基础。汤早期云纹鼎,即是传承黄帝《云门》礼乐的明证(见图1)。[11](P26)

汤首先要制作祭祀先祖的新乐。殷人奉契为始祖,十四世后有成汤。[4](P91)王国维据甲骨文考证,《史记》所载殷人先公先王世系基本可信。[1](P17)殷族本来就有非常坚实的祭祀传统,并且记诸文字。《礼记·表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5](P915)殷人的祖先崇拜比天神崇拜要重要得多。《尚书·商书·伊训》:“先王顾諟天之明命,以承上下神祇、社稷、宗庙,罔不祗肃。”[5](P116)《尚书·商书·盘庚》:“古我前后,罔不惟民之承。保后胥慼,鲜以不浮于天时。殷降大虐,先王不怀。”盘庚言商王如不兴礼乐,就得不到先王的护佑,以至于被先祖遗弃:“我先后,绥乃祖乃父,乃祖乃父,乃断弃汝,不救乃死。”[5](P112)

商的始祖契,为娀氏之女名简狄吞鸟卵而生,因辅佐尧舜有功,赐姓受封。郑玄《商颂谱》:“商者,契所封之地。有娀氏之女名简狄者,吞鳦卵而生契。尧之末年,舜举为司徒,有五教之功,乃赐姓而封之。”[5](P787-788)商族有着悠久的玄鸟崇拜史,青铜器经常有玄鸟图样(见图2)。[11](第2卷P37)《玄鸟》本为商族祀高宗武丁之诗,也保存了汤祀契的部分歌诗。

《玄鸟》商祀契降神乐章(见歌诗1)。应为商族古乐古辞,三句,两平韵,起讫音为宫(四)—变徵(尺),宫声,工字调。有五个音四和五(宫)、上(角)、尺(变徵)、工(徵)、六(变宫)。《毛诗序》:“《玄鸟》,祀高宗也。”本乐章当传承自汤时,应为商族古乐。《玄鸟》开篇,讲述契接受天命而生的传说。《史记·殷本纪》:“殷契,母曰简狄,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4](P91)殷族以玄鸟为图腾,用兽骨占卜、衣着尚白。[1](P15)黄帝《云门》、颛顼《承云》祭祀都以降天神为主,而商的祭祀却以降始祖开篇,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礼乐文明的进化。殷土为殷族早期活动区域,位于东方勃海沿岸及河南、河北一带。迄今所见甲骨文中祭祀祖先的卜辞有15000多条,超过任何一类的数量。[12](P165)汤应该传承了大量商始祖祭祀歌诗,可惜现已不存。

《长发》本为高宗武丁于殷宗庙祭祀先祖歌诗,歌颂契、相士、汤和武丁。《毛诗序》:“《长发》,大禘也。”孔颖达正义:“《大禘》之乐歌也。禘者,祭天之名,谓殷王高宗之时,以正岁之正月,祭其所感之帝于南郊。诗人因其祭也,而歌此诗焉。经陈洪水之时,已有将王之兆。玄王政教大行,相土威服海外。至于成汤,受天明命,诛除元恶,王有天下,又得贤臣为之辅佐。此皆天之所祐,故歌咏天德,因此大禘而为颂,故言大禘以总之。经无高宗之事,而为高宗之颂者,以高宗禘祭得礼,因美之而为此颂,故为高宗之诗。但作者主言天德,止述商有天下之由,故其言不及高宗,此则郑之意耳。王肃以大禘为殷祭,谓禘祭宗庙,非祭天也。毛氏既无明训,未知意与谁同。”[5](P800)孔颖达支持王肃的观点,认为《长发》本是颂先祖的歌诗。孔颖达认为这些歌诗是诗人所作,恐怕有误。汤以前的部分,都可视为传承了汤乐。

《长发》祀契降神乐章(见歌诗2)。应为商族古辞,八句,八平韵,句句押韵。《史记·殷本纪》:“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宽。’封于商,赐姓子氏。契兴于唐、虞、大禹之际,功业著于百姓,百姓以平。”[4](P91)《长发》颂契功德有三。一是佐禹治水,“洪水茫茫。禹敷下土方。”二是扩大了商族的疆域,“外大国是疆。幅陨既长。”三是推动商族与夏族(土方)和有娀族的交流、通婚结盟,壮大了商族:“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①以商族古乐为主,加入夏乐、方国乐和有娀乐。商早期疆域以及夏族杂居的情况,略见夏、商早中期青铜文化分布图(见图3)。[11](封面插图)

