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钰霞
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成为新课改和素质教育强调的核心部分。而在语文新课标中也明确指出,学生就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主人。那么,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就要不断采取切实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充分激发小学生的主体性,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从而培养和提升语文素养。本文主要从培养学生主动质疑,自主合作,探究解疑三方面谈谈。
关键词:培养;质疑;合作;探究
课堂到底是谁的?这个问题从古至今一直是教育学和心理学讨论的焦点。古代的“师尊”观念——老师授课,学生听课好像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学生在老师的课堂上以听为主。现代教育理念提倡的却是“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臺”。我们教师只是这个舞台上的引导者,我们的出发点不仅是教会学生必须的知识,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而要实现这样的课堂教学目标,必须做到让学生学会主动质疑,自主合作,探究解疑。
一、培养学生主动质疑的习惯
课堂上,要想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必须把他们从被动的接受者转为主动的思索者,促进他们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中来,激活他们思维及养成求知的兴趣。也就是说,语文课上,不要只顾教师讲,要教会孩子们问问题。不论是什么问题,只要是他们问的,我们就予以肯定,这些问题就是孩子们的闪关点。而主动质疑的习惯,我们从小学一年级就要开始培养,不要害怕他们问的太多或偏离主题。实践证明,孩子们问问题的能力越强,他们的思维就越活跃,而且,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越高。
针对他们的问题,教师应起到“中介作用”:简单的问题,交给学生自己处理;重点的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难点的问题引导学生帮助解答;有争议的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讨论,最后教师讲解评价。有区别地对待问题,既能有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又能提高学生有针对性的质疑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课堂教学中,要实现学生的主体性,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当今社会,“合作共赢”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的有效方式,而学生的学习,也要发挥群体的力量。同桌互助,小组合作,“一帮一”活动等,各种各样的合作形式都可以。课堂上,只要能合作就把问题交给孩子们,老师不要再啰嗦讲解,努力将教师的“一言堂”变为学生的“多言堂”,实现 “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优势学习氛围。比如:同桌可以检测课文的背诵;检测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小组可以商讨课文段落的分析等。尤其是“一帮一”课堂释疑活动中,孩子们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讲解一些知识点,往往是老师都无法比及的。
总之,合作性学习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更可以省时省力地解决问题。把教师“累得教”变为学生“乐得学”,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有一句俗话说的好“你永远无法按住牛头喝水”,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如果学生不能主动学习,教师再多的讲解,学生也是置若罔闻。这就是很多老师常常苦恼的“教不会”的问题。其实,与其不停地讲,不如放手让学生去探究。给出他们一个问题作为主线,然后,最大限度地让他们去思考,去探究问题的答案。这样,挖出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和能力,让他们体会到探究的成就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自主。
如何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具体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内容和形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语文课堂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比如,在教学一年级《江南》这一课时,我们可以让五个同学代表莲叶,其他的同学代表小鱼,让他们在莲叶间穿梭,从而在欢笑中体会江南鱼儿欢畅,莲叶茂盛的美景。在教学六年级《盼》这一课时,让他们探究“作者盼什么?”。因为课文较长,所以,小组合作探究,彼此互帮互助,学习任务很轻松就完成了。
大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而我们每个教师应做的,就是组织好课堂,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让他们在这一堂课上,能笑着去探究问题,能快乐地解决问题。
总之,主动质疑,自主合作,探究解疑,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理念站在现代教育的课堂上。它打破了那种传统的教育模式,越来越被更多的教育者们认可。
参考文献:
[1]谭海桃.《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提高课堂教学效果》.[J].资溪翠微名师工作室.
[2]孙素梅.《新校园:理论版》.[J].2009年第7期