《长发》汤祀契享神乐章(见歌诗3)。应为商族古乐,五句,四平韵:“玄王桓拨。受小国是达。受大国是达。率履不越,遂视既发。”玄王奋发有为,被夏封到小方国,还是大方国,都能政令通达,履行职责并无僭越,有令必行。

《长发》汤配祀相士享神乐章(见歌诗4)。商族古乐加方国乐,三句,前两句押两仄韵:“相士烈烈。海外有截。”最后一句不押韵,为尸训词:“帝命不违。”《史记·殷本纪》:“契卒,子昭明立。昭明卒,子相士立。”[4](P92)相士跟他爷爷一样英武,征服了更远处的方国,为商族的进一步兴盛奠定了基础。相士训导商族,不要违背天命。

《长发》祀汤降神乐章(见歌诗5)。商族武丁时古乐,六句,五韵。此降神乐章比较完整,共三次降神,为商高宗武丁时作。第一次降神,一连多日,商王早早来到祭汤的宫殿,迎接汤神灵的降临,“至于汤齐。汤降不迟。”第二次降神,商王对汤的崇拜敬仰与日俱增,“圣敬日跻。昭假迟迟。”第三次降神,汤的神灵被商王的真诚所感动,终于降临,汤命主祭统治九洲,“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围。”

三、汤初修武乐《大护(获)》

汤灭夏建商,为开国始祖。郑玄《商颂谱》:“世有官守,十四世至汤则受命,代夏桀,定天下。”[5](P787-788)汤用武力征讨夏桀,推翻夏的统治。《吕氏春秋·简选》:“殷汤良车七十乘,必死六千人,以戊子战于郕,遂禽移大牺,登自鸣条,乃入巢门,遂有夏。远近归之,故王天下。”[9](P286)《吕氏春秋·古乐》:“殷汤即位,夏为无道,暴虐万民,侵削诸侯,不用轨度,天下患之。汤于是率六州以讨桀罪,功名大成,黔首安宁。汤乃命伊尹作为《大护》,歌《晨露》,修《九招》《六列》,以见其善。”[9](P286)汤还对不服的诸侯频繁征战。《史记·殷本纪》:“汤曰:‘吾甚武,号曰武王。’”[4](P95)

汤制作武乐《大获》,展现赫赫武功。贾逵说:“殷成,汤乐《大护》也。”[4](裴駰集解《史记·吴太伯世家》)。《大护》反映了汤通过征战,获得了土地、财富和人民的支持,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墨子·三辩》:“汤放桀于大水,环天下自立以为王,事成功立,无大后患,因先王之乐,又自作乐,命曰《护》。”[10](P36)《礼记·乐记》孔颖达正义:“但自夏以前,皆以文德王有天下。殷、周二代,唯以武功为民除残伐暴,民得以生,人事道理尽极矣。”[5](P677)此注有误。黄帝《大卷》系武乐。《乐纬》:“殷曰《濩》,”注曰:“汤承衰而起,濩先王之道,故曰《大获》,‘获’音‘护’。”[13](P736)此注释音正确,释义则不通。《大护》乐义与此前黄帝《大卷》、此后周武王《大武》同,都为武舞,展示夺取敌方人畜和财物、消灭敌方有生力量,不断壮大自身实力、取得最终全面胜利。《大获》不存,《长发》祀汤享神初献、亚献、终献应传承自汤时武乐(见图4)。

《长发》武丁祀汤享神初献乐章(见歌诗6)。三段七句,全押韵。汤用武乐震慑小方国,使其立誓服从。《尚书·汤誓》:“尔不从誓言,予则孥戮汝,罔有攸赦。”[5](P108)第一段两句:“受大贡小贡。为下国骏厖。”汤接受大国小国的进贡,并以良马赐进贡国。文乐。第二段四句:“何天之龙。敷奏其勇。不震不动。不戁不竦。”骑兵列阵表演,武乐产生震慑。武乐。第三段一句:“百禄是总”。商巩固了与方国的同盟,实现了团结与发展。

《长发》祀汤享神亚献乐章(见歌诗7)。四句,押三韵。“武王载斾,有虔秉钺。如火烈烈。则莫我敢曷。”商汤得到上帝的保佑,率领盟军,气势如虹,征讨夏桀。汤的战车上旗帜飘扬,战士手握大斧,像火一般地冲入敌阵,没有谁敢阻挡。武乐。

《长发》武丁祀汤享神终献乐章(见歌诗8)。四句,押二韵。终献。最后一个字“桀”,与此前的句尾“蘖”“截”押韵。汤以都城亳(应居黄河下游一带)为据地,先后制服了周边的一些小方国,不断扩大统治范围,“苞有三櫱,莫遂莫达。”汤率领军队逆黄河而上,一举攻下韦(今河南滑县东南)、顾(今山东鄄城东北),昆吾(今河南许昌)等三个方国,打开夏都的门户,最终灭掉了夏桀,“九有有截。韦、顾既伐,昆吾、夏桀。”

四、汤增修文乐《大护(濩)》

汤即位后,继承了尧、舜、禹的善政,尚贤授职,受到百姓广泛爱戴。《尚书·商书》:“先王昧爽丕显,坐以待旦,旁求俊彦,启迪后人,无越厥命以自覆,慎乃俭德,惟怀永图。”[5](P116)汤对老百姓普施恩泽,“德施于诸侯”,社会很快恢复生机,稳步发展。汤主持了求雨的活动,主动一人承揽各方国的过失。《吕氏春秋》:“昔殷汤克夏桀而天下大旱,三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曰:‘余一人有罪,无及万方,万方有罪,在余一人,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毁伤民之大命。’汤于是剪其发,攦其爪,自以为牺牲,用祈福于上帝。民乃甚悦。雨乃大至。”[9](P485)甲骨文卜辞中有很多求雨乐舞的记载。汤的这些爱护老百姓的言行,自然受到广泛的拥戴。

汤统治稳固后,增修礼乐,将武舞《大获》改为文舞,更名为《大护》。《礼记·乐记》:“殷、周之乐尽矣”。《乐记》没有讲殷是什么乐,但指出殷乐和周乐集黄帝以来礼乐之大成。郑玄注:“殷乐,谓汤之《大濩》也。”[5](P677)《白虎通》:“汤曰《大濩》者,言汤承衰,能护民之急也。”[14](P102)《春秋繁露·楚庄王篇》:“汤之时,民乐其救之于患害也,故《頀》。頀者,救也。”[15](P21)《汉书·礼乐志》:“汤作《濩》,《濩》言救民也。”颜师古注曰:“‘濩’音‘护’”[3](P1038)。《周礼·春官宗伯·大司乐》郑玄注:“《大濩》,汤乐也,汤以宽治民而除其邪,言其德能使天下得其所也。”[5](P337-338)《公羊传·隐公五年》注曰:“殷曰《大护》,殷时民大乐其护己也。”[5](P36)《通典·乐》:“汤作《大护》”。注曰:“汤以宽理人而除邪恶,其德能使天下得其所,言尽护救于人也。”[16](P3589)陈旸《乐书》:“成汤能民于涂炭而泽之,故伊尹为之作《濩》。”[17]《春秋元命苞》:“汤之时,民乐其救之于患害,故曰《濩》,救世申救之,故民得所。”[18](P220)

汤用《护》来巩固老百姓“中”的思想,确立“义”的行事规则。《尚书·商书·仲虺之诰》:“建中于民,以义制事,以礼制心。”《护》使用五声理论乐治民,收效良好。《韩诗外传》:“汤作《护》。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恻隐而仁爱;闻其徵声,使人乐养而好施;闻其羽声,使人恭俭而好礼。”[19]

汤作文舞笼络各附庸方国,授旗旌以示嘉奖。《尚书·汤誓》:“夏德若兹,今朕必往。尔尚辅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赉汝。尔无不信,朕不食言。”[5](P108)汤通过利诱和威逼两种手段,形成商的方国联盟,[1](P15)为灭夏奠定了基础。

《长发》武丁祀汤终献乐章(见歌诗9)。再现用汤凝聚小方国情形,两段七句。第一段,两句,两平韵:“受小球大球。为下国缀旒。”汤接受方国进贡的大小宝珠,并给方国授旗,此处应为方国音乐。第二段,五句,五平韵:“何天之休。不竞不絿。不刚不柔。敷政优优。百禄是遒。”汤颁布政令,建中于民,不急不缓,不刚不柔,中正平和,得到上天的福报。此处应为商的音乐。

《玄鸟》武丁祀汤降神乐章(见歌诗10)。两段。第一段两句,两平韵:“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汤接受天命,统治四方。此处应商族古乐。第二段两句,两仄韵:“方命厥后。奄有九有。”汤受命之后,统治疆域不断扩大到九州的方国。此处应为方国音乐。

商用文乐配祀伊尹乐章(见歌诗11)。《史记·殷本纪》:“伊尹名阿衡。……汤乃兴师率诸侯,伊尹从汤。”伊尹辅佐商王取得了讨伐夏桀的胜利,后摄政,曾放逐大甲又迎其复位,为殷国初立重臣。第一、二句押两仄韵,第三、四句换押两仄韵。第五、六句句尾不押韵,但句头同用“实”音,且与第三、四句韵尾相押。“昔在中叶。有震且业。允也天子。降予卿士。实维阿衡,实左右商王。”伊尹属有莘氏,为异性宗神,甲骨文中有很多祭祀伊尹的卜辞。有莘氏首先和殷结成牢固的联盟。[12](P294)《吕氏春秋·慎大览》说伊尹:“世世享商。”[9](P851)

元结《补乐歌十首·大濩》补作了文舞《大护》的词:“《大濩》,有殷氏之乐歌也,其义盖称汤救天下,濩然得所。凡二章,章四句:‘万姓苦兮,怨且哭。不有圣人兮,谁护育?圣人生兮,天下和。万姓熙熙兮,舞且歌。’”[20]歌词并没有明确颂扬汤的功德,并不符合商的历史。

五、太甲祀汤《那》乐章

《那》为汤孙太甲所作祀汤乐章(见歌诗12)。文乐。郑玄《商颂谱》:“《那》,祀成汤也。”[5](P787-788)孔颖达正义:“《那》诗者,祀成汤之乐歌也。成汤创业垂统,制礼作乐。及其崩也,后世以时祀之。诗人述其功业而作此歌也。”[5](P787-788)朱载堉《律吕精义》补度。乾隆《诗经乐谱全书·序》:“而专以商调谱《商颂》。夫商调乃宫商之商,非夏商之商也,此其穿凿拘墟,不待辨而自明,岂足与言五音述三百哉。”此说颇有道理。朱载堉补度《那》,工尺乙四合五个音任意组合成章,没有注意到歌诗的分段与分韵,也没有注意到歌诗的仪式场景,存在很大缺陷。

汤孙太甲祀汤降神乐章(见歌诗13)。两段六句。第一段四句,三仄韵:“猗与那与。置我鼗鼓。奏鼓简简,衎我烈祖。”汤太甲命人于堂下拔鼗鼓,迎汤降神。鞉鼓,系一种摇动打击乐器,为商独特乐器。疏曰:“夏后氏足鼓,殷人置鼓,周人县鼓。植鞉鼓者,为楹贯而树之。多其改夏之制,乃始植我殷家之乐鞉与鼓也。鞉虽不植,贯而摇之,亦植之类。”《春官·小师》注云:“鞉如鼓而小,持其柄摇之,傍耳还自击。”第二段两句,不押韵,为念白祝文:“汤孙奏假,绥我思成。”汤孙太甲又奏升堂之乐,弦歌,冥想三日,迎汤降神。《礼记·祭义》:“齐之日,思其居处,思其笑语,思其志意,思其所乐,思其所嗜。齐三日,乃见其所为齐者。祭之日,入室,僾然必有见乎其位;周旋出户,肃然必有闻乎其容声;出户而听,忾然必有闻乎其叹息之声。”[5](P805)太甲颂扬汤征服周边大小方国,领导、联合多种力量,并最终取得伐夏桀的胜利,奠定了商朝的基础。

《那》太甲祀汤享神初献乐章(见歌诗14)。六句,五平韵:“鼗鼓渊渊,嘒嘒管声。既和且平。依我磬声。于赫汤孙。穆穆厥声。”堂下吹管,堂上敲磬和庸(大钟),气氛和毅庄诚。室内跳万舞,和美而盛大,甲骨文卜辞中有很多庸、笙乐器的记载。出土大量商代乐器。[21](P42)汤已降神,汤的宗孙显赫。

《那》太甲祀汤享神亚献乐章(见歌诗15)。四句,三仄韵:“庸鼓有斁。万舞有奕。我有嘉客,亦不夷怿。”庸鼓舒缓,万舞盛大平和,商王、大臣、外宾与汤共享嘉宴,祥和愉悦。甲骨文卜辞中有很多庸、笙乐器的记载。出土大量商代乐器(见图5)。[2](P42)

《那》太甲祀汤享神终献乐章(见歌诗16)。六句,两平韵:“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温恭朝夕。执事有恪。”商族秉承“温恭朝夕,执事有恪”的传统。商古乐古辞。

《那》太甲祀汤送神乐章(见歌诗17)。两句,两平韵:“顾予烝尝。汤孙之将。”商族举行秋祭和冬祭,祈求得到汤的顾念和保佑。商古乐古辞。

六、大戊祀汤《烈祖》乐章

《烈祖》汤玄孙大戊祀汤乐章,文乐。郑玄《商颂谱》:“后世有中宗者,严恭,寅畏天命,自度治民祗惧,不敢荒宁。”[5](P787-788)郑玄注:“中宗,殷王大戊,汤之玄孙也。有桑穀之异,惧而修德,殷道复兴,故表显之,号为中宗。”中宗复兴商,制乐以彰显先王汤的功德,申明血统与道统,以巩固其统治。

《烈祖》祀汤降神乐章(见歌诗18)。四句,不押韵,为念白祷词:“嗟嗟烈祖,有秩斯祜。申锡无疆,及尔斯所。”赞颂烈祖的功德,祈求烈祖之灵降临。

《烈祖》祀汤享神乐章(见歌诗19)。两段。第一段六句,三平韵:“既载清酤,赉我思成。亦有和羹,既戒既平。鬷假无言,时靡有争。”用清酤与和羹享神,追思烈祖功德,虔诚斋戒,肃穆平和,没有纷争。第二段两句,不押韵,为念白祈文:“绥我眉寿,黄耇无疆。”祈求烈祖赐以长寿。

《烈祖》祀汤送神乐章(见歌诗20)。十句,九平韵:“约軧错衡,八鸾鶬鶬。以假以享。我受命溥将。自天降康。丰年穰穰。来假来飨。降福无疆。顾予烝尝。汤孙之将。”汤的车用皮包着车毂,系着鸾铃,响入天际。汤赐予商的天命必将广大而长久,还将降下安康和丰收,下一场秋冬祭祀,再来享受。恳请汤帮助宗孙,维持商的统治。

七、祖庚祀武丁《玄鸟》《殷武》乐章

郑玄《商颂谱》:“后有高宗者,旧劳于外,爰洎小人作其即位,乃或谅闇,三年不言,言乃雍,不敢荒宁。嘉静殷邦,至于小大,无时或怨。”[5](P787-788)《史记·殷本记》:“帝武丁崩,子帝祖庚立。祖己嘉武丁之以祥雉为德,立其庙为高宗,遂作《高宗肜日》及训。”甲骨文中祭祀武丁的卜辞了600多条。

《玄鸟》祀武丁降神乐章(见歌诗21)。二段七句。第一段三句,不押韵,为念白引词:“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第二段四句,三平韵:“武丁孙子,武王靡不胜。龙旂十乘。大饎是承。”汤的贤孙武丁坐在十乘插首龙旗的车队中,他曾经战无不胜,气势盛大地降临。商古乐古辞。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用一对叠句衔接,形成顶真格。一念一唱,一引一和,有很强的仪式音乐场域感。

《玄鸟》祀武丁享神初献乐章(见歌诗22)。两段。第一段五句,四韵:“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四海来假,来假祁祁。”用各方国乐。第六句与第八句押两平韵,第三、四、五句用两对叠词衔接,形成顶真格。在武丁的统治下,商的疆域不断扩大,聚集的人口越来越多,远在四海的方国纷纷归附。用方国乐。

《玄鸟》祀武丁送神乐章(见歌诗23)。三句,二韵:“景员维河。殷受命咸宜,百禄是何。”朝觐的人很多,国界直抵黄河沿线。这些兴盛的景象表明,商接受天命是合适的,能承担天赐的福禄。文乐,方国乐汇入商乐,以商乐收尾。

郑玄注:“殷道衰而楚人叛,高宗挞然奋扬威武,出兵伐之,冒入其险阻,谓逾方城之隘,克其军率,而俘虏其士众。高宗所伐之处,国邑皆服其罪。更自敕整截然齐壹,是乃汤孙大甲之等功业。”孔颖达正义曰:“《殷武》诗者,祀高宗之乐歌也。高宗前世,殷道中衰,宫室不修,荆楚背叛。高宗有德,中兴殷道,伐荆楚,修宫室。既崩之后,子孙美之。诗人追述其功而歌此诗也。经六章,首章言伐楚之功,二章言责楚之义,三章、四章、五章述其告晓荆楚,卒章言其修治寝庙,皆是高宗生存所行,故于祀而言之,以美高宗也。”

《殷武》祀武丁降神乐章(见歌诗24)。六句,五仄韵:“挞彼殷武。奋伐荆楚。深入其阻。裒荆之旅。有截其所,汤孙之绪。”武丁神勇讨伐楚国,率军深入险艰之地,俘获楚军,安置楚地百姓,继承了汤和遗志。用武乐。

《殷武》祀武丁享神初献乐章(见歌诗25)。七句,押六平韵:“维女荆楚,居国南乡。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郑玄注:“维女楚国,近在荆州之域,居中国之南方,而背叛乎?成汤之时,乃氐羌远夷之国来献来见,曰‘商王是吾常君也’”。此所用责楚之义,女乃远夷之不如。”远在南方的荆楚不服商,武丁领军前去征伐,要求荆楚要像当年的氐羌一样,臣服于商汤。

《殷武》祀武丁享神亚献乐章(见歌诗26)。颂扬武丁伐荆楚功业乐章。郑玄注:“天命乃令天下众君诸侯立都于禹所治之功,以岁时来朝觐于我殷王者,勿罪过与之祸適,徒敕以劝民稼穑,非可解倦。时楚不脩诸侯之职,此所用告晓楚之义也。禹平水土,弼成五服,而诸侯之国定,是以云然。天命乃下视下民,有严明之君,能明德慎罚,不敢怠惰,自暇于政事者,则命之于小国,以为天子。大立其福,谓命汤使由七十里王天下也。时楚僣号王位,此又所用告晓楚之义。”五句,前四句押四仄韵,后一句为念白训词:“天命多辟。设都于禹之绩。岁事来辟。勿予祸适。稼穑匪解。”商接受天命,赓续夏的政统,凡是禹贡范围内的方国,都要接受商的统治,都要向商朝贡,否则必然受到惩罚,遭致兵祸,农业生产遭到破坏。

祀武丁享神终献乐章(见歌诗27)。六句,前两句押两平韵,后四句为念白训词:“天命降监。下民有严。不僭不滥。不敢怠遑。命于下国。封建厥福。”商受天命,监管天下老百姓,禁止僭越,禁止放纵,禁止懈怠。各方国都要教导百姓遵守这些禁令,才能受到封地和福祐。

《殷武》祀武丁送神乐章(见歌诗28)。二段,六句,第一段前二句二仄韵,第二段后四句四平韵。“商邑翼翼。四方之极。赫赫厥声。濯濯厥灵。寿考且宁。以保我后生。”郑玄注:“商邑之礼俗,翼翼然,可则效,乃四方之中正也。赫赫乎,其出政教也。濯濯乎,其见尊敬也。王乃寿考且安,以此全守我子孙。此又用商德重告晓楚之义。”第一段唱商的礼俗恭谨,堪为各方国表率。第二段唱商的声威显著,神灵光明,在武丁的保祐下,商的宗孙长寿安宁。

《殷武》祀武丁撤馔乐章(见歌诗29)。七句,七平韵。“陟彼景山。松柏丸丸。是断是迁。方斲是虔。松桷有梴。旅楹有闲。寝成孔安。”郑玄注:“高宗之前王,有废政教不修寝庙者,高宗复成汤之道,故新路寝焉。”记述在景山为高宗武丁建庙的过程,采伐松柏,砍削调配,落成神殿。

八、纣坏礼乐、兴俗乐和淫乐

商汤过逝后,伊尹还专门作训反对淫乐,维护礼乐。《尚书·商书·伊训》:“敢有恒舞于宫,酣歌于室,时谓巫风。”[5](P115)纣废弃了先祖的乐舞,重享乐,有巫风。《史记·殷本纪》:“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慢于鬼神。”[4](P105)《史记·周本纪》:“乃断弃其先祖之乐,乃为淫声,用变乱正声,怡说妇人。”[4](P121)纣废至尊之敬,营卑亵之事,作过制伎巧,以资耳目之娱。《史记·乐书》:“纣为《朝歌》《北鄙》之音,身死国亡……纣之行何隘也。……夫朝歌者,不时也。北者,败也;鄙者,陋也。纣乐好之,万国殊心,诸侯不附,百姓不亲,天下叛之,故身死国亡。”[4](P1235)

箕子作琴操。《史记·宋微子世家》:“纣为淫泆,箕子谏,不听。人或曰:‘可以去矣。’箕子曰:‘为人臣谏不听而去,是彰君之恶而自说于民,吾不忍为也。’乃被发详狂而为奴。遂隐而鼓琴以自悲,故传之曰《箕子操》。”[4](P1607-1609)《史记·宋微子世家》:“其后箕子朝周,过故殷虚,感宫室毁坏,生禾黍,箕子伤之,欲哭则不可,欲泣为其近妇人,乃作《麦秀之诗》以歌咏之。其诗曰:‘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僮兮,不与我好兮!’所谓狡童者,纣也。殷民闻之,皆为流涕。”[4](P1620-1621)

商纣不用先王礼乐,不敬先王,不受先王礼法的约束。《尚书·周书·泰誓》:“今商王受,弗敬上天,降灾下民。沈湎冒色,敢行暴虐,罪人以族,官人以世,惟宫室台榭陂池侈服,以残害于尔万姓,焚炙忠良,刳剔孕妇。”商纣受不到先王的护佑。《尚书·周书·泰誓》:“惟受罔有悛心,乃夷居弗事上帝神祇,遗厥先宗庙弗祀,牺牲粢盛,既于凶盗。”商纣不敬上帝神祇和先王宗庙。

商的俗乐之风很盛。王亥曾经以干舞引诱有易氏美女,被人捉奸后杀害。《天问》:“干协时舞,何以怀之?平肋曼肤,何以肥之?有易牧竖,云何而逢?击床先出,其何所从?”[21](P89)由于殷商后期统治者好俗乐,前代商王之乐遗失较多。《晋书·乐志》:“殷氏不纲,遗风余孽,淫奏既兴,雅章奔散,《英》《茎》之制,盖已微矣。”[22](P675)

九、商族在宋地用《桑林》奉商祀

武王伐纣时,微子弃纣奔周。周武王克殷后,封武庚以商礼乐奉祀。《史记·殷本纪》:“封纣子武庚、禄父,以续殷祀。”[4](P108)《礼记·乐记》:“既下车,而投殷之后于宋”[5](P195)。《史记·卫世家》:“武王已克殷纣,复以殷余民封纣子武庚禄父,比诸侯,以奉其先祀勿绝。”[4](P1589)《史记·宋微子世家》:“武王封纣子武庚禄父以续殷祀,使管叔、蔡叔傅相之。”[4](P1611)

微子启将商族礼乐奉周武王。周武王无罪释放微子启,并恢复其爵位与封地。《史记·宋世家》:“武王克殷,微子启乃持其祭器,造于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抱茅,膝行而前,以告武王,乃释微子,复其位如故。”[4](P1610)微子启把商的礼乐之器比较完整地献给周武王,商乐在周武王朝中继续传承和发展。

周成王年幼,武庚趁机发动叛乱。周公摄政,诛灭武庚,命微子代武庚为商王,管理商族,封于宋国。《史记·宋微子世家》:“周公既承成王命诛武庚,杀管叔,放蔡叔,乃命微子开代殷后,奉其先祀,作《微子之命》以申之,国于宋。微子故能仁贤,乃代武庚,故殷之余民甚戴爱之。”[4](P1610)郑玄《商颂谱》:“商德之坏,武王伐纣,乃以陶唐氏火正阏伯之墟封纣兄微子启,为宋公,代武庚为商后。”[5](P787-788)

微子启受命,以商先王的礼乐奉商祀。《尚书·周书·微子之命》:“呜呼,乃祖成汤克齐圣广渊,皇天眷佑诞受厥命,抚民以宽除其邪虐,功加于时,德垂后裔,尔惟践修厥猷,旧有令闻,恪慎克孝,肃恭神人,予嘉乃德,曰笃不忘。”[5](P195)

此后,商乐一直保留在宋地。《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宋氏出自子姓。殷王帝乙长子启,周武王封之于宋,三十六世至君偃,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23](P3356)《地理志》:“宋地今之梁国、沛、楚、山阳、济阴、东平及东群之须昌、寿张,皆宋分也。”[5](P788)

宋地传承的商乐又称《桑林》。《庄子·养生主》:“合于《桑林》之舞”。注曰:“司马云:‘(《桑林》)汤乐名。’崔云:‘宋舞乐名。’”《墨子·明鬼》:“宋之有《桑林》”[10](P229)。《左传·襄公十年》(前563):“宋公享晋侯于楚丘,请以《桑林》,荀罃辞。荀偃、士匄曰:‘诸侯宋、鲁,于是观礼。鲁有禘乐,宾祭用之。宋以《桑林》享君,不亦可乎?’舞,师题以旌夏,晋侯惧而退入于房。去旌,卒享而还。及着雍,疾。卜,《桑林》见。荀偃、士匄欲奔请祷焉。荀罃不可,曰:‘我辞礼矣,彼则以之。犹有鬼神,于彼加之。’其恒舞于宫,是谓巫风。”[5](P538-540)宋是商王后裔,鲁是周王后裔,所以可以观天子之乐。宋公以《桑林》乐舞招待晋侯,虽说也是天子遗乐,但由于行列庞大,气势雄浑,把晋侯吓着了。《左传·襄公十年》正义曰:“若非天子之乐,则宋人不当请,荀罃不须辞。以宋人请而荀罃辞,明其非常乐也。宋是殷后,得用殷乐,知《桑林》是殷天子之乐名也。”孔颖达疏:“其曰《桑林》,先儒无说。唯书传言汤伐桀之后,大旱七年,史卜曰:当以人为祷。汤乃翦髪断瓜,自以为性,而于桑林之社,而雨大至方数千里。或可祷桑林以得雨,遂以林名其乐也。皇甫谧云:殷乐一名《桑林》,以《桑林》为《大护》别名,无文可冯,未能察也。”[5](P538-540)《淮南子·齐俗训》:“殷人之礼,其社用石,祀门,葬树松,其乐《大濩》《晨露》,其服尚白。”[24](P789)武丁时,留有大量关于祈求风云雷电的甲骨卜辞。[1](P470-477)

结 语

汤通过武力灭夏建商。汤保留了夏社和夏乐,并传承了黄帝以来历代先王之乐如《九招》《六列》等,赓续了黄帝以来的乐统、道统与政统,确立了商统治的合法性。商自契以来,就形成了祭祀祖先的传统。汤集历代祭祖礼乐之大成,制作祭祀契和配祀相士的礼乐。这些礼乐后来大量遗失,仍有很少一部分隐现于《玄鸟》《长发》。汤制作的《大护》,可分两个时期,两个乐种。建国伊始,初修武乐《大获》,展现汤的赫赫武功,威慑各个方国,巩固其统治地位。《大获》早佚,《长发》祀汤享神初献、亚献、终献乐章可得部分遗存。汤的统治巩固后,增修文乐《大护》,以宣扬德政,笼络百姓,吸收方国归附。《大护》早佚,汤孙太甲祀汤,作《那》乐章。朱载堉补度,以商调谱《商颂》。乾隆则明辨商调乃宫商之商,非夏商之商也,此其穿凿拘墟。《那》可分为迎神、享神、送神三部分。商祀太戊作《烈祖》乐章,也可分为迎神、享神、送神三部分。商祀武丁作《玄鸟》《殷武》乐章。商纣坏礼乐,兴淫乐,遂成亡国之音。周武王灭商,封商纣子武庚于宋地以商乐奉商祀。周成王时,武庚作乱,周公灭之。封微子启于宋,以商乐奉商祀。商族在宋地用《桑林》奉商祀。孔子五世祖正考甫从宋地采得《商颂》十二篇给周太师。孔子编订《诗经》时,录入仅余《商颂》五篇。《商颂》主要颂扬契、相士、汤、太戊、武丁功德,其谱早不存。明朱载堉《律吕精义》补度了《那》。清永瑢等纂《钦定诗经乐谱全书》则补度了五首《诗经·商颂》。

歌诗4.《长发》汤配祀相士享神乐章

歌诗7.《长发》武丁祀汤享神亚献乐章

歌诗10.《玄鸟》武丁祀汤降神乐章

歌诗22.《玄鸟》祀武丁享神初献乐章

歌诗25.《殷武》祀武丁享神初献乐章

图2.商代青铜器上的鸟纹

注释:

①胡厚宣认为,土方为夏族。详参胡厚宣,胡振宇《殷商史》第40-70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猜你喜欢
礼乐乐章
什么是“中华第一乐章”? 等
儒家“礼乐教化”与新时代设计人才培养
礼乐之道中的传统器物设计规范
谱写肌肤新乐章
语文教学中礼乐文化教育的实施策略
用爱奏响和美乐章
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数学复习中的应用
南风吹梦,礼乐重光
思想的乐章
思想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